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296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567740.9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Q10/0639 , H02J3/38 , H02J3/32 ,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时电价、储能寿命及配置的楼宇光储系统综合性经济评估方法,该方案综合考虑分时电价、储能寿命以及系统容量配置优化等方面,提出基于三者的楼宇光储系统成本效益模型,该模型以净现值为经济性分析的依据;将储能系统的成本、价格年下降率、运行年限和最低健康状况值等参数输入所述的模型中;通过调节输入到模型中的配置参数,并求解其净现值,得到最佳净现值所对应的光储配置即为最佳配置;按照光储的最佳配置对整个系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以此来为投资者提供经济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6505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288862.4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功率管理系统的含电池超级电容直流配电网优化方法,包括:S1:通过库伦计数法估算电池和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S2:比较光伏发电单元产生的输出功率和负荷需求大小,建立功率管理系统;S3:配置二次升压控制器,计算得到二次升压控制器的脉冲控制信号;S4:配置电池双向DCDC控制器,计算得到电池双向DCDC控制器的脉冲控制信号;S5:配置一个超级电容双向DCDC控制器,计算得到超级电容双向DCDC控制器的脉冲控制信号;S6:配置电压源换流器,生成相应的参考电流;本发明能够根据功率管理系统提高系统瞬态响应特性,优化系统响应特性,提高电池单元寿命,减小母线电容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613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293128.7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阻抗模型的充电车棚供电系统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充电车棚供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将整个系统划分为电源子系统与负载子系统;S2、通过阻抗建模的方法对充电车棚供电系统中的电源子系统进行建模,得到第一传递函数;S3、对充电装置内部变换器进行等效处理,对开关环节进行非线性建模,得到相应的传递函数;S4、根据充电车棚供电系统中充电装置并联接入系统的原则,对充电车棚供电系统的负载子系统进行阻抗建模,得到相应的传递函数;S5、结合S1~S4中的传递函数,通过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分析各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该方法可以对影响充电车棚供电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6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08005.8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1R31/392 , G06F17/13 , G06F17/18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概率分布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估测方法,由于电池充放电时电极表面电荷会产生浓度差,本方案基于菲克扩散定律建立电池模型,利用泊松过程和蒙特卡罗抽样获得多个经过随机因素影响后产生的样本,将其输入到电池模型中,可以计算出各样本所对应的剩余寿命值。鉴于影响电池剩余寿命因素的随机性,本发明将剩余使用寿命本身作为随机变量,利用基于逆伯尔分布的混合分布来表征剩余使用寿命,该分布中包含逆高斯分布和逆威布尔分布来表征单个分量,该方法提高了剩余使用寿命估测结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290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07194.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F30/367 , B60L53/67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阻抗模型的多PFC连接系统稳定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充电车棚供电系统分为源子系统与负载子系统,建立系统小信号模型;对充电车棚供电系统进行阻抗模型的建立;建立电源等效模型,求解电源阻抗传递函数;从控制器的角度以单个充电装置内部变换器为例,建立多充电装置并连接入系统公共连接点处的等效阻抗模型,得到等效阻抗传递函数;引入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评估系统稳定范围。该方法可以在高电力电子渗透的背景下,针对充电车棚供电系统稳定性展开研究,为系统馈线满足调节要求提供理论支撑,实现并联结构的多充电系统之间的群组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4199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79226.X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基于纳什谈判的共享储能与微电网协调优化方法,根据微电网与共享储能协同运行,构建考虑能量共享的微电网群与共享储能规划模型;构建基于ADMM的纳什谈判协调优化模型;基于构建的基于ADMM的纳什谈判协调优化模型,构建多微网与共享储能之间的合作运行谈判模型;将多微网与共享储能之间的合作运行谈判模型转换为线性模型,包含两个子问题:子问题1、子问题2;调用求解器求解子问题1,采用ADMM算法对子问题2分布式求解。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新能源的消纳利用并有效降低了双方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97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35613.0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2J3/00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7/1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30/0201 , H02J3/06 , H02J3/28 , H02J3/32 , H02J3/46 , H02J3/38 , G06F111/10 , G06F111/06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模糊机会约束和主从博弈的微电网两阶段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微电网数学模型;步骤二:在日前调度阶段,建立基于激励型需求响应机制的微电网主从博弈双层优化模型,模型中的博弈主体分别为配电网运营商和微电网运营商;步骤三:在日内调度阶段,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日内滚动优化调度策略,实现日前调度计划的优化调整;步骤四:利用模糊机会约束刻画不同时间尺度下风光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将系统中的确定性约束转化为模糊条件约束,同时利用梯形函数对模糊参数进行清晰化处理;步骤五:日前调度阶段中,分别利用粒子群算法和CPLEX求解器迭代求解上层优化模型和下层优化模型;日内调度阶段采用CPLEX求解器迭代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8174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576430.3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需求响应的风光热联合出力调度方法,方案通过在发电侧运用电加热装置将未消纳的风电与光电转换为热能储存于光热电站的储热系统中,通过光热电站的调节能力形成多源协同的联合发电系统模型;同时在用户侧引入激励型需求响应,根据响应时段的不同,采用基于用户响应量差异的阶梯型激励机制,进而建立了考虑激励型需求响应的风光热联合出力调度模型,以系统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调度。最后,通过具体的式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调度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弃新能源电量,同时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综合成本,实现了在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系统中风光消纳量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241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111487098.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nventor: 李胜辉 , 赵清松 , 郝建成 , 马辉 , 孙峰 , 杨安全 , 戈阳阳 , 张强 , 董鹤楠 , 张冠锋 , 谢赐戬 , 程绪可 , 张潇桐 , 谢冰 , 王超 , 袁鹏 , 李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最大消纳及发电成本最优的混合调度方法,本发明首先构建新能源消纳最大以及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能量平衡约束条件、系统供能设备约束条件、储能装置约束条件以及旋转备用约束条件;然后将上述约束条件作为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约束条件,通过融合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上述多目标函数求最优解;最后在迭代过程中,根据拥挤距离对种群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将整个种群分为两部分,其中最好的一半种群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优化,另一半种群由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使它们围绕最佳解决方案收敛。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有效促进新能源的消纳以及减少系统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273913.6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分层事件触发的混合微电网协调优化方法,包括:S1:构建风力发电机一次控制策略,根据风力发电机最大功率跟踪策略控制风力发电机;S2:构建光伏发电单元一次控制策略,根据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策略和PI电压调控策略控制光伏发电单元;S3:构建储能单元一次控制策略,根据PI电流调控策略和PI电压调控策略控制储能单元;S4:构建互联变换器一次控制策略,根据PI电流调控策略和PI电压调控策略控制互联变换器;S5:构建风机本地控制器、升压本地控制器、双向本地控制器以及换流本地控制器二次控制策略;本发明采用分层事件触发的方法实现混合微电网的协调控制,在设计模式下保持微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