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37137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010141637.4
申请日:2003-06-20
Applicant: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艾伯特·沙普 , 迪尼埃尔·韦尔科埃尔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04 , A23D9/00 , A23D9/02 , A23K20/158 , A23L33/115 , A23L33/12 , A61K8/67 , A61K8/925 , A61K8/99 , A61K2800/85 , A61Q19/00 , C07C57/03 , C11B1/10 , C12N1/005 , C12P7/6427 , C12P7/6463 , C12P7/64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微生物细胞和微生物油的巴氏消毒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巴氏消毒方案,用以对微生物细胞进行巴氏消毒。所述方案具有三个阶段,即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平台阶段,其间细胞被保持于(最高且)恒定的温度,以及第三冷却阶段。加热和冷却阶段都是迅速的,加热阶段中,细胞的温度在不超过30分钟内经历从40℃至80℃。加热速率为至少0.5℃/分钟,冷却期间为至少-0.5℃/分钟。平台最高温度为70℃至85℃。通过将巴氏消毒方案绘制成时间(t,分钟)对温度(T,℃)的曲线图,能获得一个面积小于13,000℃·分钟的梯形。这不仅仅使得能量输入更少(而且成本因此而降低),而且还能得到过氧化值(POV)低于1.5且茴香胺值(AnV)低于1.0的质量更好(和更少被氧化)的油。
-
公开(公告)号:CN101837139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010141738.1
申请日:2003-06-20
Applicant: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艾伯特·沙普 , 迪尼埃尔·韦尔科埃尔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04 , A23D9/00 , A23D9/02 , A23K20/158 , A23L33/115 , A23L33/12 , A61K8/67 , A61K8/925 , A61K8/99 , A61K2800/85 , A61Q19/00 , C07C57/03 , C11B1/10 , C12N1/005 , C12P7/6427 , C12P7/6463 , C12P7/64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微生物细胞和微生物油的巴氏消毒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巴氏消毒方案,用以对微生物细胞进行巴氏消毒。所述方案具有三个阶段,即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平台阶段,其间细胞被保持于(最高且)恒定的温度,以及第三冷却阶段。加热和冷却阶段都是迅速的,加热阶段中,细胞的温度在不超过30分钟内经历从40℃至80℃。加热速率为至少0.5℃/分钟,冷却期间为至少-0.5℃/分钟。平台最高温度为70℃至85℃。通过将巴氏消毒方案绘制成时间(t,分钟)对温度(T,℃)的曲线图,能获得一个面积小于13,000℃·分钟的梯形。这不仅仅使得能量输入更少(而且成本因此而降低),而且还能得到过氧化值(POV)低于1.5且茴香胺值(AnV)低于1.0的质量更好(和更少被氧化)的油。
-
公开(公告)号:CN101837136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010141614.3
申请日:2003-06-20
Applicant: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艾伯特·沙普 , 迪尼埃尔·韦尔科埃尔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04 , A23D9/00 , A23D9/02 , A23K20/158 , A23L33/115 , A23L33/12 , A61K8/67 , A61K8/925 , A61K8/99 , A61K2800/85 , A61Q19/00 , C07C57/03 , C11B1/10 , C12N1/005 , C12P7/6427 , C12P7/6463 , C12P7/64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微生物细胞和微生物油的巴氏消毒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巴氏消毒方案,用以对微生物细胞进行巴氏消毒。所述方案具有三个阶段,即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平台阶段,其间细胞被保持于(最高且)恒定的温度,以及第三冷却阶段。加热和冷却阶段都是迅速的,加热阶段中,细胞的温度在不超过30分钟内经历从40℃至80℃。加热速率为至少0.5℃/分钟,冷却期间为至少-0.5℃/分钟。平台最高温度为70℃至85℃。通过将巴氏消毒方案绘制成时间(t,分钟)对温度(T,℃)的曲线图,能获得一个面积小于13,000℃·分钟的梯形。这不仅仅使得能量输入更少(而且成本因此而降低),而且还能得到过氧化值(POV)低于1.5且茴香胺值(AnV)低于1.0的质量更好(和更少被氧化)的油。
-
公开(公告)号:CN102753685B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080042009.9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Inventor: 落合美佐
IPC: C12N15/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029 , A23D7/00 , A23D9/00 , A23L7/00 , A23L31/00 , A23L31/10 , A23L33/115 , A61K8/361 , A61K8/99 , A61Q19/00 , C11B1/00 , C12P7/6409 , C12P7/6463 , C12Y203/01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本发明涉及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和编码该酶的多核苷酸等。本发明提供例如含有序列号1或4的碱基序列的多核苷酸、编码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多核苷酸、含有该多核苷酸的表达载体及转化体、使用该转化体的食品等的制造方法或采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食品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756985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668330.3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029 , C07K14/405 , C12N5/14 , C12N5/16 , C12N15/63 , C12P7/6463 , C12Y203/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缺刻缘绿藻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及其应用。具体地,基于缺刻缘绿藻转录组测序数据,克隆获得缺刻缘绿藻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及基因全长,通过将该基因在酵母的TAG合成缺陷株H1246中表达,发现其编码蛋白确实具有TAG的合成能力,并通过底物偏好性实验证实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更倾向于C18:1脂肪酸。本发明为通过遗传操作实现TAG的大规模合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725717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404380.0
申请日:2009-09-03
Applicant: 焦耳无限科技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065 , C12N1/20 , C12N9/00 , C12N9/0006 , C12N9/0008 , C12N9/001 , C12N9/0083 , C12N9/1007 , C12N9/1029 , C12N9/88 , C12P1/04 , C12P5/00 , C12P5/02 , C12P5/026 , C12P7/00 , C12P7/6409 , C12P7/6427 , C12P7/6436 , C12P7/6463 , C12P7/6472 , C12P7/649 , C12P13/04 , C12R1/01 , C12Y101/01001 , C12Y101/01002 , C12Y103/03006 , C12Y401/01001 , Y02E50/13 , Y02E50/1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工程化光合自养的生物体以转化二氧化碳和光成为脂肪酸酯和其他分子(包括生物燃料)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分子然后由该生物体分泌到生长培养基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62217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5445.4
申请日:2012-05-23
Applicant: 纳幕尔杜邦公司
IPC: C07K14/37 , C07K14/415 , C12P7/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37 , C12P7/6463 , C12P7/6472 , C07K14/415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由于油体钙蛋白多肽的表达而具有提高的油含量的重组含油微生物。本发明所公开的重组含油微生物产生占其细胞干重至少25%的油,并且包含功能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生物合成途径和至少一种编码油体钙蛋白多肽的遗传构建体。还描述了提高重组含油微生物中的油的量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388126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080015421.1
申请日:2010-03-10
Applicant: 电源开发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本光史
IPC: C12N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1B1/10 , C11B1/108 , C12N1/12 , C12P5/007 , C12P5/02 , C12P7/6463 , C12R1/89 ,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对碳原子数16至26的脂肪族烃的高生产能力的微藻、具有该微藻的培养工序的制油方法、从该微藻所采集的油分、从该微藻所得到的燃料以及具有该微藻的培养工序的二氧化碳固定方法。本发明涉及属于舟形藻属(Navicula)的微藻,其具有生产碳原子数16至26的脂肪族烃的能力。本发明提供微藻舟形藻属(Navicula)oiliticus种JPCCDA0580株(FERM BP-11201)。
-
公开(公告)号:CN10329003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54234.7
申请日:2008-10-24
Applicant: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Inventor: 落合美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88 , C12N9/1025 , C12P7/6409 , C12P7/6463 , C12Y203/03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新型ATP:柠檬酸裂解酶基因。具体为,其为含有序列号5、6、9或10所示的碱基序列或其片段的核酸。
-
公开(公告)号:CN103215189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566177.9
申请日:2012-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2 , C10G3/42 , C10G3/49 , C10G2400/20 , C11B1/00 , C11B3/00 , C12P7/64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不需要额外添加营养物质的微藻循环养殖并联产烯烃的方法,可用于微藻悬液的培养并联产烯烃。该方法主要包括新型的微藻循环养殖方式和利用循环养殖过程联产烯烃。收集到的微藻进行水解处理,得到水相和油相。水相作为微藻循环养殖的营养液加入微藻养殖系统中,提供碳源、氮源、磷源和无机盐,实现循环养殖的目的。分离得到的油相进行裂解制取烯烃。该方法养殖微藻的效率高,生长速度快,不需要额外的氮源和磷源以及无机盐,并联产烯烃,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