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7962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0251018.9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D413/04 , A01N43/82 , A01P3/00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和药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唑联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由3‑氰基苯甲酸甲酯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中间体3,然后与吡唑酸环合成吡唑联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酸甲酯,最后水解、缩合得吡唑联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所得产物的结构经核磁氢谱进行了确认,并对所得的18个目标产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ppm浓度下,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目标产物表现出良好抑菌活性,其中7h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率达100%。
-
公开(公告)号:CN1162850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27093.5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浙江中欣氟材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8K5/5399 , C08L7/00 , C08K3/22 , C08K5/09 , C08K3/04 , C08K3/26 , C08K3/06 , C07F9/65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三磷腈衍生物在阻燃橡胶制备中的应用。将环三磷腈衍生物作为阻燃剂,与混凝胶、促进剂和硫化剂为原料,经处理得到阻燃橡胶,以混凝胶为100份计,阻燃剂环三磷腈衍生物5~20份,硫化剂1‑3份,促进剂CZ1‑1.5份,优选阻燃剂环三磷腈衍生物20份,硫化剂2份,促进剂CZ1.4份。该阻燃橡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LOI)最高可达26.0,能够有效抑制橡胶燃烧,提高天然橡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3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532975.X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D215/36 , A01N43/42 , A01N47/06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硫的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含硫的喹啉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式中,苯环上的H不被取代基R1取代时,R2为烷基、乙腈基、丙烯基、烷基酯亚甲基、苄基、取代苄基或烷氧羰基,取代苄基的取代基为卤素或烷基;苯环上的H被取代,取代基R1为叔丁基时,R2为芳酰基或取代芳酰基,取代芳酰基的取代基为烷基、烷氧基或卤素。本发明提供的含硫的喹啉类化合物为新型的具有良好杀菌活性的化合物,为研究天然绿色杀菌剂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142619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011122398.8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C233/59 , C07C233/60 , C07C231/02 , A01N37/24 , A01N37/22 , A01P13/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1,1‑环丙烷二羧酸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1,1‑环丙烷二羧酸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I)中两个取代苯环的结构相同,每个取代苯环上的取代基R数量为1‑3个,取代基R选自H、卤素、C1‑C4烷基、C2‑C4酯基或C1‑C3烷氧基。本发明提供的1,1‑环丙烷二羧酸酰胺类化合物为具有高效除草作用的新化合物,为新型除草剂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28662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72922.6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D413/12 , A01N43/82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和药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喹啉环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由苯胺和乙酰乙酸乙酯合成2‑甲基‑4‑羟基喹啉,然后由氯乙酰氯和偕胺肟经环合、水解、缩合而成的中间体5‑(氯甲基)‑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酰胺经醚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含喹啉环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所得产物的结构经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及高分辨进行了确认,并对所得的17个目标产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ppm浓度下,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目标产物表现出良好抑菌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6017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20484.6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D413/04 , A01N43/82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5‑(吡唑‑5‑基)‑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先以丁酮和草酸二乙酯为原料,经缩合、环合、甲基化、氯化及水解反应生成中间体5‑吡唑酸,再经环合、缩合反应得到5‑(吡唑‑5‑基)‑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所得产物的结构经核磁氢谱进行了确认,并对所得的19个目标产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0mg/L测试浓度下对10种供试菌种均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2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05341.6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D413/14 , A01N43/82 , A01P7/04 , A01P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三唑的苯基连噁二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即3‑(1‑(1‑嘧啶‑2‑基)‑1H‑1,2,4‑三唑‑5‑基)乙基‑5‑苯基‑1,2,4‑噁二唑类衍生物,它以2‑氰基丙酸乙酯为原料,经反应得到1,1‑二甲氧基‑N,N‑二甲基取代胺,与嘧啶衍生物经一系列反应得到含三唑的苯基连噁二唑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简单,所得的产物为具有杀虫活性的新化合物,特别对粘虫有比较好的效果,为新农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91654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32768.8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A01N25/04 , A01N25/10 , A01N57/32 , A01N43/40 , A01P5/00 , C08J3/075 , C08F220/06 , C08F220/56 , C08F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土传线虫病害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农药原药溶于溶剂中,随后加入乳化剂用高速乳化机乳化制得油相乳液;2)将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制备氢氧化钠溶液,待其冷却至室温以下之后边搅拌边加入丙烯酸,然后趁热加入丙烯酰胺、苯乙烯磺酸钠、PEG‑6000溶液、交联剂,搅拌均匀备用;3)用乳化机高速搅拌水凝胶水相预聚体,搅拌过程中缓慢滴加的芯材油相预聚体,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搅拌结束后得到待聚合水凝胶,待其冷却至室温备用:4)将待聚合水凝胶加入引发剂,随后将其滴加到大豆油中,进行反向聚合,聚合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清洗,清洗完成后得到高分子水凝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及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19464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1122399.2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D285/06 , A01N43/828 , A01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2,3‑噻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1,2,3‑噻二唑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1)中,X选自O或N元素;当X为O时,式(I)中取代苯环上的取代基R数量为1‑5个,取代基R选自H、卤素、C1‑C4烷基或C1‑C3烷氧基;当X为N时,式(I)中取代苯环上的取代基R数量为1‑3个,取代基R选自H、卤素、C1‑C4烷基、C2‑C4酯基或C1‑C3烷氧基。本发明提供的1,2,3‑噻二唑类化合物为具有高效除草作用的新化合物,为新型除草剂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37263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1910792567.X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7D277/22 , C07D277/2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苯基噻唑结构的二苯乙烯类似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含苯基噻唑结构的二苯乙烯类似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I)中,苯环上的H被取代基R单取代或多取代;n为1~5的整数,优选为1~2的整数,n表示苯环上取代基R的个数;n=1时,表示苯环上的H被取代基R单取代;n=2~5时,表示苯环上的H被取代基R多取代,不同取代位置上的取代基R相同或者不同;所述取代基R为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C1~C3烷氧基、卤素、硝基或氰基。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新型的含苯基噻唑结构的二苯乙烯类似物,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且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