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Z-13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3613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505302.2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SSZ-13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SSZ-13分子筛晶种,并经球磨后配置成晶种液;2)将晶种液涂覆在外表用四氟带密封的多孔载体上;3)配制SSZ-13分子筛膜的合成母液;4)将步骤2)所得载体浸到合成母液中老化,然后放入油浴中晶化,冷却后从母液中取出,冲洗后干燥,得到SSZ-13分子筛膜管;5)焙烧,得到脱除模板剂后的SSZ-13分子筛膜。本申请成功地将SSZ-13分子筛膜的厚度降至1~2微米,大幅降低了SSZ-13分子筛膜的传质阻力,提高了分离膜的渗透率。

    三联吡啶钌掺杂的Ag@SiO2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1502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86250.0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联吡啶钌Ru(bpy)3掺杂的Ag@SiO2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纳米粒子以三联吡啶钌掺杂的银为内核,在三联吡啶钌的表面覆盖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在二氧化桂表面带有活性氨基基团,其中三联吡啶钌与银的质量比为:1∶1~1∶10;内核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5~1∶12,且每毫克纳米粒子含有70~80nmol氨基。本发明利用简单的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联吡啶钌掺杂的核壳型Ag@SiO2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除了具有强的荧光信号外,还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良好的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活性基团氨基,可不需要进行表面修饰而直接与生物分子反应。

    Ag/ZnO-AC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0379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78450.3

    申请日:2011-09-2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g/ZnO-AC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光催化剂是以活性碳为骨架,负载有Ag/ZnO纳米颗粒而形成的复合型光催化剂;其中活性碳与Ag/ZnO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 1:100~10:100;所述的Ag/ZnO纳米颗粒中Ag与ZnO的质量比为:0.6:1~0.75:1。一方面是因为在复合物中,由于活性炭的表面积比较大吸附能力很强,使得吸附在催化剂上的染料增多。另一方面,Ag作为电子接受者,能有效的分离电子-空穴抑制其复合从而促进了染料的降解。因此本发明的Ag/ZnO-AC复合光催化剂与纯的ZnO,Ag/ZnO和ZnO-AC相比,其光催化活性有很大提高。

    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总甲状腺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71118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710045925.8

    申请日:2007-09-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吖啶酯DMAE·NHS作为化学发光物质分析总甲状腺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和样品检测。本发明以吖啶酯化合物DMAE·NHS作为化学发光物质来检测血清总甲状腺素TT4的浓度,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且各种方法学指标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对TT4的最低检测限为0.56ng/ml,分析时间只需半小时,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5.4%和5.4-10.3%,回收率为97.6-112.2%,分析结果与商业Ciba Corning试剂盒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方程为Y=-3.02+0.998X,相关系数为0.962。

    三联吡啶钌掺杂的Ag@SiO2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1502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010186250.0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联吡啶钌Ru(bpy)3掺杂的Ag@SiO2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纳米粒子以三联吡啶钌掺杂的银为内核,在三联吡啶钌的表面覆盖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在二氧化桂表面带有活性氨基基团,其中三联吡啶钌与银的质量比为:1∶1~1∶10;内核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5~1∶12,且每毫克纳米粒子含有70~80nmol氨基。本发明利用简单的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联吡啶钌掺杂的核壳型Ag@SiO2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除了具有强的荧光信号外,还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良好的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活性基团氨基,可不需要进行表面修饰而直接与生物分子反应。

    双稀土配合物、其掺杂的Ag@SiO2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4298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85553.0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稀土配合物、其掺杂的Ag@SiO2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纳米粒子以双稀土配合物Eu3+/Tb3+-PABA-DTPA-APTMS掺杂的银为内核,在内核表面覆盖有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在二氧化桂表面带有活性氨基基团,其中双稀土配合物Eu3+/Tb3+-PABA-DTPA-APTMS与银的质量比为:1∶0.176~0.2;内核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5~12,且每毫克纳米粒子含有595~630nmol氨基。本发明的纳米粒子中Eu3+与Tb3+在最大发射峰处的荧光强度较Eu3+/Tb3+-PABA-DTPA-APTMS掺杂的没有银核的SiO2荧光纳米粒子分别提高了3.0和3.4倍,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呈规则球状,大小均匀,粒径为120±5n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光稳定性,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氨基,可不需要进行表面修饰而直接与生物分子反应。该纳米粒子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稀土荧光探针应用于高灵敏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

    异硫氰酸荧光素掺杂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5603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26494.X

    申请日:2010-03-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硅纳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FITC掺杂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前驱体溶液的制备等步骤。本发明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与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制成前驱体,然后采用油包水微乳液法,制得了一种新的FITC掺杂的二氧化硅核壳纳米颗粒。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与光稳定性,不易发生染料泄漏。这种纳米颗粒对pH具有良好的响应可应用于细胞的pH实时监测。

    化学发光物质吖啶酯DMAE·NHS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21710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710045926.2

    申请日:2007-09-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发光物质吖啶酯DMAE·NHS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方法分七步合成所需要的产品,每步合成的产物都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使用氢氧化钾作反应物成功合成3,5-二甲基-4-羟基苯甲酸钾,本发明方法是将粗产品经过第一次柱层析后,加入己烷/丙酮(2∶1,V∶V)进行研磨,过滤,分离出沉淀,用己烷/丙酮(2∶1,V∶V)洗涤,除去溶于己烷/丙酮(2∶1,V∶V)的杂质,干燥后得所需要的产品。

    银石墨烯包覆二氧化硅复合上转换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46236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206950.4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石墨烯包覆二氧化硅复合上转换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得到的银/石墨烯@SiO2‑NaLuF4:Yb,Gd,Er复合荧光纳米粒子,该纳米晶的结构为以银负载在石墨烯上为内核,再用二氧化硅包覆,在二氧化硅表面连接上转换纳米晶。本发明通过贵金属银的金属增强荧光效应提高上转换纳米晶的发光强度。同时,将银负载在石墨烯上,能很好防止银颗粒团聚,被分散固定在石墨烯上的银纳米粒子由于距离近发生场效应叠加,彼此的极性和表面等离子共振相互增强;同时由于石墨烯是一种优良的电子受体和传导体,银纳米粒子的电荷向石墨烯转移后其电子密度降低,有效介电常数增加,使纳米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导致纳米银的金属增强荧光效应更强。该方法使稀土上转换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强度提高约50倍。

    核壳型稀土上转换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6668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07982.7

    申请日:2014-01-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尹东光 欧阳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型稀土上转换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纳米粒子是以包覆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银离子为核,该核外包覆有稀土氧化物而形成粒径为80~90nm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其化学式为:Ag@SiO2@Lu2O3:Gd/Yb/Er;其中所述的银核的粒径为:18~22nm;二氧化硅壳的厚度为:17~33nm;稀土氧化物壳层厚度为:3.5~4.5nm。本发明的复合纳米粒子荧光强度增强了30倍。将该纳米粒子应用于HeLa细胞成像,能检测到较强的荧光。这是第一次以Lu2O3:Gd,Yb,Er作为上转换荧光团进行的金属增强荧光研究,30倍的金属增强荧光值亦是现有上转换纳米晶中最强的。这种增加效果使得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成为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荧光纳米探针,可广泛应用于高灵敏的生物、医学和光学检测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