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16821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39618.8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483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一氧化硅基负极材料,所述材料的原料中包括一氧化硅纳米颗粒和四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利用所述化合物的高导电性和特殊的粘性,在保持一氧化硅纳米颗粒高循环容量的同时,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满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负极容量需求的同时,更实现了商业化规模生产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752722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21618.8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62 , C01B25/4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C01B25/4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改性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锂源、钒源、磷源、钆源与还原剂蔗糖混合后,加去离子水研磨得到流变相的固液混合物;2)将流变相固液混合物移至高压反应釜,反应时间8~15h,得到前驱体;3)将前驱体干燥;4)干燥后的前驱体在300~400℃烧结3~5h,自然冷却后得到预处理材料;5)将预处理材料在700~850℃烧结6~10h,自然冷却后得到黑色固体,所述黑色固体即为钆掺杂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本发明还提出所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低,适合大规模生产,而合成的钆掺杂的材料颗粒分布更加均匀,电化学性能得以很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219508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127855.6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高5V 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的电解液改性方法,属于化工电极材料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碳酸酯类三元电解液,展开加入添加剂后电解液与LiNi0.5Mn1.5O4电极的相容匹配特性及5V电压下电极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获得了适用于5V LiNi0.5Mn1.5O4的新型电解液添加剂,有效地提高LiNi0.5Mn1.5O4电极循环比容量,与未添加添加剂的情况相比,将其高工作电压下每周放电容量损失率降低了3.5倍且低温性能也相应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44131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99886.7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废旧锌锰电池生物淋滤液为原料制备锰锌铁氧材料软磁体的方法,属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获取废旧锌锰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并破碎,按2.5-10%固液比加入到以硫磺和黄铁矿为混合能源底物,以硫氧化菌和铁氧化菌为混合菌株的生物淋滤体系。淋滤5-15天后,锌锰离子浓度不在增加,收集淋滤液并离心或过滤除去固体物质即获得生物淋滤液。向生物淋滤液中补加主料和辅料,分步加入共沉淀剂氢氧化钠和氧化剂过氧化氢,通过共沉淀制取锰锌铁氧体前躯体。后者再通过沸腾回流最终制得锰锌铁氧软磁粉体材料。此方法不引入有机表面活性剂,具有安全、低耗、低成本、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等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40754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0910241978.6
申请日:2009-12-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包含一种锂单质硫二次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该复合材料以单质硫作为电极活性中心,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聚合物聚噻吩作为外壳形成复合材料。具体制备方法是将单质硫、无水氯化铁并加入无水氯仿混合均匀后装入可控低温反应釜中,并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缓慢加入单体噻吩,使聚噻吩成功包覆在硫颗粒表面上,形成均颗粒均匀的复合产物。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活性高、装配的电池放电比容量大、循环寿命长,在大容量储能电池新体系中占有优势地位。
-
公开(公告)号:CN10315149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77357.5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磷酸锂的磷酸铁锂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二次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磷酸铁锂电极表面包覆有纳米级玻璃态的磷酸锂。所述电极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磷酸锂粉末与有机溶剂混合,球磨成浆状物,将浆状物干燥得到粉末,将粉末压制成磷酸锂靶材前躯体,然后煅烧得到磷酸锂靶材;以磷酸铁锂电极作为基片,与磷酸锂靶材进行磁控溅射得到一种包覆磷酸锂的磷酸铁锂电极;靶材与基片的距离为4~8cm,本底压强≤1.0×10-5Pa。所述电极具有高的锂离子传导率,同时增加电极的容量;包覆的磷酸锂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能保护所述电极结构的稳定;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大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181495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10047943.6
申请日:2011-02-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金属硫化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将硫酸盐还原菌接种到S2-生成培养液中,得到溶液A;将易水解金属离子的前躯体金属盐加入有机溶剂中,溶解得到溶液B;将溶液A和B合并在同一容器中,在25~45℃密封培养,反应结束后,离心收集瓶底生成的沉淀;将沉淀除杂后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纳米金属硫化物。该方法解决了培养液中易水解金属离子会导致非目标沉淀物的形成以及培养液酸化,以致用难以用生物还原-化学沉淀耦合反应方法制备相应纳米金属硫化物的问题;所述方法简单、高效、低耗、安全且环境友好,在纳米材料绿色制备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01922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22697.0
申请日:2010-10-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跳汰选矿的跳汰介质小球及其制备方法,属选矿技术领域。跳汰介质小球包括铁粉、碳粉、玻璃粉、粘合剂和润滑剂;将铁粉、碳粉、玻璃粉、粘合剂和润滑剂混合均匀后,放入到球形模具中,然后将球形模具放入到自动冲压机的冲压位置上,经自动冲压机自动完成球坯的压制,再把球坯置于连续热处理炉中烧结,烧结温度为300~1100℃,烧结时间为1~20h,得到跳汰介质小球。本发明制备的介质小球密度、外形尺寸可控,用于跳汰选矿时,精矿回收率高、效率高、降低床石跑尾,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宜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867041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204521.0
申请日:2010-06-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13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氟掺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属于电化学储能材料领域。本发明的F掺杂原位碳包覆LiFePO4材料,即LiFe(PO4)1-x/3Fx/C材料。本发明首先将分析纯试剂LiOH·H2O、FeC2O4·2H2O、NH4H2PO4和氟化物混合,加入碳源,球磨、干燥得到前驱体。然后将前一步骤制得的前躯体进行两步煅烧,先进行预热处理,后进一步煅烧,即得终产物。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原材料价格低廉、合成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所得产物纯度高、产率高等优点;具有高倍率放电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极大的提高了LiFePO4电池的倍率性能、平台电压和低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740814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41980.3
申请日:2009-12-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属离子液体材料技术领域,主要面向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等电化学电池及电子器材技术领域的应用,也可在催化化学及有机合成等方面得到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离子液体电解质主要由有机硼酸酯锂或铝酸酯锂和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构成,也可加入有机溶剂由三类组分构成。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简单、价格便宜,材料易纯化、无蒸汽压、不挥发、无污染、安全性好,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及较高的离子导电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