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平台支撑铰链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0611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1060940.9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平台支撑铰链,包括一体化连接杆、磁强计、姿态测量仪、Y型支撑柔性铰链、支撑平台以及I型支撑柔性铰链,一体化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磁强计和姿态测量仪,一体化连接杆通过Y型支撑柔性铰链和I型支撑柔性铰链支撑连接在支撑平台上,通过Y型支撑柔性铰链和I型支撑柔性铰链在两个维度上的热力学解耦及竖直方向的高刚度,实现了Y型支撑柔性铰链、I型支撑柔性铰链无热应力支撑和磁强计关键部件位置的恒定,有利于空间磁场、重力场探测等卫星领域的科学试验和应用,具有无热应力支撑、关键部件位姿恒定、平台构型稳定,支撑刚度高、性能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

    磁光矩阵标定装置及磁光矩阵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696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060932.4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磁光矩阵标定装置及磁光矩阵标定方法,包括:无磁转台;星敏感组件,星敏感组件设置在无磁转台上;矢量磁力仪,矢量磁力仪与星敏感组件通信;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与星敏感组件及矢量磁力仪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在室外环境下精确获知矢量磁力仪磁轴与星敏感器光轴之间的安装矩阵问题。在满足观星和磁梯度稳定的室外条件下,将矢量磁力仪和星敏感器采用一体化连接方式安装在无磁转台上,以无磁转台的旋转轴为基准旋转无磁转台,通过数值解算方法准确获得矢量磁力仪磁轴与星敏感器光轴之间的姿态关系矩阵,具有试验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一体化平台支撑铰链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0611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060940.9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平台支撑铰链,包括一体化连接杆、磁强计、姿态测量仪、Y型支撑柔性铰链、支撑平台以及I型支撑柔性铰链,一体化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磁强计和姿态测量仪,一体化连接杆通过Y型支撑柔性铰链和I型支撑柔性铰链支撑连接在支撑平台上,通过Y型支撑柔性铰链和I型支撑柔性铰链在两个维度上的热力学解耦及竖直方向的高刚度,实现了Y型支撑柔性铰链、I型支撑柔性铰链无热应力支撑和磁强计关键部件位置的恒定,有利于空间磁场、重力场探测等卫星领域的科学试验和应用,具有无热应力支撑、关键部件位姿恒定、平台构型稳定,支撑刚度高、性能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

    对日惯性定向的主从非接触双超卫星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7792405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0877195.1

    申请日:2017-09-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日惯性定向的主从非接触双超卫星平台,包括:载载荷舱,包括第一侧板、隔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太阳能电池、有效载荷数据传输天线、数据处理单元、相对位置传感器,第一顶板为太阳观测载荷基准板,第一底板为磁悬浮直接力控制机构安装角板,太阳观测载荷基准板上安装有太阳观测载荷,磁悬浮直接力控制机构安装角板上安装磁悬浮直接力控制机构和两舱锁紧解锁机构的一部分结构,相对位置传感器安装在磁悬浮直接力控制机构上;载荷舱对接于平台舱上部。本发明可满足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姿态稳定度太阳观测载荷的需要。

    卫星非接触磁浮机构电流补偿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8348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49721.7

    申请日:2017-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卫星非接触磁浮机构电流补偿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非接触磁浮机构的永磁体之间的空间进行细分选取采样点,并对采样点进行空间坐标定义;第二步,对采样点处的磁场强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第三步,对各个采样点磁场强度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坐标点位置电流的需补偿系数;第四步,在进行输出力控制时,实时测得线圈中心点所处位置;第五步,在进行输出力控制时,电流输出量根据线圈中心点所处位置和补偿系数进行补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创新设计:实现卫星姿态指向精度优于5×10‑4度、姿态稳定度优于5×10‑6度/秒的超高精度,彻底解决“双超”技术瓶颈,实现了载荷姿态的完全可测可控。

    俯仰向频率扫描SAR卫星姿态偏差校正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573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85425.7

    申请日:2024-0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俯仰向频率扫描SAR卫星姿态偏差校正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输入SAR系统工作参数,将具有相同距离信息数据积累至同一单元,进行距离压缩;步骤S2:计算获取各距离单元内多普勒中心以及各距离单元内多普勒中心估计精度;步骤S3:解算各距离单元雷达中心频率;步骤S4:解算各距离单元雷达中心波束指向偏差;步骤S5: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姿态偏差,输出俯仰向频率扫描SAR卫星姿态校正结果。本发明能够通过改变波束指向以获取卫星姿态各个方向的偏差及校正常数,有效保证SAR图像质量。

    卫星非接触磁浮机构电流补偿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8348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349721.7

    申请日:2017-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卫星非接触磁浮机构电流补偿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非接触磁浮机构的永磁体之间的空间进行细分选取采样点,并对采样点进行空间坐标定义;第二步,对采样点处的磁场强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第三步,对各个采样点磁场强度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坐标点位置电流的需补偿系数;第四步,在进行输出力控制时,实时测得线圈中心点所处位置;第五步,在进行输出力控制时,电流输出量根据线圈中心点所处位置和补偿系数进行补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创新设计:实现卫星姿态指向精度优于5×10‑4度、姿态稳定度优于5×10‑6度/秒的超高精度,彻底解决“双超”技术瓶颈,实现了载荷姿态的完全可测可控。

    一种基于波纹管结构的温控阀

    公开(公告)号:CN107606234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631044.8

    申请日:2017-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波纹管结构的温控阀,属于热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波纹管、直线步进电机、滑阀,所述波纹管的一端和直线步进电机连接,另一端和滑阀连接,能够保证在温控阀体积固定的情况下实现电机杆和滑阀的运动和动密封,所述直线步进电机将电磁场下转子的旋转转化为电机杆的直线运动,所述滑阀能够保证温控阀两个出口实现全开关,适应不同流速下改变流量的需要。本发明应用于航天器上,结构简单,满足航天器上各种不同的控温需求。

    复合式动静压滑动轴承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40402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55753.0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式动静压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内套和轴承外套;其中,轴承内套设置在轴承外套内;轴承内套和轴承外套间设置有初始空隙;轴承外套设置有供液口;供液口连通初始空隙;轴承外套的一端端面和轴承内套之间设置有推力腔;供液口通过初始空隙连通推力腔。还包括分流腔;所述轴承外套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所述分流腔;所述供液口通过所述分流腔连通所述推力腔。本发明设置有推力腔、初始空隙、供液口,不但可以平衡轴向力,同时还可以在轴承内、外套间形成液膜,防止内外圈的直接接触摩擦;本发明将周向轴承和径向轴承集成为一个轴承,轴承在平衡航天机械泵轴向力的同时,实现了径向轴承的功能。

    卫星用热管充液管封装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306306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006500.1

    申请日:201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用热管充液管封装技术。所述封装技术具体为:热管充液的封口端用冷焊钳相对挤压形成第一封装部;在第一封装部上部分包封第二封装部;对第二封装部的封装头部的尖角部位进行高温熔接,形成弧形端面,即可。对应的封口结构为:由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组成,第一封装部设于热管充液管的封口端,第二封装部部分包封第一封装部,第二封装部的封装头部的轴向截面为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封装方法能提高热管充液管封装处的密封性能,减小封装处漏率,从而保证热管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