-
公开(公告)号:CN102347726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272971.8
申请日:2011-09-15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IPC: H02P2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控制中转子位置的观测与控制方法和装置。它能对电机转子初始位置角进行观测;通过软件进行在线辨识,消除因霍尔传感器安装角度不精确引起的角度误差;提供实时速度检测程序,消除因角速度ω不精确引起的角度积累误差;当电机在矢量控制运行过程中精确跟踪转子位置角,防止转子角度溢出,实现反转时机的自检测;当某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己判断出故障点,并进行自适应达到依旧能正常运行的功能。本发明减少对硬件电路的依赖,能实现对转子位置角的观测及实时跟踪,其故障判断的功能可用于保护电机,防止电机堵转或者跑飞造成损失,对电动汽车、精密机床领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发明运行可靠、成本低、适用面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298256A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810053632.9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控制单元ECU、助力电动机和减速机构;它还包括车轮镇定控制器,其组成为:横摆角速度指令发生器;状态观测器,转矩分配控制器和轮胎打滑控制器。能够补偿由于路面和车况原因造成的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问题,保持电动助力系统准确转向,或在转向助力系统失效而自身无法维持转向助力功能问题时,仍能保证汽车正常转向的具有故障安全控制功能的EPS装置及其控制算法。它是在原有的EPS系统失效或转向动作不足和转向过度的情况下,调节各个车轮的转矩,形成车身转向力矩,确保转向动作完成,实现EPS故障安全控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本发明具有操作快速、运行可靠、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4419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0522578.8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IPC: H02J9/06 , H02J7/34 , H02M1/12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煤矿局部通风机应急储能电源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池部分、逆变单元、变压器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充电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按键单元以及局部通风机;其连接关系为:控制单元通分别和电池部分、显示单元、按键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充电单元、逆变单元连接;电池部分、逆变单元、变压器单元、局部通风机依次相连;信息采集单元还分别和电池部分、逆变单元、变压器单元、局部通风机相连;电池部分和充电单元相连。本发明可以提升电能质量,降低谐波对通风机的损害,减少无功损耗与降低发热。
-
公开(公告)号:CN11664713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19209.5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河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V2G直流充放电器及控制方法。该直流充放电器包括:LCL滤波器、三相电压型AC/DC变换器、栅极电流谐波补偿结构和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LCL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三相电网侧,LCL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三相电压型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三相电压型A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动汽车电池侧,一个栅极电流谐波补偿结构并联在三相电压型AC/DC变换器中的一个开关管的栅极引脚上。本发明能够的V2G直流充放电器耦合程度小且简单易实现,并且可以降低三相电压型AC/DC变换器中开关元件的电流谐波,进而改善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99410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0253280.7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智能配变终端的多模式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该逆变器包括智能配变终端单元、扩展功率信号检测模块、光伏逆变器、光伏电池、电容电池;其连接关系为:智能配变终端单元与扩展功率信号检测模块相连,扩展功率信号检测模块与光伏逆变器相连,光伏逆变器输入侧连接光伏电池和电容电池。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设备或方法能效比不足的问题,实现光伏逆变器的多功能模式转换,有效解决线损问题使电网的能效比明显增高并且提高系统的主动支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8447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010703.9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LLC的感应加热系统,包括:T型LLC模块,用于感应加热,具有电容电压与输入电压;逆变桥模块,用于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给所述T型LLC模块供电;控制系统,用于获取所述T型LLC模块的电容电压与输入电压在k时刻的相位差θb(t=k);根据所述相位差θb(t=k),向所述逆变桥模块输出PWM信号,使得所述电容电压与输入电压在k+1时刻的相位差θb(t=k+1)保持在设定角度范围θc内。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LLC的感应加热系统,可使得当T型LLC模块负载发生变化时,依然可使所述T型LLC模块处于谐振状态,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72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38670.4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32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改进蚁狮算法的并网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微电网风/光资源数据以及负荷数据,建立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数学模型,制定微电网运行策略。以综合投资成本最小为规划目标,自平衡率,联络线功率波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评价指标建立并网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采用改进蚁狮算法求解所述并网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获得最优微电网容量配置方案。本发明方法计算速度快,收敛进度高,同时可以保证微电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安全经济运行,对于微电网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9490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1246519.4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计及FCV的孤岛型混合微电网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构建了计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孤岛型混合微电网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建模,将FCV接入混合微电网,将传统V2G模式中的纯电动汽车替换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增加了系统制氢和用氢环节,利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充、放电来实现系统中分布式电源出力的“削峰填谷”;该系统充分考虑了FCV的出行需求,在满足FCV出行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功率调度策略,对系统进行负荷削减,解决了目前对于评估含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孤岛型混合微电网系统可靠性比较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6005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910162519.2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河北工业大学
Inventor: 姚宗强 , 赵长伟 , 霍现旭 , 杨得博 , 赵风松 , 张慧颖 , 李庆镭 , 刘伟 , 李练兵 , 孙腾达 , 何桂欣 , 王旭东 , 崇志强 , 郭悦 , 丁一 , 柴涛 , 牛晓娜 , 李家骥 , 杨扬 , 孙广志 , 刘宇行 , 刘扬 , 杨喆 , 冯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改善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光伏逆变控制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独立滤波控制的第一控制状态:用户侧启用非线性负载时,负载侧传感器检测电压电流,通过瞬时无功功率方法实时计算THDu和谐波电流,当负载侧THDu高于限值并且持续N个工频周期时,根据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剩余容量计算补偿电流,并滤除谐波;步骤2、多逆变器联动滤波控制的第二控制状态:当负载侧传感器检测THDu低于限值并持续N个工频周期时,逆变器停止第一控制状态,待储能模组充电完毕后,逆变器可以进入第二控制状态,多台逆变器联动补偿电网谐波。本发明能够降低改善电能质量的成本,同时保证用户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75942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69836.7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 河北建投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10/2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故障树专家系统的海上风电故障维修优化方法,提供一种基于专家系统来提供可维护的故障知识平台,满足运维人员的故障查找分析与学习。同时满足专家远程诊断分析,提供技术指导的需求,更加高效的完成海上风电项目的维修任务安排。具体方法为通过对海上风电专家系统的研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类优化,然后基于故障树分析对系统故障原因进行整体到部分的逐步细化,找出故障发生原因,确定故障发生概率,评估故障发生的重要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专家系统,提高运维效率以及减少运维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