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09733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80031409.7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而由电动机(21)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在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以同心状配置;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小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将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高相对增高而增大棘轮效应扭矩,抑制棘轮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709733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80031409.7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而由电动机(21)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在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以同心状配置;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小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将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高相对增高而增大棘轮效应扭矩,抑制棘轮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85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80032499.1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并利用电动机(21)而对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进行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以同心状而配置于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外形为椭圆形轮廓的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大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851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32499.1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045 , F02B75/04 , F02B75/32 , F02D15/02 , F16H1/28 , F16H1/32 , F16H2001/323
Abstract: 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并利用电动机(21)而对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进行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以同心状而配置于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外形为椭圆形轮廓的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大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