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互作组合的自动筛选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66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69130.9

    申请日:2024-03-08

    Inventor: 李志勇 赵雨菲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互作组合的自动筛选方法,通过接种并培养互作微生物,连续采集各培养皿状态图像,进行图像轮廓检测;通过透明圈筛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互作组合,通过生长状态筛选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的微生物互作组合,得到透明圈特征及菌落大小、颜色、形态特征差值比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平均导数和特征积分,取数值分布位于μ±2σ之外的组合并通过液体非接触共培养后最终筛选具有促进作用的微生物互作组合,并使用transwell小室进行液体非接触式共培养验证。本发明能够高效快速低成本地为微生物共培养提供材料,并能同时筛选得到具有抑制作用的和具有促进作用的微生物互作组合。

    一株海洋珊瑚来源新属、新种藻及其分离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7672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810580803.7

    申请日:2018-06-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珊瑚来源新属、新种藻及其分离培养方法;所述珊瑚来源新属、新种藻是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8096的珊瑚来源新属、新种藻Symbiochlorium hainandiae Un01;该微藻为绿藻门,石莼纲一新属、新种,与已公开发表的近缘藻类在来源、形态、进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该藻为研究海洋藻类功能以及该藻与珊瑚可能的共生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在珊瑚人工培育、珊瑚礁重建、新型藻类材料等方面也具有应用潜力。

    用于海绵共附生土曲霉发酵生产(+)-Terrein的人工海水及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349797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274691.X

    申请日:2013-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共附生土曲霉发酵生产(+)-Terrein的人工海水及培养基;所述人工海水包括如下各组分:蒸馏水、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碳酸氢钠、溴化钠;向海绵共附生土曲霉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人工海水,即可促进(+)-Terrein的合成。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海绵共附生土曲霉发酵生产(+)-Terrein的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麦芽提取物、谷氨酸钠、氯化铵,人工海水。本发明较现有人工海水相比,本发明使用含有人工海水的培养基制得(+)-Terrein产量达到6.68g/L,其产量明显提高53.8%,降低了人工海水盐度80%以上,减小了对金属制生物反应器的腐蚀风险。

    海绵共附生土曲霉及制备(+)-terrein的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2827777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007947.6

    申请日:2012-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共附生土曲霉及制备(+)-terrein的用途。所述海绵共附生土曲霉菌株为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PF26CGMCC?NO.5208。所述海绵共附生土曲霉菌株用于制备化合物(+)-terrein时包括将海绵共附生土曲霉菌株进行发酵的步骤,具体为将发酵培养基于115℃灭菌30min;将土曲霉PF26的孢子接入灭菌后的所述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为4×106个孢子/mL,于28℃,180rpm的摇床培养24天。本发明的海绵共附生土曲霉分离自中国南海永兴岛Phakellia?fusca海绵,其(+)-terrein产量相较于现有其他菌株有较大提高,可达到3.71g/L。

    异养小球藻中污染细菌动态的分子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5836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196272.2

    申请日:2009-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养小球藻中污染细菌动态的分子检测方法,通过酚/氯仿方法提取培养不同时间的异养小球藻污染细菌的总DNA;以提取的异养小球藻污染细菌的总DNA为模板,用27f/1492r引物进行细菌16S rRNA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以16S rRNA扩增产物为模板,以16S rRNA-V3区的358f/907rm带有GC发夹结构的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550bp的扩增产物;将550bp的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获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对图谱上的不同条带进行回收、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检测细菌种类,实现异养小球藻不同培养时间的污染细菌检测。本发明准确、高效、动态、快速地进行了在异养培养条件下小球藻污染细菌的分析检测。

    海绵共附生优势细菌组成及宿主特异菌的分子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63225A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510029321.5

    申请日:2005-09-01

    Inventor: 李志勇 何丽明

    Abstract: 一种海绵共附生优势细菌组成及宿主特异菌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磨破碎海绵后经溶菌酶与蛋白酶K处理释放DNA,采用酚-氯仿方法制备海绵共附生微生物宏基因组总DNA样品,以其为模板,以细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小于500bp的16S rDNA片段,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将混合片段分开得到16S rDNA-DGGE基因指纹图谱,割胶回收DNA条带,再次PCR扩增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确认条带位置,纯化后克隆、测序,对照基因库进行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通过一种海绵的DGGE指纹图谱上所有条带的分析对海绵共附生的优势细菌组成进行分子鉴定,通过找到不同海绵的DGGE指纹图谱上的差异性条带完成宿主特异菌的分子鉴定。

    海绵中具有抗菌功能协同增强效应的组合菌筛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40335A

    公开(公告)日:2006-03-01

    申请号:CN200510029322.X

    申请日:2005-09-01

    Abstract: 一种海绵中具有抗菌活性协同增强效应的组合菌筛选方法。首先采用海绵浸泡液稀释涂平板和海绵碎块直接培养两种途径分离微生物,经单菌落反复划线得到纯菌株;以标准致病菌为指标菌,采用抑菌圈法进行抗菌活性菌筛选;对得到的活性菌进行组合,通过对比单菌的抗菌活性变化得到抗菌功能协同增强的活性菌组合;将活性菌组合的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添加到指标菌的培养基中,通过观测指标菌细胞浓度与生长曲线的变化对活性菌组合进一步确认;最后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与16S rDNA序列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对活性菌组合的组成菌进行种属鉴定。本发明可以得到单菌所不具备的抗菌效果,从而实现多菌协同诱导产生的活性物质的制备。

    三型羊毛硫肽rochsin A异源表达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8474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12027.0

    申请日:2024-02-27

    Inventor: 李志勇 刘正杰

    Abstract: 一种三型羊毛硫肽rochsin A异源表达实现方法,其核心肽分子结构式为:#imgabs0#本发明通过三型羊毛硫肽共表达体系建立、体外酶切、纯化制备、结构鉴定及突变体获取于一体的综合性方法流程,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三型羊毛硫肽的优化表达制备。

    基于MDC-FFFISH-FACS定向分离土壤中目标微生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0474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200379.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一种基于MDC‑FFFISH‑FACS定向分离土壤中目标微生物的方法,通过膜扩散(MDC)方式富集目标微生物,根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按照无固定的荧光原位杂交(FFFISH)方式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杂交,最后采用荧光激活流式细胞仪(FACS)对目标微生物进行单细胞分离。本发明为单细胞测序获得未培养微生物基因组揭示功能提供材料,从而使未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更高效的被获得和研究,集富集、标记、分选于一体,可以准确标记并分离到目标微生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