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0302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87626.5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IPC: G06Q10/047 , G06Q10/0635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慧林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智慧林业的优化管控系统及方法,包括。包括林业监管平台搭建模块、管理特征区间分析模块、数据筛查模块、风险特征区间分析模块、巡护优先级分析模块、巡护路线生成模块和重点监管区域确定模块;林业监管平台搭建模块用于以互联网搭建林业监管平台并获取林业管理数据库;管理特征区间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特征区间;风险特征区间分析模块用于更新风险行为对应的风险特征区间;巡护优先级分析模块用于输出林业管理人员制定关于风险特征的巡护优先级;巡护路线生成模块基于巡护优先级生成实际管理巡护路线;重点监管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分析林业监管平台对应监测区域的重点监管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01558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1337604.1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僵菌及其应用。该白僵菌的分类命名为伊拉克白僵菌(Beauveria varroae),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其命名为HS‑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428,于2021年05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该白僵菌对鳞翅目害虫有致死作用,可作为生防制品,具有致死率高、生防效果好的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438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638889.0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Inventor: 张大伟 , 于忠亮 , 王梓黙 , 付世萃 , 张忠辉 , 潘艳艳 , 张义飞 , 周旭昌 , 张英楠 , 修冬莹 , 杨帆 , 苑景淇 , 包广道 , 刘婷 , 罗也 , 王东娜 , 蔡群 , 衣晓雨 , 段加玉 , 兰大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在盐碱地上起垄,挖栽植圆坑和排水沟;(2)造林设计:在栽植圆坑中填入秸秆碎沫、沼气有机肥和无盐碱客土,倒入隔夜水至搅拌成泥浆状即可,次日将筛选的文冠果和沙棘苗木,经预处理后隔行插入泥浆中,填入无盐碱客土,踩实,灌溉,造林完成;(3)水分和种植管理。本发明通过对造林方法的改良,采用泥浆造林法,提高了根际土壤的亲和力和保水力,避免盐碱土对根系的伤害,有效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促进了对盐碱土壤的改良。
-
公开(公告)号:CN1196054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35749.5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植施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杨树培育用施肥装置,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底部安装有四个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储料箱外壁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所述储料箱顶端一侧内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传动组件与转动轴端部固定连接,利用行走轮带着转动轴同步旋转,所述转动轴位于储料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远离转动轴转动圆心一侧外壁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旋转块的一端铰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播撒机构,所述辅助播撒机构位于储料箱底部,利用下料孔每次开闭动作出现的下料间歇期,使得每次只出少量固体肥料,避免固体肥料过量使用,提升施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640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92661.2
申请日:2024-12-07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肉色隔孢伏革菌及其应用。菌株名称为肉色隔孢伏革菌(Peniophora incarnata)H46,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169,该菌株于2024年2月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本发明提供的肉色隔孢伏革菌具有木质素、纤维素降解能力,具有很好的产酶活性,可以用于地被可燃物的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942267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06992.2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IPC: A01G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园艺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园林灌木侧边用修剪装置,其包括箱体,箱体侧面设置有用于调节修剪距离的推拉手,箱体内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收集碎屑的储料箱,箱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修剪的修剪结构,修剪结构底部设置有用于敲击树枝的抖动储料结构,修剪结构远离抖动储料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迸溅的调节结构,通过人工可推动推车并驱使修剪刀对绿化带进行修剪,同时驱使抖动储料结构产生震动,不仅能实现对绿化带自动化修剪,同时还能将修剪后的树枝树叶进行导流并收集至储料箱内部,以及还能对园林内部藏匿的树枝震动并收集至储料箱内部,不仅能将园艺内部藏匿的树枝震动收集,同时还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918480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91179.8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红松生长情况分析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树叶长度预测模块、图像分割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红松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树叶长度预测模块用于预测红松的树叶长度;图像分割模块用于将包含红松的树叶的图像分为多个子图像,并分别在每个子图像中获取树叶区域;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对树叶区域进行识别,判断树叶区域是否生长正常。本发明的子图像的大小并不是提前指定的,而是基于预测模型得到的,因此,本发明的子图像的大小能够更好地与不同的生长速度红松相适应,有利于得到更加合理的子图像的大小,从而提高了获得的树叶区域的准确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50312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20128.3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Inventor: 李继平 , 魏松艳 , 刘璐 , 张晓光 , 林士杰 , 刘鑫荣 , 沈佳龙 , 孙宇勃 , 孟令宇 , 周琪 , 张海霞 , 李杰玲 , 杨帆 , 于海媛 , 毛赫 , 李青梅 , 王晓娜 , 芦静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植保喷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森林虫害防治的喷雾机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喷雾机上安装风速风向传感器获取各时刻的风速、风向,基于各时刻之前多个时刻中所有相邻时刻的风速之间的差异,以及结合所述多个时刻中第一个时刻与最后一个时刻的风速之间的差异确定各时刻的喷雾影响稳定度;获取趋势序列,根据趋势序列中所有相邻元素之间差值的整体水平以及趋势序列的最后一极值点之后所有相邻元素之间的差值的整体水平,确定各时刻的森林风速趋向度,进而获取各时刻的风速修正值,计算各时刻的喷雾机喷头旋转角度,以控制喷雾机喷头旋转角度。本申请根据风速风向的变化适应性调整喷雾喷洒,提高森林虫害防治喷雾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545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83983.7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工厂育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育苗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育苗箱,育苗箱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表面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设置有育苗机构,育苗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箱,过滤箱上方设置有过滤网,育苗箱的内部设置有植物生长灯,育苗箱顶部设置有灌溉机构。本发明通过分隔架使每株植物种子下方携带一块呈立方体的土壤,移栽时铲起块状土壤即可,取出较为方便快捷,可以提高栽培的效率,并且利用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进而带动育苗机构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植物生长灯可以均匀的给植物提供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利用灌溉机构也可对植物进行均匀的灌溉。
-
公开(公告)号:CN1188875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76161.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识别领域,公开了一种红松结实率分析系统,包括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包括阶段判断模块和灰度化模块;阶段判断模块用于对包含松果和松叶的拍摄图像进行判断,判断松果处于幼果阶段还是成熟阶段;灰度化模块用于采用绿色分量的权重不同的两种灰度化公式来分别对松果属于幼果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拍摄图像进行灰度化,从而使得灰度化之后,松果区域的像素点与松叶区域的像素点的差距增大,有效地提高了后续的松果识别所得到的识别结果的准确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