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25682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980157147.9
申请日:2009-08-07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其目的在于,减轻施加在导向轮的负载,提高导向架等的转向架结构体的强度从而提高转向架的耐久性,并且得到不受导轨的凹凸的影响的稳定的行驶性能,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16),其利用与沿行驶轨道T设置的导轨(10)相接转动的导向轮(42)引导,通过与该导向轮连动的操纵机构(46)对橡胶轮胎(28)进行操纵,其中,具备以下结构:具有导向架(36),该导向架(36)为以下结构:在转向架结构体的前后设置二个横梁杆(38),该横梁杆(38)的两端可以转动地装有导向轮(42),在该二个横梁杆(38)之间架设有结合杆(40),该导向架可以旋转地支承于环状或圆弧状的轴承(34),该轴承(34)设置于转向架结构体的非旋转部位(22、23)的水平方向,导向架(36)经由连结杆(54)与操纵机构(46)连结,使操纵机构(46)与导向架(36)的动作连动从而对橡胶轮胎(28)进行操纵。
-
公开(公告)号:CN102325682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0980157147.9
申请日:2009-08-07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其目的在于,减轻施加在导向轮的负载,提高导向架等的转向架结构体的强度从而提高转向架的耐久性,并且得到不受导轨的凹凸的影响的稳定的行驶性能,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16),其利用与沿行驶轨道T设置的导轨(10)相接转动的导向轮(42)引导,通过与该导向轮连动的操纵机构(46)对橡胶轮胎(28)进行操纵,其中,具备以下结构:具有导向架(36),该导向架(36)为以下结构:在转向架结构体的前后设置二个横梁杆(38),该横梁杆(38)的两端可以转动地装有导向轮(42),在该二个横梁杆(38)之间架设有结合杆(40),该导向架可以旋转地支承于环状或圆弧状的轴承(34),该轴承(34)设置于转向架结构体的非旋转部位(22、23)的水平方向,导向架(36)经由连结杆(54)与操纵机构(46)连结,使操纵机构(46)与导向架(36)的动作连动从而对橡胶轮胎(28)进行操纵。
-
公开(公告)号:CN102317134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0980156706.4
申请日:2009-08-07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265
Abstract: 一种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其能够减轻施加至引导轮的荷载并提高引导架等转向架结构部件的强度,从而提高转向架的耐久性并获得不受导轨凹凸影响的稳定的行驶性能。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16)通过与沿行驶轨道(T)配置的导轨(10)相接触而转动的引导轮(42)来引导,该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具有将结合部件(40)架设在设置于转向架结构部件前后的两个横梁部件(38)之间而构成的引导架(36),其中,引导轮(42)可转动地安装在横梁部件(38)的两端,行驶轮(26)刚性结合于驱动轴(24)的两端,驱动轴(24)可旋转地支承于转向架结构部件的非旋转部位(22、30),将引导架(36)与驱动轴(24)结合,从而,使引导架(36)与驱动轴(24)及行驶轮(36)一体地转向。
-
公开(公告)号:CN102325683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0980157226.X
申请日:2009-07-28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5/10
Abstract: 一种轨道类车辆,不减小车体高度调整阀的不感带,提高车体高度的感度,使车体高度的控制容易且精度良好地进行。轨道类车辆(10)具备车体(12)及经由空气弹簧(16)支承车体(12)的台车(14),其由累计部(50)、计测部(44)及弹性力调节部(42)构成,所述累计部(50)对第一位置(A1)的车体(12)与台车(14)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移量及第二位置(A2)的车体(12)与台车(14)之间的第二位移量进行累计,该第二位置(A2)比第一位置(A1)从车体中心车体宽度方向的距离更大;所述计测部(44)计测累计第一相对位移量及第二相对位移量的累计值;所述弹性力调节部(42)以该累计值为基础通过调节空气弹簧(16)的弹性力对车体(12)与台车(14)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提高车体高度的计测感度,能够提高车体高度调整地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325683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980157226.X
申请日:2009-07-28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5/10
Abstract: 一种轨道类车辆,不减小车体高度调整阀的不感带,提高车体高度的感度,使车体高度的控制容易且精度良好地进行。轨道类车辆(10)具备车体(12)及经由空气弹簧(16)支承车体(12)的台车(14),其由累计部(50)、计测部(44)及弹性力调节部(42)构成,所述累计部(50)对第一位置(A1)的车体(12)与台车(14)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移量及第二位置(A2)的车体(12)与台车(14)之间的第二位移量进行累计,该第二位置(A2)比第一位置(A1)从车体中心车体宽度方向的距离更大;所述计测部(44)计测累计第一相对位移量及第二相对位移量的累计值;所述弹性力调节部(42)以该累计值为基础通过调节空气弹簧(16)的弹性力对车体(12)与台车(14)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提高车体高度的计测感度,能够提高车体高度调整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317134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80156706.4
申请日:2009-08-07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265
Abstract: 一种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其能够减轻施加至引导轮的荷载并提高引导架等转向架结构部件的强度,从而提高转向架的耐久性并获得不受导轨凹凸影响的稳定的行驶性能。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16)通过与沿行驶轨道(T)配置的导轨(10)相接触而转动的引导轮(42)来引导,该导轨式车辆用转向架具有将结合部件(40)架设在设置于转向架结构部件前后的两个横梁部件(38)之间而构成的引导架(36),其中,引导轮(42)可转动地安装在横梁部件(38)的两端,行驶轮(26)刚性结合于驱动轴(24)的两端,驱动轴(24)可旋转地支承于转向架结构部件的非旋转部位(22、30),将引导架(36)与驱动轴(24)结合,从而,使引导架(36)与驱动轴(24)及行驶轮(36)一体地转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