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1039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80095387.4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线放电加工装置(1)具有:被加工物保持件(50),其将圆柱状的铸锭(30a、30b)在同一平面内并列地排列而保持;线电极(12),其以与铸锭(30a、30b)各自相对的方式直线状地配置,并且在与铸锭(30a、30b)相对的位置处,对铸锭(30a、30b)进行线放电加工;以及一对加工液供给软管(20a、20b),它们配置于沿线电极(12)的位置且隔着铸锭(30a、30b)而相对的位置,沿线电极(12)对铸锭(30a、30b)喷射加工液(70),铸锭(30a、30b)为直径相同的大小,在将直径设为D的情况下,被加工物保持件(50)以2个铸锭(30a、30b)的圆柱轴(35a、35b)的间隔成为大于或等于1.2D且小于或等于2D的方式对铸锭(30a、30b)进行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71039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980095387.4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线放电加工装置(1)具有:被加工物保持件(50),其将圆柱状的铸锭(30a、30b)在同一平面内并列地排列而保持;线电极(12),其以与铸锭(30a、30b)各自相对的方式直线状地配置,并且在与铸锭(30a、30b)相对的位置处,对铸锭(30a、30b)进行线放电加工;以及一对加工液供给软管(20a、20b),它们配置于沿线电极(12)的位置且隔着铸锭(30a、30b)而相对的位置,沿线电极(12)对铸锭(30a、30b)喷射加工液(70),铸锭(30a、30b)为直径相同的大小,在将直径设为D的情况下,被加工物保持件(50)以2个铸锭(30a、30b)的圆柱轴(35a、35b)的间隔成为大于或等于1.2D且小于或等于2D的方式对铸锭(30a、30b)进行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03703562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280004194.1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34 , H01L21/4882 , H01L23/3121 , H01L23/36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功率半导体装置,其具有:塑模部,其具有功率半导体元件、在一侧的面上载置功率半导体元件,在另一侧的面上形成具有多个槽的凸部的基板、和以使凸部露出的方式将功率半导体元件封装的塑模树脂;多个散热片,它们分别插入至多个槽中并通过铆接紧固在基板上;以及金属板(3),其具有用于插入凸部的开口(31),凸部插入至开口(31)中,将该金属板配置在塑模部和多个散热片之间,金属板(3)具有凸起(32),该凸起(32)从开口(31)的缘部凸出,在凸部插入至开口(31)时嵌入凸部的侧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703562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80004194.1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34 , H01L21/4882 , H01L23/3121 , H01L23/36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功率半导体装置,其具有:塑模部,其具有功率半导体元件、在一侧的面上载置功率半导体元件,在另一侧的面上形成具有多个槽的凸部的基板、和以使凸部露出的方式将功率半导体元件封装的塑模树脂;多个散热片,它们分别插入至多个槽中并通过铆接紧固在基板上;以及金属板(3),其具有用于插入凸部的开口(31),凸部插入至开口(31)中,将该金属板配置在塑模部和多个散热片之间,金属板(3)具有凸起(32),该凸起(32)从开口(31)的缘部凸出,在凸部插入至开口(31)时嵌入凸部的侧面。
-
公开(公告)号:CN208890504U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90000461.6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绕组体,具有:印刷电路板(1),其被卷绕多次而成型为具有多个层的筒形;涡卷形的多个布线图案(20),其沿着成型为筒形的印刷电路板(1)的周向排列而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上。在沿着成型为筒形的印刷电路板(1)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在多个层中的各层上的布线图案(20)彼此重叠,形成在多个层中的各层上的布线图案(20)彼此电连接,形成在多个层中的外周侧的层上的布线图案(20)的沿周向的长度比形成在内周侧的层上的布线图案(20)的沿周向的长度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