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8831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1505240.8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张流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流控制的主动机翼总成及飞行器,包括成对设置的机翼和设置于机翼的主动气流发生装置,主动气流发生装置包括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应分别设有的上主动气流发生装置和下主动气流发生装置,上主动气流发生装置和下主动气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体流动方向均在机翼的纵向;本发明利用流经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差获得升力以及下降力,对于翼型(纵向剖面结构)无特殊要求,大大简化机翼的设计和加工难度;通过左右两侧机翼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排气速度差形成推力的不同,可以实现飞机的转向和侧倾,两种效应的叠加,可以大大减小飞机的转弯半径,实现超越现有技术的高可操作性和高机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462756.7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西华大学
IPC: B64C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同射流机翼,涉及航空气动技术领域,包括翼身、吹气装置、吸气装置、激励器和底板;翼身呈中空型;吹气装置和吸气装置均与翼身连接;底板和翼身的底部连接;吹气装置上设置有射流吹气口;吸气装置上设置有射流出气口;激励器包括第一离心压气机和第二离心压气机;第一离心压气机和第二离心压气机均设置在底板上。该协同射流机翼将底板与翼身结合,维持翼型整体气动外形;融合了激励器、吹气装置和吸气装置,整个机翼一体化设计,结构清晰,操作简单。相比复杂的外接气源方式,内置气源具有高适应性、高可靠性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11900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397199.5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IPC: B64C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涵道风扇驱动协同吹吸气的机翼流动控制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飞机双翼上的协同吹吸气模块,该模块包括设置在机翼后缘的协同吹吸气区域;其中,协同吹吸气区域包括:分别设置在上、下翼面的第一引气区域和第二引气区域;第一、第二引气区域上设置有多个气孔或狭缝,且第一、第二引气区域之间的机翼内部形成供空气上下流动的流动腔室;腔室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引导外部空气通过腔室上下流动的涵道风扇;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涵道风扇的运行状态的驱动模块。该系统通过上下引气的方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增升和辅助操控方案,既可以增大大型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升力,同时可以在大型飞机的起降、巡航过程中对飞行状态进行辅助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557132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77748.9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B64C21/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翼型结构及其流动控制方法、飞行器和流动控制试验模型,所述翼型结构包括主体和供气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具有主流道以及与主流道连通的吸气口和喷气口,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喷气口沿所述翼型结构的翼弦方向排布;所述供气装置设于所述主流道内,所述供气装置的喷嘴在气流方向上朝向所述喷气口设置,所述供气装置用于输出高速气体;所述主流道包括设于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喷气口之间的混合段和扩张段,所述混合段和所述扩张段沿所述气流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扩张段的纵截面宽度沿所述气流方向逐渐增大。上述方案能够增大喷气口喷射出的射流的流速和质量流量,并优化流动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71329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577748.9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B64C21/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翼型结构及其流动控制方法、飞行器和流动控制试验模型,所述翼型结构包括主体和供气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具有主流道以及与主流道连通的吸气口和喷气口,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喷气口沿所述翼型结构的翼弦方向排布;所述供气装置设于所述主流道内,所述供气装置的喷嘴在气流方向上朝向所述喷气口设置,所述供气装置用于输出高速气体;所述主流道包括设于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喷气口之间的混合段和扩张段,所述混合段和所述扩张段沿所述气流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扩张段的纵截面宽度沿所述气流方向逐渐增大。上述方案能够增大喷气口喷射出的射流的流速和质量流量,并优化流动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19599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914018.7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4C21/02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短舱进气道,飞机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短舱进气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短舱结构阻力大、进气道唇口壁偏厚,结构效率低,防冰空间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短舱进气道唇口和外壁板设计为一个整体,减少紧固件的安装,实现进气道唇口的大面积层流;同时将进气道前隔板设计为三角截面,在前隔板重量相当的情况下,提高前隔板的抗撞性能,从而实现进气道唇口壁厚的降低来提高结构效率,此外还减少防冰空间,实现用气量的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14940260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701901.8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西北工业大学
Inventor: 李悦立
IPC: B64C21/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扇翼结构包括扇翼、叶轮、挡流板,其中:扇翼的上翼面沿自前缘部位向后缘部位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扇翼的前缘部位开设有叶轮安装槽,叶轮安装槽沿扇翼的展向伸展,横截面呈弧形;叶轮安装在叶轮安装槽内;挡流板连接在倾斜面上,与倾斜面之间形成抽吸槽;抽吸槽的进口端延伸至倾斜面与叶轮安装槽的交汇部位处,出口端朝向扇翼后缘部位,叶轮高速转动时,部分气流会沿挡流板的外壁面向扇翼后缘部位流动,在抽吸槽的出口端形成负压区,从而可对扇翼上翼面的倾斜面与叶轮安装槽的交汇部位处堆积的气体进行抽吸,进而能够有效降低该部位处的正压区,保证扇翼结构的升力效果。此外,涉及一种扇翼飞行器,包括:上述的扇翼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9229340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810753995.7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4C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气流控制系统的前缘结构(1),包括围绕集气室(7)的双壁前缘板(3),其中前缘板(3)包括面对集气室(7)的内壁元件(21)以及与周围气流(25)接触的外壁元件(23),其中在前缘板(3)的内壁和外壁元件(21、23)之间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细长加强件(27),使得在每对相邻的加强件(27)之间,在所述内壁和外壁元件(21、23)之间形成中空室(29),其中外壁元件(23)包括多个微孔(31),它们在所述中空室(29)和周围气流(25)之间形成流体连接,并且所述内壁元件(21)包括开口(33),所述开口在中空室(29)和集气室(7)之间形成流体连接。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机械要求的简单且轻便的前缘结构,其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加强件(27)与内壁元件(21)一体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389561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62303.4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同步直动带传动卷帘式扑翼无人机。包括扑翼、机身顶板、第一减速器、步进电机、连接件、第二减速器、驱动电机、传动机构、机身底板、第三减速器、电动机和滑道,机身顶板四周对称的安装固定有四个竖直方向的滑道,两个扑翼可在滑道上滑动,同时两个扑翼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件上且可相对转动,扑翼包括扑翼框架,以及安装在扑翼框架上的卷帘,扑翼框架内还设置有同步带轮以及驱动电机,用于扑翼工作状态与复位状态的切换,传动机构连接在两个连接件上,设置在机身底板上的电动机通过第三减速器减速后带动传动机构运动使两个连接件同步上下滑动,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件上的两个步进电机通过两个第一减速器减速后分别带动两个扑翼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13479318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51805.X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气流控制增升的运动机翼飞行器,涉及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领域。该飞行器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运动机翼;所述运动机翼包括运动机翼本体,在所述运动机翼本体的前半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腔体,所述腔体通过连通口和所述运动机翼本体外侧连通,所述连通口设置在所述运动机翼本体的上表面,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气流驱动组件,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腔体内产生气流流动,通过所述连通口将所述腔体内的气流导至外界以对所述运动机翼本体周围的旋涡发展产生扰动。本申请提供的具有气流控制增升的运动机翼飞行器可以实现对动态过程中运动机翼上表面前缘涡的主动流动控制,从而提高了运动机翼在动态失速过程中的气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