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37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26053.0
申请日:2025-03-1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胆碱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广谱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广谱病毒为感染人的DNA模式病毒HSV‑1和RNA模式病毒VSV。胆碱能抑制DNA模式病毒HSV‑1和RNA模式病毒VSV病毒的复制和表达,为广谱病毒感染的预防或/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胆碱能激活PI3K‑AKT信号以及促进一型干扰素转录,为广谱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5925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72407.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IPC: C12N7/00 , C12Q1/02 , G01N33/569 , C12N5/10 , C12N7/08 , C12N15/87 , A61K39/15 , A61P31/14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毒株及其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毒株命名为KM50‑W07,于2024年11月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2474,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该毒株是一种人源性柯萨奇病毒B组3型野生型单一纯化毒株,该毒株病毒复制能力强,遗传稳定性和免疫原性好;该毒株可应用于开发人用柯萨奇病毒B组3型疫苗的生产毒种,适用于包括减毒型柯萨奇病毒B组3型疫苗及灭活型柯萨奇病毒B组3型疫苗的研制;也可以在Vero细胞及乳鼠上建立感染模型,用于CVB3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以及CVB3疫苗评价和抗病毒药物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194798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0997.4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针对囊膜病毒表面抗原稳定突变位点的数据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病毒的抗原蛋白对应的蛋白质序列数据;根据蛋白质序列数据,在蛋白质序列上的每个位点中预测出在目标病毒发生突变的过程中保持非稳定状态的各位点,作为第一候选位点,在蛋白质序列上的每个位点中预测出位于口袋区域中的各位点,作为第二候选位点,以及,在蛋白质序列上的每个位点中确定出能够与作用目标病毒的抗原蛋白的抗体发生结合的各位点,作为第三候选位点;根据第一候选位点、第二候选位点以及第三候选位点,确定蛋白质序列上的目标位点并执行任务。本方案可以准确的预测出既不影响抗原蛋白质免疫原性,又能保证抗原稳定的关键突变位点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5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83102.3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非人灵长类动物精子活动力的体外保存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精液在常温下静置液化,再将精液稀释20‑30倍,之后在精液中添加浓度为0.1uM‑0.5uM的褪黑素,混匀后置于37℃下保存。使得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精液在37℃体外放置至少3小时,仍不降低其利用价值,能持续保持精子活动力和精子顶体完整性,延长了保存时间,保证了现采现用情况下的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精液体外保存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降低对动物的刺激损伤,也降低了物力和劳力,对种质资源的保存有着一定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5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83102.3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IPC: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非人灵长类动物精子活动力的体外保存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精液在常温下静置液化,再将精液稀释20‑30倍,之后在精液中添加浓度为0.1uM‑0.5uM的褪黑素,混匀后置于37℃下保存。使得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精液在37℃体外放置至少3小时,仍不降低其利用价值,能持续保持精子活动力和精子顶体完整性,延长了保存时间,保证了现采现用情况下的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精液体外保存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降低对动物的刺激损伤,也降低了物力和劳力,对种质资源的保存有着一定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7732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58444.8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诺如病毒GII.17型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诺如病毒GII.17型病毒样颗粒包括突变型诺如病毒GII.17型的VP1蛋白,且所述突变型诺如病毒GII.17型的VP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者,所述病毒样颗粒包括诺如病毒GII.17型的VP1蛋白,且所述诺如病毒GII.17型的VP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病毒样颗粒具备典型诺如病毒颗粒的形态,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能够到颗粒大小均匀,且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出良好的免疫反应,可与佐剂搭配制备诺如病毒疫苗。
-
公开(公告)号:CN1186678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545222.5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IPC: C12N15/70 , C12N15/62 , C12N1/21 , A61K39/00 , A61K39/385 , A61K47/46 , A61P35/00 , A61K39/39 , A61P37/04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FN‑γ重组修饰的细菌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于IFN‑γ对APCs的高效激活作用以及BBV作为疫苗递送的优良载体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整合肿瘤抗原与免疫刺激分子共递送的策略:(1)利用大肠杆菌溶细胞素A(CytolysinA,ClyA)牵引蛋白将IFN‑γ呈递到大肠杆菌表面,制备工程细菌囊泡BBV/IFN‑γ;(2)通过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将肿瘤抗原荷载于大肠杆菌的周质空间,制备肿瘤疫苗。IFN‑γ与肿瘤抗原修饰的BBV能够实现肿瘤抗原与免疫刺激分子共递送,高效诱导DCs的激活和迁移,并且能够有效诱导抗原特异性CD4+Th1和CD8+CTL偏向性的细胞免疫应答,具有突破免疫抑制、激发有效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潜力。本发明将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和肿瘤特异性抗原的递送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5619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54312.0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mRNA疫苗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优化全长结构蛋白序列设计的基孔肯雅病毒广谱性mRNA疫苗,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mRNA疫苗中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转录获得的mRNA,本发明提供的疫苗具有更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剂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结合抗体水平更高维持的更加持久,并且中和抗体水平也具有一定作用,在广谱性上,疫苗对来自西非谱系、印度洋谱系与东中南非谱系的假病毒产生中和抗体,具有交叉保护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06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1639094.8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IPC: A61K45/00 , A61P35/02 , C12N15/12 , C12N15/113 , C12N15/867 , C12N7/01 , C12N5/10 , G01N33/68 , G01N33/577 , G01N33/535 ,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相关的靶点CD40LG及其应用。本发明一方面发现了肿瘤抑制因子BACH2可转录抑制CD40LG基因的表达,且肿瘤抑制因子BACH2通过结合CD40LG基因近端启动子和5’‑UTR中的三段MARE序列参与转录抑制调控,为白血病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BACH2下游靶基因;另一方面发现了干扰T细胞表面CD40LG的表达可促进T‑ALL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并抑制白血病细胞周期的进程,从而抑制T‑ALL细胞生长,该下游靶基因有望成为抗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8594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95029.8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IPC: C12N15/113 , C12Q1/6883 , C12N15/11 , A61K31/7105 , A61K45/00 , A61P1/12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lncRNA分子及其在抗轮状病毒复制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lncRNA分子,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经过体外和体内动物模型检测,发现该lncRNA分子在轮状病毒感染后出现下调,上调lncRNA‑DARVR能够明显抑制轮状病毒的复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