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49501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1166329.X
申请日:2018-10-08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体构造,实现框体(延长框(41))的轻量化,并且在车辆的小范围重叠碰撞时有效地将输入到载荷承接部(53)的碰撞载荷传递到上述框体。在上述框体的车辆前侧的端面形成切缺部(41c),该切缺部(41c)在俯视时从该端面向车辆后侧切缺而成,通过连接部件(65)将该切缺部(41c)的车宽方向两侧的侧部彼此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256706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80052043.5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广岛大学 , 株式会社威泰克 , 希利股份有限公司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木一弘 , 柯雨蛟 , 许哲峰 , 杉尾健次郎 , 崔龙范 , 佐佐木元 , 末次元 , 近藤裕树 , 真锅秀树 , 山根响太郎 , 畠山健一 , 川崎敬三 , 板冈毅 , 妹尾晋作 , 田村庸 , 猪一郎 , 平尾嘉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兼具高硬度和高导热率并且可以更加稳定地制造的Fe基烧结体。Fe基烧结体具有:以Fe作为主要成分的基质(1)、以及分散于该基质中(1)的硬质相(4)。基质(1)形成网状,并且包含αFe。硬质相(4)包含TiC。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50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166329.X
申请日:2018-10-08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体构造,实现框体(延长框(41))的轻量化,并且在车辆的小范围重叠碰撞时有效地将输入到载荷承接部(53)的碰撞载荷传递到上述框体。在上述框体的车辆前侧的端面形成切缺部(41c),该切缺部(41c)在俯视时从该端面向车辆后侧切缺而成,通过连接部件(65)将该切缺部(41c)的车宽方向两侧的侧部彼此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30501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0820121.9
申请日:2018-07-24
IPC: B60G2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扭力梁式悬架及车辆用扭力梁。车辆用扭力梁式悬架的扭力梁(2)具有封闭截面结构。梁中央部(21)的横截面形成为近似倒V字形或者近似V字形。在梁中央部(21)的两侧设置有周长增大部(22)。越接近梁端,该周长增大部(22)的周长就越大。周长增大部(22)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即梁宽度朝着梁端逐渐增大,并且越接近梁端,梁宽度的渐增比率就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64880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280034766.0
申请日:2012-0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9/04 , B60G21/051 , B60G2206/20 , B60G2206/202 , C21D1/09 , C21D1/30 , C21D9/0068 , C21D9/08 , C21D2221/00
Abstract: 一种形成为管状并承受以中心线为中心的周向上的扭力的空心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部件被实施部分热处理,该部分热处理是通过对空心部件的周壁的一部分进行加热,使周壁外侧的硬度高于加热前的硬度以及周壁内侧的硬度,并且使周壁内侧的剩余应力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9305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810820121.9
申请日:2018-07-24
IPC: B60G2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扭力梁式悬架及车辆用扭力梁。车辆用扭力梁式悬架的扭力梁(2)具有封闭截面结构。梁中央部(21)的横截面形成为近似倒V字形或者近似V字形。在梁中央部(21)的两侧设置有周长增大部(22)。越接近梁端,该周长增大部(22)的周长就越大。周长增大部(22)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即梁宽度朝着梁端逐渐增大,并且越接近梁端,梁宽度的渐增比率就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17412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80038814.7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威泰克希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株式会社威泰克 , 希利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D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压装置。热压装置(1)利用冷却用模具(40)的冷却用上模(41)的上侧加压保持面(41a)和冷却用下模(42)的下侧加压保持面(42a)将在成形区域(3)获得的高温状态的一次成形体(P)加压保持并冷却,以获得经淬火后的车身框架(F)。冷却用下模(42)设置有储存液体制冷剂的第一储液部(44)。
-
-
-
公开(公告)号:CN10865728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158424.9
申请日:2018-02-24
IPC: B62D2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 B60R19/34 , B62D27/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连结冲击吸收部的装配板的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所述前部车身结构包括:柱状件,包含支撑冲击吸收部的内支撑板部、与内支撑板部一起支撑冲击吸收部的外支撑板部、以及具有从内外的两支撑板部向后方隆出的水平剖面的柱部;连结件,将柱部和车身连结;前侧梁,从柱状件向后方延伸设置;突出件,从柱状件向外侧突出。装配板安装于两支撑板部。突出件具有被外支撑板部覆盖的前端。突出件以如下的方式连接于前侧梁:在汽车的碰撞时所产生的绕连结件的力矩存在的情况下,突出件将前侧梁按压向内侧。由此,能够在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时保护车室,并且能够容易形成该前部车身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