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3329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863622.2
申请日:2020-08-25
IPC: G02F1/1524 , G02F1/1506 , G02F1/1523 , G02F1/155 , G03F1/00 , C23C14/08 , C23C14/18 , C23C14/58 , C23C14/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至中红外波段可调控光性能的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基底,并对基底进行前处理;S2:在处理后的基底上制备高透过率导电层;S3:在所述高透过率导电层上沉积WO3层作为变色层,然后在WO3层上继续沉积Ta2O5作为电解质层,然后进行退火处理,得到晶态WO3;S4:继续沉积金属氧化物作为离子存储层,然后在金属氧化物的基础上重复步骤S2,得到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中,若基底为透明导电材料,直接在处理后的基底上进行步骤S3。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可以从可见至红外光调控光性能,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波段而设计组分得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变色和热管理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1332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63622.2
申请日:2020-08-25
IPC: G02F1/1524 , G02F1/1506 , G02F1/1523 , G02F1/155 , G03F1/00 , C23C14/08 , C23C14/18 , C23C14/58 , C23C14/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至中红外波段可调控光性能的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基底,并对基底进行前处理;S2:在处理后的基底上制备高透过率导电层;S3:在所述高透过率导电层上沉积WO3层作为变色层,然后在WO3层上继续沉积Ta2O5作为电解质层,然后进行退火处理,得到晶态WO3;S4:继续沉积金属氧化物作为离子存储层,然后在金属氧化物的基础上重复步骤S2,得到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中,若基底为透明导电材料,直接在处理后的基底上进行步骤S3。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可以从可见至红外光调控光性能,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波段而设计组分得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变色和热管理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862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0712107.9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轻质柔性复合能源采集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环境能源利用需求,将高效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与轻质摩擦发电两种不同特性的单体电池,通过中间层进行复合。中间层采用多层膜结构设计,即可作为两种电池的隔离层和支撑层,同时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层。为防止电荷相消,摩擦发电采用网格化设计,包含多个摩擦发电模块,每个发电模块结构独立,多个发电模块分别进行能量采集。通过区域选择性键合和硅橡胶粘合,分别完成摩擦发电、太阳能电池与中间层的复合,实现复合能源器件对太阳能和机械能的高效采集,满足野外智能装备对全天候、长时间、轻量化发电器件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98598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494313.8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L31/048 , H01L31/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宽温域柔性太阳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涉及航天器能源系统领域,柔性太阳电池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柔性透明封装膜、透明胶粘层、薄膜太阳电池、底片胶、柔性电路基板;薄膜太阳电池通过底片胶粘贴到柔性电路基板上,薄膜太阳电池为分模块设置,相邻模块的薄膜太阳电池之间连接;柔性透明封装膜通过透明胶粘层粘接于薄膜太阳电池表面,柔性透明封装膜与透明胶粘层接触的一侧设置微结构层、另一侧设置设置SiOx膜层。实现透明封装材料与电池组件之间无气泡、高强度粘结,促进柔性太阳电池空间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1244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721271.6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2S5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脉冲注入太阳电池试验装置,包括:金属屏蔽盒,内部为中空结构,将盖板固定实现电磁屏蔽;PCB板,设计有太阳电池贴附区域、微带线结构;SMA接头,固定在金属屏蔽盒的侧面;隔直电容,通过焊接固定在PCB板上;穿心电容通过螺丝固定在金属屏蔽盒的侧面。本发明通过SMA接头通过螺丝固定在金属屏蔽盒上,实现SMA外导体与金属屏蔽盒电连接,SMA芯级穿过金属屏蔽盒侧壁通过焊接方式依次与隔直电容、微带线及太阳电池前电极互联片连接,太阳电池背电极通过导电胶与PCB电池贴附区域及电磁屏蔽盒实现电连接。本发明实现了电磁脉冲注入太阳电池注入过程中对直流信号的有效屏蔽,提高电磁脉冲注入试验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017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74251.2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深远海底固定信标与导航装置,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微能量智能管理电路、锂电池和声电换能器。放射性同位素电池通过辐射伏特效应/辐光伏效应或半导体温差热电转换效应等将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微能量智能管理电路控制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能量收集、锂电池的充放电以及声电换能器的开关,有效收集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微弱的电能为锂电池充电,也解决了声电换能器工作所需瞬时功率大的问题。声电换能器包含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将外界特定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信号发射器随后向外界发射含位置信息的声信号,实现为长远距离航行的无人水下载具提供精准的定位导航功能,避免其因丢失位置而遗失海底。
-
公开(公告)号:CN11159987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0490004.8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L31/0224 , H01L31/0445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前电极引至电池另一面的塑料衬底薄膜电池及制备方法,电池包含:塑料绝缘衬底、背电极、有源层、第一前电极、电流收集栅线、电极通道、第二前电极;其中,背电极、有源层、第一前电极和电流收集栅线依次设置在塑料绝缘衬底上,第二前电极设在塑料绝缘衬底的底面;电极通道分别穿过塑料绝缘衬底、背电极、有源层和第一前电极,并连接电流收集栅线和第二前电极。本发明可以减少柔性电池柵线遮光率,可以在反面进行热压焊接引出电极,避免热压焊接导致的电池效率损失,同时实现电池之间的反面无缝拼接,提升电池及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585956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610957607.8
申请日:2016-11-03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尺寸机翼的薄硅太阳电池组件一体化赋形方法及结构,所述方法包括:A)将薄硅太阳电池组件铺在机翼曲面表面上;B)用机翼表面蒙皮封装所述薄硅太阳电池组件;C)抽出封装内的空气,在负压作用下,所述薄硅太阳电池组件与机翼曲面表面、机翼表面蒙皮与所述薄硅太阳电池组件及机翼曲面表面密封贴合,实现薄硅太阳电池组件一体化赋形。本发明涉及大尺寸机翼的薄硅太阳电池组件一体化赋形方法及结构,解决了大尺寸机翼薄硅太阳电池组件铺装难度大,铺装过程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426959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94019.4
申请日:2013-09-03
IPC: H01L31/048 , H01L31/18 , B32B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隔热与增强复合型衬底结构及其研制方法。该结构以柔性薄膜作为衬底支撑层,主要用于隔热层材料、强度增强层材料的贴敷;以高强纤维网格布作为强度增强层,主要用于复合型衬底结构使用时的承力;以环氧树脂作为胶粘剂,主要用于复合型衬底结构中各层材料的有效粘结;以中空型柔性隔热材料作为隔热层,主要用于复合型衬底结构上下表面温差的有效控制。上述方案具有结构分明,各层材料工艺可控制性强,制造流程相对简单的优点。既可满足柔性薄膜电池有效隔热的需要,又能满足艇体表面曲面化安装的要求,还可兼顾承力与轻质化方面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25663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1585534.1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Q17/00 , H01L31/0216 , C01B32/194 , C01B32/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化石墨烯材料、制备方法及隐身空间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薄膜放置于MOCVD系统腔体的靶台上,抽真空至<10‑4Torr;通入氢气和氩气,气体流量50sccm‑100sccm,靶台温度800℃‑1100℃;停止通入氢气和氩气,通入甲烷,气体流量25sccm‑50sccm,反应时间0.5h‑3h;停止通入甲烷,在可见光照射下,通入氯气,气体流量30sccm‑70sccm,靶台温度550℃‑750℃,反应时间0.5h‑2h;停止通入氯气,以5℃/s‑20℃/s的速率降温至室温,获得所述的氯化石墨烯材料。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宽光谱透明度高、面密度低、吸波性能好、环境适应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