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851C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00116210.1
申请日:2000-05-2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由粉末材料1,压制工序2,预成形坯3,烧结工序4,烧结坯5,喷丸工序6,喷丸后烧结坯7,加热工序8,高温热锻坯9,热锻工序10和热锻产品11所构成的粉末材料烧结—喷丸—热锻工艺。在烧结工序4后增加一个喷丸工序6,在喷丸工序6处理过程中,是用喷丸机将细小的金属颗粒高速喷击在预成形坯3的表面,使其表层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压合表层孔隙,提高表层密度、减少金属氧化和形成表面的压应力。这样就可以使预成形坯3表层的开裂应变极限增加,从而可允许更大的高向变形量,且增加金属横向流动,使零件的最终性能大大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3064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74388.8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4B35/14 , C04B35/622 , C04B38/00 , B22C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中熵氧化物的陶瓷型芯的原料及制备方法,采用氧化镁、氧化镍、一氧化钴和氧化锌为原材料,通过球磨混合和高温煅烧合成中熵氧化物,将这种熵稳定的中熵氧化物作为矿化剂加入到氧化硅基陶瓷型芯的制备中,同时加入聚乙烯醇作为增塑剂,混合形成陶瓷型芯浆料,通过压制成型制备出陶瓷型芯素坯,陶瓷型芯素坯经埋粉烧结获得陶瓷型芯。本发明利用中熵氧化物的熵效应、晶格畸变效应和迟滞扩散效应,促进硅基陶瓷型芯烧结过程,控制相转变过程,继而提高氧化硅基陶瓷型芯的室温性能和高温性能,强化其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1854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92208.9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向凝固领域,具体地涉及液态金属喷淋增强冷却(LMSC)定向凝固设备、方法及工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设备,可调控铸件凝固组织、细化枝晶间距,并减少或避免冶金缺陷的形成,可用于制备高质量的大尺寸柱晶/单晶叶片或其他铸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3500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07360.X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4B35/14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原位生成核壳结构陶瓷型芯的原料及制备方法,陶瓷型芯原料包括耐火材料粉、硅酸锆粉、电熔刚玉粉和纳米氧化铝粉,按照重量百分比将耐火材料粉、硅酸锆粉、电熔刚玉粉和纳米氧化铝粉混合形成陶瓷型芯原料,将陶瓷型芯原料加入液态石蜡中形成陶瓷型芯浆料,利用陶瓷型芯浆料通过热压注射成型的方法得到陶瓷型芯素坯,陶瓷型芯素坯经过埋粉烧结得到陶瓷型芯。本发明中通过纳米氧化铝粉、电熔刚玉粉和氧化硅粉的协同作用,在烧结过程中原位生成以氧化铝为核‑莫来石纤维为壳的核壳结构,强化纤维与原料颗粒的结合强度,实现陶瓷型芯受力时对裂纹的有效阻滞作用,进一步增强陶瓷型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325775A
公开(公告)日:2001-12-12
申请号:CN00116210.1
申请日:2000-05-2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由粉末材料1,压制工序2,预成形坯3,烧结工序4,烧结坯5,喷丸工序6,喷丸后烧结坯7,加热工序8,高温热锻坯9,热锻工序10和热锻产品11所构成的粉末材料烧结-喷丸-热锻工艺。在烧结工序4后增加一个喷丸工序6,在喷丸工序6处理过程中,是用喷丸机将细小的金属颗粒高速喷击在预成形坯3的表面,使其表层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压合表层孔隙,提高表层密度、减少金属氧化和形成表面的压应力。这样就可以使预成形坯3表层的开裂应变极限增加,从而可允许更大的高向变形量,且增加金属横向流动,使零件的最终性能大大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858130Y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520046891.0
申请日:2005-11-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B22F3/08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冲击电流提高金属粉末压坯密度的装置,属粉末冶金工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装置主要由模具、压机、电流源三部分组成:(1)压机和模具部分:在传统的压机内改进模具装置,模具的结构包括有凹模支撑座1、凹模下中间滑块2、凹模紧固圈3、下模冲4、凹模5、模具上支座6、绝缘环氧树脂板7、金属上导体8、上模冲固定圈9、上模冲胶木套圈10、上模冲11和模具下支座12;(2)电流源部分:本装置的电流源部分包括充电电路和冲击电流工作电路;充电电路由开关、可控硅整流器和电容组组成;冲击电流工作电路由多个电阻、电感及一个开关组成。模具中的金属上导体8与下模冲4分别作为引入冲击电流的电极,电容器内的能量通过工作电路的冲击电流的形式通过金属粉压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