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7705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901768.0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徐延喜
Inventor: 徐延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核酸检测功能的口罩,所述口罩耳带的外部靠近口罩主体的位置设置有固定胶带,所述口罩主体的前表面在折条的上方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检测试纸,所述口罩主体的前表面在检测试纸的前方粘附有粘胶贴,所述粘胶贴的一侧设置有的固定撕角,所述口罩主体的前表面设置有防护层。本发明核酸快速扩增反应液中的不同正向引物、反向引物以及荧光探针,从而可以实现新型冠状病毒的精确检测,并且采用荧光PCR方法可在使用者呼吸时使得气体接触到检测试纸,这样检测试纸若显示红色则说明检测阳性,若无颜色显示则说明检测阴性,使得能够切断传播源并知道自己是否是病毒携带者。
-
公开(公告)号:CN115058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69409.7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厦门健康工程与创新研究院
IPC: C12Q1/689 , C12Q1/6816 , C12Q1/6804 , C12N15/11 , C12R1/3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肺炎支原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MP探针溶液、MP荧光标记物质、MP核酸释放液、MP检测卡;所述MP探针溶液包括MP探针1和MP探针2,具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试剂盒各组分拿出来,检查是否完好无损;S2.将适量样本10μL,5μLMP探针溶液,5μLMP荧光标记物质,50μLMP核酸释放液均加入到0.5mL的离心管中,进行混匀;S3.将反应管放入孵育区;S4.放入荧光分析仪中进行结果读取;S5.5分钟后自动检测并显示判读结果。本发明所述的试剂盒,相比一般的荧光PCR和测序检测,信号强度更强,特异性更好,灵敏度和PCR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49590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115139.0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北华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Q1/6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物源性中药材检测技术领域,是一种金钱白花蛇PCR检测可视化试剂盒及方法,其特点是,包含:线粒体DNA提取体系、特异性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50uL)和可视化鉴别试纸条。特异性PCR鉴定方法可对市售金钱白花蛇中药材样本进行真伪鉴别;可视化试纸条鉴定方法是利用引物标记修饰物6‑羧基荧光素和生物素,经PCR反应得到有修饰物标记的目标检测物,试纸条的结合垫进行扩增产物的捕获,判读区进行结果的鉴定。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成本低等特点,适合用于市售中药材样品的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92989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80091893.9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宽腾矽公司
IPC: C12Q1/6869 , C12Q1/6874 , C12N15/10 , C12Q1/6804 , G01N33/543 , G01N33/68
Abstract: 本申请的方面提供了制备用于多肽测序的富集样品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组合物、试剂盒和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4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08089.X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04 , C12Q1/6844 , C12N15/11 , C12R1/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带念珠菌的RPA‑LFS检测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利用RPA‑LFS扩增热带念珠菌内转录2区(internal transcribedspacer‑2,ITS2)基因,通过引入碱基错配优化引物探针设计,从而获得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引物探针组合用于临床样品检测,针对24种临床常见病原菌进行RPA‑LFS检测,对该系统的检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测定,对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对收集的196份不同来源的临床实际样本进行检测,用以评估所建立RPA‑LFS系统检测性能,为热带念珠菌的检测提供可靠的分子诊断方法,满足临床上快速、灵敏、实时、便携的现场检测的迫切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47172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03581.4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东莞东阳光医疗智能器件研发有限公司
IPC: C12Q1/6804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酸检测领域,公开一种防核酸污染的核酸检测卡盒,包括密闭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芯片插口,用于插入检测带有检测样本的芯片;芯片破坏结构,用于破坏芯片上的封合膜,释放检测样本;储液泡罩,用于预存缓冲液;泡罩释放模块,用于破坏储液泡罩,释放缓冲液;和试纸条,检测样本和缓冲液混匀后流入试纸条。该核酸检测卡盒通过芯片破坏结构破坏芯片封合膜的密封并释放检测样本,通过压储液泡罩释放缓冲液,经缓冲液稀释后的检测样本自动流到试纸条的上样区,然后在试纸条上通过层析作用和免疫结合原理实现核酸扩增产物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703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33702.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12N15/11 , C12Q1/689 , C12Q1/682 , C12Q1/6804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解脲脲原体核酸的DNA探针及其应用,所述DNA探针包括探针H1和探针H2,DNA探针与目标序列混合进行催化发夹自组装反应,DNA探针H1的序列如SEQIDNO.2所示,DNA探针H2的序列如SEQIDNO.3所示,探针H1的5’端由地高辛修饰,探针H2的5’端由生物素修饰。本发明利用DNA探针与目标序列混合催化发夹自组装反应结合免疫层析试纸条,在等温无酶扩增环境下即可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地检测解脲脲原体。
-
公开(公告)号:CN113512490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418804.3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PC: C12M1/38 , C12M1/34 , C12M1/02 , C12M1/00 , C12Q1/70 , C12Q1/689 , C12Q1/6895 , C12Q1/6804 , C12Q1/10 , C12Q1/14 , C12Q1/04 , G01N33/68 , G01N33/577 , G01N33/558 , G01N33/58 , B01L3/00 , C12R1/93 , C12R1/19 , C12R1/42 , C12R1/35 , C12R1/445 , C12R1/36 , C12R1/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驱动微流控检测装置及其用途,装置包括:上盖,固定于上盖下的底板,设置于上盖和底板之间的夹层,设置于上盖上的加样孔,连接于加样孔的微流控导流组件,设置于夹层上并位置对应于微流控导流组件的加样槽,设置于夹层上并连接于微流控导流组件的功能腔室,连接于微流控导流组件的层析试纸;微流控导流组件包括:毛细管导流渠,连接于毛细管导流渠并控制毛细管导流渠的联通和断开的通断连接器;本装置实现了加样和检测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检测准确性,无需专业培训即可快速简便的操作,安全可靠;本装置可对多种样本进行检测,具有十分广泛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0299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061357.2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12Q1/70 , C12Q1/6804 , C12N15/11 , C12R1/93
Abstract: SARS‑CoV‑2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具体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基因和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基因作为检测靶标在制备检测SARS‑CoV‑2病毒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等温无酶信号放大系统联合免疫分析试纸条的SARS‑CoV‑2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与RT‑PCR不同,由于本发明是无酶信号扩增系统,故无需用到成本较高的DNA聚合酶,故能明显降低检测成本,可适用于大规模的筛查和即时检测。可满足未配备RT‑PCR仪器的基层医院进行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55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01949.5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上海达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Q1/6804
Abstract: 一种检测CRISPR基因编辑脱靶的方法,包括细胞交联、抗体固定、超声处理、染色质免疫共沉淀、DNA纯化、DNA处理、文库扩增七个步骤。本发明在多个步骤共同作用下,通过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中Cas9蛋白和靶位点和细胞自身修复蛋白H2AX、MRE11与靶位点形成的蛋白‑核酸复合体进行免疫共沉降,并结合测序及其他必要技术手段,实现对脱靶位点的筛选,极大地简化了识别脱靶效应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能为更好预测基因组编辑如何在临床环境中发挥作用起到有力技术支撑。克服了现有技术限制,存在检测周期较长,灵敏度低的缺点,以及检测过程时间较长,步骤繁琐,且不能保证所有断裂位点都被标记的弊端。基于上述,使用本发明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