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破坏性电池特性推定方法、非破坏性电池特性推定程序产品以及电池的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47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679280.7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在传统的特性推定方法中,存在无法使用属性不明的电池的问题。本发明的非破坏性电池特性推定方法,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处理进行如下处理:临时参数设定处理S21,针对电极箔的厚度、隔膜的厚度、涂敷在电极箔上的活性物质层的密度、活性物质层的比容量及活性物质层的电极容量,分别设定预先设定的临时值;现状测定处理S22,对电池电芯实施充放电,推定电池电芯的劣化程度和电池电芯的当前的电极容量即当前电极容量;涂敷部结构计算处理S23,基于在不破坏电池电芯下能够测定的尺寸,计算容纳在电池电芯中的电极体的截面积及电极体的涂敷部宽度;以及活性物质厚度计算处理S24,使用电极箔的厚度、隔膜的厚度、活性物质层的密度及活性物质层的比容量、当前电极容量、电极体的截面积、以及电极体的涂敷部宽度,来计算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电池组控制装置、电池组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记录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6219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0179563.0

    申请日:2023-02-27

    Inventor: 稻垣裕也

    Abstract: 在现有的电池组控制装置中,存在不能使用由单一类型的电池单元构成的电池组向车辆供给具有多种电压的输出电力的问题。本发明的电池组控制装置的一个方式具有:多个选择开关,所述多个选择开关与多个电池单元组的最下位电压节点和最上位电压节点分别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组是按照多个电池单元中的连续的规定个数的电池单元设定的;电池选择控制部,所述电池选择控制部对多个选择开关的接通与断开进行控制,以选择包括电池单元的特性偏差比其它电池单元大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组;以及低压输出部,所述低压输出部使用由电池选择控制部选择出的所述电池单元组,来输出电压值比高压电力低的低压电力。

    二次电池的状态判断方法及状态判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9456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360455.4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的状态判断方法及状态判断装置。在现有的状态判断方法中,存在电池模块的剩余容量差判断的判断精度不够的问题。本发明的状态判断方法包括:放电工序(S2),使电池模块放电至满足下述条件的判断充电率范围:电池电压相对于平均充电率的变化斜率,大于电池电压相对于平均充电率被估计为45%~55%范围内的平均充电率的斜率的平均充电率、并且平均充电率不为0%的平均充电率;缓和速度计算工序(S3),针对放电工序结束后的电池模块,计算将电池模块的电极设为开路状态时的所述电池电压的上升速度即缓和速度;以及判断工序(S4),在缓和速度计算工序中测量出的缓和速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判断阈值时,判断为多个单体电池中的某一个存在不良。

    镍氢二次电池和镍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8268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011022407.6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镍氢二次电池和镍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良好地维持电池特性的同时降低储氢合金中的钴含量。镍氢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板、负极板和电解液,正极板具备正极合剂,负极板具备包含储氢合金的负极合剂。储氢合金包含钴。电解液包含相对于该电解液的重量为1.0重量%以下的钨元素。钨元素的重量比例如下:在钴的质量比例大于0mol%且为0.05mol%以下的情况下,极间距离为75μm以下时,为0.1重量%以上;极间距离大于75μm且为100μm以下时,为0.3重量%以上;极间距离大于100μm且为150μm以下时,为0.5重量%以上;极间距离大于150μm且为200μm以下时,为0.6重量%以上。

    镍氢蓄电池
    10.
    发明公开
    镍氢蓄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470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067855.5

    申请日:2023-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钴在隔片中的析出的镍氢蓄电池。镍氢蓄电池是具备正极、负极、隔离上述正极与上述负极的隔片、以及所填充的碱电解液的镍氢蓄电池,上述正极具有以氢氧化镍作为主体的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含有钴(Co);上述负极具有含有钴(Co)和锰(Mn)的储氢合金,该镍氢蓄电池中,(正极Co重量×正极多孔度+负极Co重量×负极多孔度)/(负极Mn重量×负极多孔度)为0.85以上且1.61以下,上述隔片的空孔率为64%以上,上述负极中的钴(Co)的重量相对于锰(Mn)的重量之比为0.26以下。因此,可通过Mn抑制钴在隔片中的析出,抑制基于Co的导通路的生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