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式架空电线检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278095U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20303913.1

    申请日:2013-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式架空电线检查装置具备:第一和第二移动装置,其通过使驱动轮在架空电线上旋转移动从而在架空电线上移动;主体,其以能够对第一和第二移动装置相对于架空电线架设方向的设置角度进行改变的方式,经由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与第一和第二移动装置连接;旋转轴,其经由第三驱动器与主体连接;第一悬臂,其一端经由第四驱动器与旋转轴连接;第二悬臂,其一端经由第五驱动器与第一悬臂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单元,其被保持在第二悬臂的另一端上;以及图像摄像部件,其用于对架空电线表层和内部的腐蚀或断线情况进行检测,或者,对架空电线上所安装的分隔件或障碍物的螺钉松弛情况进行检测;上述控制单元具有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

    配管内检修机器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6571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980079512.2

    申请日:2019-11-29

    Inventor: 山田浩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管内检修机器人,具有装置的构造非常简单、易于实现防尘防水性、另外无论是什么方向的弯曲配管都能够穿过且能够选择其推进方向的特性。一种配管内检修机器人,对从集管分支的配管内进行检修,所述配管内检修机器人具备:1)移动单元,能够从集管的入口即管座投入,并具备在集管内移动且能够在期望的位置固定于集管内部的管壁的构造;2)用于确定被检配管的位置的机构;以及3)用于对被检配管内的状态进行检修的机构。

    配管检查装置
    3.
    发明公开
    配管检查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1565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80095872.3

    申请日:2022-05-23

    Inventor: 山田浩也

    Abstract: 提供配管检查装置,该配管检查装置能够安装于机械臂的前端且针对各种大小的配管都将超声波探头垂直地压贴于配管表面。配管检查装置由多关节把持构件(1)、基部(2)、超声波探头保持构件(3)和驱动多关节把持构件(1)的驱动装置(4)构成,多关节把持构件(1)通过经由旋转轴串行地连接的四个以上的固定长度的连杆构件(101~105)和将相邻的连杆构件所成的角度始终保持为大致相等的机械约束单元来构成,基部(2)固定于构成多关节把持构件(1)的任一个连杆构件,超声波探头保持构件(3)固定在连杆构件(101、103、105)中的任一个或全部的中央,驱动装置(4)固定于基部(2)或者构成多关节把持构件(1)的任一个连杆构件。

    配管内检修机器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6571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79512.2

    申请日:2019-11-29

    Inventor: 山田浩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管内检修机器人,具有装置的构造非常简单、易于实现防尘防水性、另外无论是什么方向的弯曲配管都能够穿过且能够选择其推进方向的特性。一种配管内检修机器人,对从集管分支的配管内进行检修,所述配管内检修机器人具备:1)移动单元,能够从集管的入口即管座投入,并具备在集管内移动且能够在期望的位置固定于集管内部的管壁的构造;2)用于确定被检配管的位置的机构;以及3)用于对被检配管内的状态进行检修的机构。

    超声波探头以及利用其的被检配管厚度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9704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80072067.7

    申请日:2019-10-31

    Inventor: 伊能崇雄

    Abstract: 当通过排列有平板状的振子的超声波探头,在配管的内部向配管的内侧表面发射波束时,由于振子为平板形状,从管状的管壁反射的信号不只是径直返回至振子,还在反射波中产生散射、干涉。本申请发明的超声波振子弯曲成与配管内形状匹配,因此从振子发出的超声波垂直照射于管壁,而且其反射回波信号也从照射的管壁垂直反射而返回,因此与针对管壁从配置在斜角位置的平板状振子发出的超声波以及反射波的情况相比,少产生散射、干涉,通过选择与管的厚度对应的波长的超声波而能够获得更清晰的数据。

    超声波探头以及利用其的被检配管厚度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9704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1980072067.7

    申请日:2019-10-31

    Inventor: 伊能崇雄

    Abstract: 当通过排列有平板状的振子的超声波探头,在配管的内部向配管的内侧表面发射波束时,由于振子为平板形状,从管状的管壁反射的信号不只是径直返回至振子,还在反射波中产生散射、干涉。本申请发明的超声波振子弯曲成与配管内形状匹配,因此从振子发出的超声波垂直照射于管壁,而且其反射回波信号也从照射的管壁垂直反射而返回,因此与针对管壁从配置在斜角位置的平板状振子发出的超声波以及反射波的情况相比,少产生散射、干涉,通过选择与管的厚度对应的波长的超声波而能够获得更清晰的数据。

    卷收装置
    7.
    发明公开
    卷收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98119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80093577.5

    申请日:2020-01-21

    Inventor: 広濑茂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收装置,能够以结构简单将导入孔配置于靠近卷筒的位置,从而能够使装置整体紧凑,将被卷收构件以并行的方式卷收。卷收装置(10)具有导入线状被卷收构件(90)的导入孔(100)并能够卷收被卷收构件,具有:卷筒(20),在主体(22)的轴方向两端部具有凸缘(24、26),并能够围绕主体的轴线(28)而旋转;驱动源(30),使卷筒旋转;第一引导部(40),沿着以与主体的轴线大致垂直且扭转的关系进行配置的第一轴线(48)而导入被卷收构件;摆动构件(60),能够围绕第一轴线(48)而摆动;以及第二引导部(50),安装于摆动构件的前端,并用于将来自第一引导部的被卷收构件引导至卷筒,第二引导部以使得卷收于卷筒的卷收部被卷收构件与第一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于摆动构件。

    机械臂和多关节机械臂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170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80094867.6

    申请日:2021-03-03

    Inventor: 山田浩也

    Abstract: 本发明以实现兼顾轻型化和维护性且到达距离长的机械臂为目的,该机械臂(100)具备拉入金属丝(104)的气压缸(102)、以及放大由所述气压缸(102)产生的力而将其经由所述金属丝(104)进行传递的动滑轮(105),该机械臂(100)与关节部(103)连接,通过由所述动滑轮(105)放大后的力而驱动所述关节部(103)。通过串联连接多个机械臂(100)并在多个机械臂之间配置关节部,能够实现多关节机械臂。

    管内行走装置和行走体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97485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280077092.2

    申请日:2012-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5/40 B61B13/10 F16L55/265 F16L55/32 F16L2101/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能够缩短行走方向整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设定前进动作和后退动作用的较大的驱动力的管内行走装置和行走体。管内行走装置包括能够在配管内通过的至少3个行走体,全部的行走体都具有:设置于行走体主体的行走方向一侧的一对行走轮;用于驱动一对行走轮使其旋转的驱动构件;用于以能够在俯仰方向上弯曲的方式与其他行走体连结的连结构件;以及用于使相邻的行走体在偏航方向上摆动的摆动构件。连结构件具有设置于行走体主体的行走方向一侧的第1结构要素和设置于另一侧的第2结构要素,借助连结构件将全部的行走体连结成一列而构成行走体连结体。而且在相邻的行走体之间夹设有弹性构件,利用该弹簧力使行走体连结体在俯仰方向上弹性地弯折,并且在行走体连结体的没有行走轮的一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有一对浮动轮。

    管线检查机器人
    1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2468337S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30616991.8

    申请日:2012-12-11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管线检查机器人;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能够一边在管线上移动,一边对管线进行检查;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立体参考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