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油类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9897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162590.4

    申请日:2011-06-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中油类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方法。本发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将手油类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浸没在有机溶剂中,在40℃温度下超声萃取20分钟;静置、过滤;将所得滤液去除提取剂,得到提取物;超声萃取时,所用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土壤样品中污染物的提取效率最高可达到99%。是超声萃取污染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一条新途径。本发明提取方法具有简便、省时、高效及低污染、低能耗等优点,适用于作为污染土壤及沉积物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推广使用。

    利用三棱草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类污染湿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2612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64510.1

    申请日:2011-03-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三棱草(Carex phacota Spr.)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类污染湿地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在石油类污染湿地的土壤中种植三棱草,待其适应后,在土壤中加入嗜油菌的菌悬液,在嗜油菌与植物根系的协同作用下,除去土壤中的石油类油污;所述的种植三棱草的密度为300~800株/m2;所述的菌悬液的加入量为:每千克土壤中加入10ml菌悬液;一般加入菌悬液与土壤的体积重量比为1~5:100ml/g。本发明采用筛选得到的降解菌群可强化三棱草根际对于油类污染物的降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土壤中去除大量的石油类有机物,从而达到快速、彻底去除土壤中大量石油类污染物的作用。具有对环境破坏小、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及费用低等优点。

    利用植物旱柳修复油污湿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9399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43844.0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植物旱柳修复油污湿地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在油污污染湿地种植旱柳,种植密度为2~3株/m2。该发明的油污修复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工程量小、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修复进程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因油类污染而引起的土壤退化和生产力下降等现象,恢复并提高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利用芦苇与丛枝菌根联合修复石油类污染湿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11108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044188.6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芦苇与丛枝菌根联合修复石油类污染湿地环境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岸边湿地广泛生长的芦苇与丛枝菌根对石油类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联合修复。具体处理方法为:将芦苇种植于被石油类污染的湿地土壤中,经一段时间的适应处理后,接种丛枝真菌至芦苇根附近的土壤基质中,菌剂用量按照孢子密度为5~8个/g即可。随着芦苇生物量的逐渐增多,在芦苇与丛枝菌根的联合作用下就可以对石油类污染湿地环境进行修复。该方法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程量小、工艺简单、费用低、修复效果好等优点,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适于在油污湿地环境中广泛推广使用并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该项发明适合大面积油污湿地环境的原位修复,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利用茈菰与嗜油微生物联合修复油污湿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2610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44338.3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植物茈菰联合嗜油菌群修复油污湿地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茈菰协同专用菌群来治理油污土壤的方法,具体为:将幼苗期的茈菰移植在油污湿地中,待其适应后,在土壤中加入嗜油菌的菌悬液,在嗜油菌与植物根系的协同作用下,除去土壤中的油污。该方法与传统湿地土壤治理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易操作、工程量小、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无二次污染。修复进程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因石油类污染而引起的土壤退化和生产力下降,恢复并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另外,茈菰还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该方法具有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用于进行湿地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具有环境风险小、成本低、操作性强等特点。

    受油污污染湿地的微生物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72774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290937.9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污染湿地的微生物修复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采集待修复的受油污污染湿地的土壤,用含有所受的油污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土著嗜油菌的筛选,并扩大化培养筛选土著嗜油菌,将其以尿素浓度为4g/L,过磷酸钙浓度为1.5g/L的营养底物制成OD600≈0.5的活性菌制剂,以掘孔倾倒的方式,按照每100kg土壤10L活性菌制剂的比例投加质量比约为10∶1,投入到所述的待修复湿地的受油污污染的土壤中。该嗜油菌群具有良好的去除水与含水率高的油污土中柴油的能力,能在7天之内去除柴油污水中15.21~33.05%的柴油,室外自然条件下,能在30~60d之内对污泥中的柴油去除率达到20.33~85.55%。且菌群在生长2个月后嗜油菌群数量稳定,且不对生态环境产生威胁。表明该嗜油菌群在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更细致的研究工作有待进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