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01328C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410065610.6
申请日:2004-11-0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转基因提高玉米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比例和籽粒总淀粉含量的方法,其特征是分别构建淀粉分支酶基因和参与作物糖酵解及TCA循环的代谢酶的基因RNA干涉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或者基因枪转化把目的干涉片段整合到作物基因组中,特异性地抑制作物淀粉分支酶和参与作物糖酵解及TCA循环的代谢酶的基因活性,从而提高作物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的比例和籽粒总淀粉的含量。采用本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改良禾谷类作物籽粒淀粉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663357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200510038489.2
申请日:2005-03-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01H1/02
Abstract: 玉米对生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其特征是利用对生自交系H4D与互生自交系H53杂交(H4D×H53)和对生自交系H4D与互生自交系H28杂交(H4D×H28)两组合亲本和F2群体获得与op1、op2、op3和op4四个对生基因位点分别连锁的对生性状基因分子标记Bnlg1720、Bnlg1175、Umc1627、SCAR312和SCAR442。利用这些连锁标记存在状况进行对生基因位点的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借助这些分子标记已选择了含有不同对生基因位点的互生自交系30多个,通过标记的互补选配亲本使F1聚合全部对生基因而表现为对生组合,利用该方法已获得3个特用对生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68634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0404774.5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液培装置与方法,包括用于容纳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液培用营养液的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设有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岩棉条,所述岩棉条的一端通过管体底部延伸至管体内部;该装置以移液管(离心管)和岩棉为支撑物,确保支撑植物竖直生长,岩棉上半部分脱离液面,以保证孢子能在有氧条件下顺利和植物根系共生;另外该装置中的岩棉营养输送装置,非常巧妙,通过岩棉可输送微量元素、底部营养液体及外界成分,以便于研究共生条件下,这些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16143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555487.3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mDi19‑7蛋白,所述ZmDi19‑7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ZmDi19‑7基因表达的物质可以调控植物籽粒长度,籽粒宽度,籽粒百粒重量,植物淀粉颗粒大小,对调控玉米籽粒的发育,玉米籽粒改良和高产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因表达的物质可以调控植物株高,调控植物茎节数目,调控植物茎节长度,调控植物细胞长度,对调控玉米株高发育,玉米株高改良和耐密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生物技术进行玉米育种工作,能加快遗传基因的变异速度,很大程度上缩短育种周期,加快新品种培育。
-
公开(公告)号:CN1190823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31889.1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籽粒砷含量相关的Indel标记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InDel标记包括如SEQ ID NO.5所示碱基的插入序列和缺失序列,且所述碱基的插入或缺失位置位于ZmFADS1基因启动子的第+383位,验证该InDel标记的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Indel标记和玉米籽粒中砷含量显著相关,该InDel标记为插入型,则玉米籽粒中砷含量低;该InDel标记为缺失型,则玉米籽粒中砷含量高,该Indel标记可用于玉米分子辅助育种和优质种植资源鉴定,从而加速玉米籽粒低砷富集材料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的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59895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555443.0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mDAR1b蛋白在调控玉米株高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克隆玉米基因ZmDAR1b;S2分析玉米基因ZmDAR1b的组织表达模式;S3创制玉米ZmDAR1b基因编辑敲除突变体。本发明所述ZmDAR1b蛋白,调控蛋白质活性或含量或调控ZmDAR1b蛋白质编码基因表达的物质,可以调控植物株高,茎节长度,细胞扩张,籽粒大小。本发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玉米遗传转化技术获得ZmDAR1b的转基因敲除突变体材料,并进行多年多点田间试验和观察,明确了ZmDAR1b基因在玉米中的生物学功能,为玉米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00470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788910.5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基因型限制的玉米基因编辑诱导系的创制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颜色或荧光筛选标记性状和单倍体诱导性状导入具有高效遗传转化能力的自交系中,利用分子标记、颜色或荧光标记及单倍体诱导率的测定进行筛选,获得含有颜色或荧光筛选标记、具有单倍体诱导特性、且能高效遗传转化的单倍体诱导系,为无基因型限制的玉米基因编辑诱导系。利用该无基因型限制的玉米基因编辑诱导系进行基因编辑育种,可以突破基因编辑育种转化难、周期长和带有非编辑基因型遗传累赘的弊端,大大提高基因编辑育种的效率,节约育种成本,对实现各种优良自交系高效基因编辑育种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76617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473010.1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01C23/04 , A01C23/00 , G06F30/28 , G06Q50/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方法,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方法的制备方法,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新型的沟管一体的田间管网系统、管距‑喷距配比法水肥管道布置方式以及精准灌溉决策模型的设计,在传统的大田作物灌溉施肥问题上,不占用耕地面积、不影响耕种管收机械化操作、减少人工投入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施肥效率和肥水利用率,实现了旱输涝排及作物全生育期随时随地随情覆盖灌溉。
-
公开(公告)号:CN11027031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910678241.4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32 , C02F1/28 , C05G3/80 , C05G3/40 , C02F103/2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高效回收养殖场废液中氮和磷养分的富镁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一种同步高效回收养殖场废液中氮和磷养分的富镁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生物质粉末加入氯化镁溶液中充分混匀,混匀后经微波处理得到分散了生物质的氯化镁溶液;(2)然后将上述溶液搅拌一定时间后,过滤、烘干得到富镁生物质;最后将富镁生物质转移至缺氧氛围中,在450‑700℃温度条件下热裂解,制得同步高效回收养殖场废液中氮和磷养分的富镁生物炭。本发明所得炭材料不仅能够实现对养殖场废液中氮和磷养分的同步高效回收,而且回收氮磷后的生物炭肥是一种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的控缓释肥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29069.2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离体双重培养物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该方法为:制备扩繁培养基,扩繁培养基上放置毛状根培养1个月后,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手术刀切取含丛枝菌根真菌的扩繁培养基,涂抹在所述毛状根上,在温度为25℃的黑暗条件下条件下,培养两个月,得到子代共生丛枝菌根真菌的培养物,制备成丛枝菌根真菌离体双重培养物,当其为包含孢子和根段的固体复合物时,直接填入种植穴后,种植植物幼苗;当其为包含孢子、根段的悬浊液时,对植物幼苗进行浸种、蘸根或者沟施后,种植植物幼苗。本发明避免了只获取单纯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流失率,最大限度上避免浪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