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9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64638.X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61K45/00 , A61P29/00 , A61P1/02 , A61K9/06 , A61K47/42 , A61K47/02 , A61K47/04 , A61K47/61 , A61K38/05 , A61K38/00 , G01N33/573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制化镇痛水凝胶及其制备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新的镇痛靶点,筛选合适的药物,并且根据药物分子的特点两步法定制得到缓释镇痛的水凝胶。具体分成以下两步法定制:第一步,根据药物分子结构合成醛基化透明质酸实现化学载药;第二步,调整希夫碱浓度形成双重网格环境实现可注射性。负载针对口颌面炎性疼痛新靶点ADAM17的抑制药物TAPI‑1,构建靶向递送、缓释镇痛、局部注射及长效作用的载药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得到的载药体系具有优良缓释性能,延长的药物释放与口颌面部炎性疼痛的痛觉过敏窗口期一致,实现了精准有效、操作简便的疼痛管理,具有良好的转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80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246771.8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冻保湿的高强度细菌纤维素基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细菌纤维素5‑10、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10‑20、N‑丙烯酰天冬氨酸20‑30。通过调配各个组分的含量,在紫外光或者热的条件下聚合制备了高强度的细菌纤维基水凝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水凝胶具备优异的抗冻和保湿性能、抗拉强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伤口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8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46771.8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冻保湿的高强度细菌纤维素基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细菌纤维素5‑10、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10‑20、N‑丙烯酰天冬氨酸20‑30。通过调配各个组分的含量,在紫外光或者热的条件下聚合制备了高强度的细菌纤维基水凝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水凝胶具备优异的抗冻和保湿性能、抗拉强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伤口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22510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1576067.6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L27/22 , A61L27/52 , A61L27/50 , A61L27/54 , A61K38/39 , A61K9/06 , A61P25/02 , C08F289/00 , C08F220/06 , C08F220/58 , C08F22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明胶为2‑3、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为0.5‑1、丙烯酸为30‑35、多巴胺接枝丙烯酸为1‑1.5、单宁酸为6‑8、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铵氯化物为1‑1.6。通过调配各个组分的含量,在热引发的条件下3D聚合制备仿生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对大鼠的切断的坐骨神经具有良好的修复和再生效果,为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22510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76067.6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L27/22 , A61L27/52 , A61L27/50 , A61L27/54 , A61K38/39 , A61K9/06 , A61P25/02 , C08F289/00 , C08F220/06 , C08F220/58 , C08F22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明胶为2‑3、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为0.5‑1、丙烯酸为30‑35、多巴胺接枝丙烯酸为1‑1.5、单宁酸为6‑8、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铵氯化物为1‑1.6。通过调配各个组分的含量,在热引发的条件下3D聚合制备仿生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对大鼠的切断的坐骨神经具有良好的修复和再生效果,为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3910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6493.8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
IPC: C08L23/283 , C08L63/02 , C08K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溴化丁基橡胶复合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橡胶材料领域,通过将溴化丁基橡胶组合物和老化剂进行第一次密炼,得到二氧化铈/溴化丁基橡胶;将所述密炼二氧化铈/溴化丁基橡胶和环氧树脂组合物先在恒温下加热混合均匀,再进行第二次密炼,得到二氧化铈/溴化丁基橡胶/环氧树脂中间复合材料;将所述中间复合材料进行开炼,然后硫化成型,得到所述改性溴化丁基橡胶复合阻尼材料。解决了温域窄、低温下阻尼性能差,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化的现象,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高温稳定、阻尼性能好、紫外稳定性好等优点,提出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90800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86425.5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
IPC: C01F17/235 , C08L7/00 , C08K7/00 , C08K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稀土金属的化合物材料领域,通过将铈盐和沉淀剂在水溶液的环境中反应生成沉淀物,提取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得到具有微纳尺度的球棒混合结构的氧化铈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快捷,无需反应釜高压环境促进结晶,也无需加入任何结构导向剂或模板剂,更容易实现宏量可控、低成本、低能源制备;所制备的氧化铈材料作为防老剂应用于橡胶复合材料中,无需对氧化铈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即可实现橡胶的耐老化、耐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290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85052.1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氨酯/橡胶IPN的形状记忆高阻尼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由刚性组分聚氨酯和柔性组分橡胶组成;所述聚氨酯采用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和三官能度以上的交联剂制备得到。将聚氨酯和橡胶置于哈克转矩流变仪腔体中,机械均匀剪切后,得到聚氨酯/橡胶共混胶,然后于开炼机上进行薄通,真空除水,放入模具中,平板热压,得到聚氨酯/橡胶IPN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实现重复的形状记忆行为,同时具备宽温域高损耗的阻尼性能。其加工成型方式简单易重复,适用于新型空间可展开结构和智能防护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75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0092965.7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工博士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形状记忆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分:羟基封端聚丁二烯4‑36份,羟基封端聚己内酯35‑85份,二异氰酸酯7‑21份,聚乙二醇15‑45份,交联剂4‑10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高分子材料通过引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和聚丁二烯调控材料的机械性能,所得的高分子薄膜具有杰出的机械性能,断裂伸长率高达2500%、抗拉强度可达30MPa,同时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在无外应力的情况下可实现双向形状记忆行为。此外,该材料还具有高耐磨、耐折等优点,在软体机器人、人工肌肉,柔性驱动器,人造韧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2099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53001.8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8L77/06 , C08L55/02 , C08L51/06 , C08K7/06 , C08K3/04 , C08K3/22 , C08K5/3492 , C08K5/315 , H05K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阻燃高电磁屏蔽热塑性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10‑3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20‑50份短切再生碳纤维、20‑40份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1‑10份导电碳纳米管、5‑15份阻燃剂、1‑3份相容剂、0.1‑2份抗氧剂。该复合材料为热塑性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挤出造粒,并使用注塑方式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布的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电磁屏蔽效能和阻燃性能,可以实现对再生碳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此外,该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方式简单,适用于多种电子设备外壳的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