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518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078500.6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无絮杨树的方法及其采用的sgRNA,属于生物技术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杨絮发育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确定了在杨絮发育过程中特异表达三个MIXTA基因(MIXTA02、03、04)。对毛果杨,山新杨,美洲黑杨和717杨进行全基因组分析,找出了这三个基因在不同杨树中的同源基因,根据同源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靶向同时敲除不同杨树三个MIXTA的通用sgRNAs,通过CRISPR技术,能够在不同杨树中实现对三个MIXTA基因同时进行有效编辑,创制无絮表型新品种。本发明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手段创制无絮杨树新品种,克服杨树飞絮污染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9138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86282.X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林895杨”外源基因高效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南林895”组培苗叶片特性建立了最适配比的酶解溶液和最佳酶解时间,以及通过对叶片进行暗培养、调整孵化温度时间、转化温度、转化使用的混匀仪器等条件,获得了大量原生质体和提高了转化效率,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并且重复性极好。本发明提供的“南林895”外源基因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为原生质体瞬时转化及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为研究亚细胞定位、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染色质免疫沉淀、蛋白质印迹、单细胞测序和基因组编辑等领域技术提供前提,也为其它非模式植物外源基因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4495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09304.5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69 , C12Q1/6895 , G16B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代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多构型组装方法,属于生物信息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NewBler组装软件可保留所有Contigs之间可能连接的特点,以及三代WGS数据中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核序列的拷贝数差异,且三代测序reads可跨过重复序列的优势,构建一套适合三代全平台(PacBio/Nanopore/HiFi)测序数据的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多构型组装流程。该流程在组装线粒体基因组过程中遇到重复序列导致的多分支时能保留所有可能的连接并继续延伸,直至形成闭环,因此能够解析线粒体基因组的所有可能构型,相比现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技术具有准确度更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5707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169575.0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4 , A01H5/00 , A01H6/2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飞絮发育特异表达启动子ProMIXTA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将ProMIXTA启动子与标记基因GUS融合,通过农杆菌GV3101介导稳定转化拟南芥,与阳性对照具有相近的表达活性。结合PdeMIXTA基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模式及组织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证实了ProMIXTA启动子可以启动相应的目的基因PdeMIXTA在杨絮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杨絮细胞中特异敲除或沉默内源目的基因,有助于探究目的基因对杨絮细胞分化发育的调控作用,进而为无絮杨新种质的创制提供有效的基因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9108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89873.8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4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公开了MBW复合体(PdeMIXTA‑PdeMYC‑PdeWD40),调控杨絮起始发育,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杨树的PdeMIXTA基因为诱饵蛋白,对杨絮起始发育时期的的雌花芽的酵母文库进行筛选,得到两个互作蛋白PdeMYC和PdeWD40,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双分子萤光互补实验和荧光素酶互补实验,验证了在杨树中PdeMIXTA‑PdeMYC‑PdeWD40形成MBW复合体行使功能,把杨树PdeMIXTA基因在拟南芥无毛突变体gl1中过量表达,可以恢复其野生型毛状体表型,表明该基因可以促进拟南芥表皮细胞凸起分化为表皮毛。以上证实MBW复合体是调控絮的起始发育的关键复合物,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无絮杨新品种,提供可靠的靶基因和重要的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295191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0636822.1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倍体毛白杨的遗传转化方法,首先采集雄性二倍体毛白杨幼嫩的含芽茎段作为外植体,清洗消毒后依次进行增殖继代培养、芽伸长培养和生根培养,得到毛白杨无菌苗,挑取携带pBI121载体质粒的根癌农杆菌,制备菌液作为侵染液;将毛白杨无菌苗的叶片切成叶盘,培养7d后转入侵染液中进行侵染,侵染后的叶盘先黑暗培养后光照恢复培养,最后进行抗性芽的筛选,得到候选植株,对候选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将均为阳性的植株进行炼苗和移栽,得到二倍体毛白杨转基因植株。本发明方法具有转化效率高、培育周期短、可大规模投入生产等优点,二倍体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可为规模化培育新品种、定向改造优良性状提供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288966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139950.2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杨树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侵染的高效遗传转化方法。本发明选择美洲黑杨和欧美杨的杂交种为实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pCAMBIA1301载体转化NL895外植体。对本发明以叶柄为外植体和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对照组进行侵染后的转化效率进行比较,发现以叶柄为外植体转化效率高达80.6%,比传统方法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侵染转化效率提高5倍以上。首次公开了以NL895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侵染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针对NL895叶柄的杨树高效遗传转化完整体系,与选择叶片为外植体的传统方法相比转化效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可以提高分子育种效率,也可以为杨树转基因材料的创制和重要性状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了重要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324929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365340.4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定拟南芥离体花粉萌发率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取拟南芥种子,消毒,在1/2MS培养基上播种,培养至萌发第10d,将萌发的幼苗移栽到营养土中生长,直至拟南芥植株抽薹生长至10‑12cm;2)当天采集主茎上开至第14阶段的花朵,用镊子夹着花柄将雄蕊上的花粉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中央,然后将花倒置在花粉涂布的边缘位置,控温保湿,将培养皿倒置在培养箱中暗培养;进行显微观察和花粉萌发率统计。本申请操作便捷,花粉用量更少,对花粉损伤更小,花粉萌发效率高,重复性好,为花粉萌发活力及育性的快速鉴定提供一种有效途径,为研究花粉组织特异的基因功能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9169256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1811071427.5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树全同胞子代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得到的杨树全同胞子代苗,涉及林木培育技术领域,上述制备方法首先分别从成年杨树上采集雌、雄花枝并将花枝基部浸泡于生根剂中,随后将浸泡生根剂后的雌、雄花枝扦插在育苗基质中,待雄花开放后收集花粉,并对雌花进行人工授粉后进行栽培管理得到杨树全同胞子代种子,然后将种子进行播种培育得到杨树全同胞子代苗。上述方法具有育苗效率高、所构建的苗种为无污染的杨树全同胞子代苗的优点,有效缓解了现有杨树高枝套袋杂交所存在的高空作业危险以及容易造成花粉污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30132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810123435.3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合成cry1Ah1基因及其应用,该人工合成cry1Ah1基因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选取Bt杀虫基因crylAh1基因野生型序列为原始序列对cry1Ah1基因编码区全长起始密码子开始第64nt‑1998nt杀虫关键区域共645个氨基酸,在不改变原有氨基酸一级序列的前提下进行密码子优化,获得cry1Ah1‑B基因和cry1Ah1‑U基因,将优化后的基因与优化前基因的所有基因翻译的蛋白经过tBlastX比较均完全一致。对转cry1Ah1改造基因植株的RT‑PCR鉴定分析,表明cry1Ah1‑B、cry1Ah1‑U与野生cry1Ah1基因表达效率有明显差别,转Bt基因杨树的ELISA测定结果表明,包括对照组在内的所有株系总蛋白量保持在24.013mg/g~26.667mg/g之间,虫试结果较为良好的株系中A‑3‑4、A‑5‑0、A‑5‑23和Z‑1‑3四个株系的毒蛋白含量在4669.38ng/g~9342.33ng/g之间,抗虫效果明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