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吻合胆道再通装置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72396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497135.3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吻合胆道再通装置,包括子母磁体和用于放取子母磁体的放取装置;子母磁体包括子磁体和母磁体;子磁体与母磁体相互吸引;母磁体位于胆道近心端;子磁体位于胆道远心端;子磁体为圆柱形磁体,一端为光滑表平面,另一端设置有显影线;母磁体为圆柱形磁体,一端为光滑表平面,另一端设置有与取放装置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为连接结或连接环;放取装置为圈套型连接装置或钳型连接装置;当母磁体连接件为连接结时,放取装置为圈套型连接装置;当母磁体连接件为连接环时,放取装置为钳型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清楚确定子母磁体位置并方便放取的磁吻合胆道再通装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磁性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公开(公告)号:CN219148776U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22190689.1

    申请日:2022-08-19

    Abstract: 一种磁性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包括磁性港体装置和磁性定位装置;磁性港体装置包括带有储液槽的港体,储液槽是港体中下部的空间部分,储液槽的上部以硅胶隔膜封装,港体内设置有靶磁体;磁性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环,定位环内设置锚定磁体,靶磁体的顶端磁极与锚定磁体的底端磁极极性相反,定位环底端的形状大小与港体顶端的形状大小满足:在靶磁体与锚定磁体相吸后,硅胶隔膜处于定位环的内孔投影中。通过在离体动物皮肤组织下植入磁性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模拟港针插入操作显示该装置一次穿刺成功率可达100%。因此,本发明设计巧妙、加工简单、成本低、使用便捷,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具有临床转化潜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建立微创下气管食管瘘动物模型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933589U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20208116.X

    申请日:2021-01-26

    Abstract: 一种用于建立微创下气管食管瘘动物模型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气管侧磁体、至少一个食管侧磁体以及至少两个球囊导管,其中气管侧磁体和食管侧磁体均为圆柱体,且气管侧磁体的直径小于食管侧磁体的直径,在气管侧磁体中部沿径向方向开有贯穿的第一通孔,在食管侧磁体中部沿径向方向开有贯穿的第二通孔,球囊导管由导管部和球囊部两部分构成,球囊部连接在导管部的一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尺寸允许充气前的球囊部穿入,并在充气后卡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创伤最小化和操作最简化,操作过程中对食管和气管创伤非常小,模型制备成功率高。

    组织夹组件及夹钳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26476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20823509.7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织夹组件及夹钳,该组织夹组件包括组织夹和牵拉磁体,组织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弹簧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互铰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前端分别形成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设置有第一齿形夹头,第二夹持部设置有第二齿形夹头,弹簧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连接;第一夹臂的后端和第二夹臂的后端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夹持孔;牵拉磁体通过连接环与组织夹连接;第一齿形夹头和第二齿形夹头在弹簧体的作用下夹持人体组织;牵拉磁体用于在外部锚定磁体的吸引力作用下通过组织夹牵拉人体组织。从而在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时既可以有效牵拉肺或食管组织且不会碰撞或干扰其他手术器械。(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消化道通路建立的磁复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988973U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21618503.0

    申请日:2017-11-28

    Abstract: 一种用于消化道通路建立的磁复合装置,包括母磁体、显影线、定位体、子磁体、中心磁体、胶粘带、箭筒形磁体等。母磁体通过显影线与定位体相连;中心磁体通过胶粘带与箭筒形磁体相连;箭筒形磁体外部的支架槽内还可设置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吞磁这种近似无创的方式,利用磁体对位吸引产生的压榨力建立或疏通消化道通路,利用磁体吸引产生的相对运动,对吻合口被压榨组织产生切割,促进吻合口形成;同时可携带支架进入吻合口,实现消化道通路的永久畅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集束多臂智能外科手术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019166U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20138070.3

    申请日:2015-03-11

    Abstract: 一种集束多臂智能外科手术辅助装置,包括智能摄像单元、补光单元、恒温冲洗单元、牵拉装置单元、包括固定臂、承载臂、柔性臂以及由两根可定型管组成的副臂,固定臂底端通过手术台上的旋转锁扣固定于手术台上,顶端与承载臂的底端连接,承载臂的顶端与柔性臂的一端连接,柔性臂的另一端悬空,组成副臂的每根可定型管的一端均连接于柔性臂上,另一端悬空,整套设备不仅体积小、易拆卸、可消毒,减少了造价,且集成化程度和功能大大提高;通过该手术智能辅助装置,可有效解决手术过程中人手不足的难题,同时有助于深部术野的暴露以及术中图像资料的采集,优化手术操作过程,缩短手术时间,给医生手术操作带来便捷。

    一种防滑脱式双气囊胃管
    7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044637U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20058732.8

    申请日:2011-03-08

    Abstract: 一种防滑脱式双气囊胃管,上端为扩口状胃管接头的胃管管体,所述的胃管管体的下方外表面上开有胃管侧孔,在胃管侧孔之上的胃管管体外表面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这样的结构组成的防滑脱式双气囊胃管,利用第一气囊固定于贲门,利用第二气囊固定于鼻腔,以实现防止胃管滑脱的目的,这样可避免现有胃管依靠胶布固定给患者带来的不舒服和因胶布过敏造成的皮肤溃烂,还可以有效预防鼻腔压疮和鼻粘膜损伤;另外,依靠该防滑脱式双气囊胃管实现胃内固定的设计尤其适合于儿童患者、神志不清及对胃管刺激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有效防止患者自行将胃管拔出的事故。

    一种用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再通的磁吻合器

    公开(公告)号:CN214966123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0220633.9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一种用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再通的磁吻合器,有两种结构形式:A型:由子磁体、母磁体以及导丝组成,子磁体和母磁体均为带有中心通孔的圆柱状磁体,子磁体和母磁体分别通过中心通孔从导丝的两端穿入导丝。B型:由子磁体和母磁体组成,子磁体和母磁体的主体均为带有中心通孔的圆柱状磁体,且在中心通孔的一端内部固定有呈环状结构的尼龙线。中央通孔结构圆柱状磁体适用于输尿管严重狭窄,但导丝尚能通过的情况,尾挂结构圆柱状磁体适用于输尿管完全闭塞的情况。以输尿管远端结扎的实验兔为模型,利用上述磁体成功实现了输尿管膀胱磁吻合,可证实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易加工,能满足输尿管不同狭窄程度下的吻合再通,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