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对生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663357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200510038489.2

    申请日:2005-03-16

    Abstract: 玉米对生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其特征是利用对生自交系H4D与互生自交系H53杂交(H4D×H53)和对生自交系H4D与互生自交系H28杂交(H4D×H28)两组合亲本和F2群体获得与op1、op2、op3和op4四个对生基因位点分别连锁的对生性状基因分子标记Bnlg1720、Bnlg1175、Umc1627、SCAR312和SCAR442。利用这些连锁标记存在状况进行对生基因位点的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借助这些分子标记已选择了含有不同对生基因位点的互生自交系30多个,通过标记的互补选配亲本使F1聚合全部对生基因而表现为对生组合,利用该方法已获得3个特用对生组合。

    一种用于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液培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8634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0404774.5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液培装置与方法,包括用于容纳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液培用营养液的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设有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岩棉条,所述岩棉条的一端通过管体底部延伸至管体内部;该装置以移液管(离心管)和岩棉为支撑物,确保支撑植物竖直生长,岩棉上半部分脱离液面,以保证孢子能在有氧条件下顺利和植物根系共生;另外该装置中的岩棉营养输送装置,非常巧妙,通过岩棉可输送微量元素、底部营养液体及外界成分,以便于研究共生条件下,这些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一种玉米籽粒砷含量相关的Indel标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823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31889.1

    申请日:2024-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籽粒砷含量相关的Indel标记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InDel标记包括如SEQ ID NO.5所示碱基的插入序列和缺失序列,且所述碱基的插入或缺失位置位于ZmFADS1基因启动子的第+383位,验证该InDel标记的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Indel标记和玉米籽粒中砷含量显著相关,该InDel标记为插入型,则玉米籽粒中砷含量低;该InDel标记为缺失型,则玉米籽粒中砷含量高,该Indel标记可用于玉米分子辅助育种和优质种植资源鉴定,从而加速玉米籽粒低砷富集材料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的进程。

    一种无基因型限制的玉米基因编辑诱导系的创制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0470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788910.5

    申请日:2022-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基因型限制的玉米基因编辑诱导系的创制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颜色或荧光筛选标记性状和单倍体诱导性状导入具有高效遗传转化能力的自交系中,利用分子标记、颜色或荧光标记及单倍体诱导率的测定进行筛选,获得含有颜色或荧光筛选标记、具有单倍体诱导特性、且能高效遗传转化的单倍体诱导系,为无基因型限制的玉米基因编辑诱导系。利用该无基因型限制的玉米基因编辑诱导系进行基因编辑育种,可以突破基因编辑育种转化难、周期长和带有非编辑基因型遗传累赘的弊端,大大提高基因编辑育种的效率,节约育种成本,对实现各种优良自交系高效基因编辑育种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离体双重培养物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89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29069.2

    申请日:2022-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离体双重培养物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该方法为:制备扩繁培养基,扩繁培养基上放置毛状根培养1个月后,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手术刀切取含丛枝菌根真菌的扩繁培养基,涂抹在所述毛状根上,在温度为25℃的黑暗条件下条件下,培养两个月,得到子代共生丛枝菌根真菌的培养物,制备成丛枝菌根真菌离体双重培养物,当其为包含孢子和根段的固体复合物时,直接填入种植穴后,种植植物幼苗;当其为包含孢子、根段的悬浊液时,对植物幼苗进行浸种、蘸根或者沟施后,种植植物幼苗。本发明避免了只获取单纯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流失率,最大限度上避免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