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1243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23531.4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束合结构矩形顶管群顶进施工的地表沉降分布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导入由矩形顶管群组成的束合结构的设计断面,建立总体坐标系;2、拟定束合结构的矩形顶管群的顶进顺序,并编号存储;3、建立束合结构中每一根矩形顶管的局部坐标系;4、定义束合结构断面范围内的土层分布,并赋值土体内摩擦角;5、输入每一矩形顶管的计算参数;6、计算第1根矩形顶管在顶进施工的地表沉降分布;7、从第2根矩形顶管开始,按照已编号的顺序迭代计算每一矩形顶管顶进施工的地表沉降分布;8、迭代计算至最后一根矩形顶管后,将输出的地表沉降分布函数Z(x)绘制成相应的曲线。本发明在设计阶段能便捷高效的预测,为管节施工方案比选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7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72939.8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连续沉井法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杂散电流防护结构,每一隔舱底板内的底板钢筋与相邻的连接段底板内的底板钢筋之间,或者与相邻的另一隔舱底板内的底板钢筋之间均通过电气连通装置连接;每一电气连通装置均包括电通端组和水平连接件;每一组电通端组的四个钢筋连接套管均设置在相应的底板钢筋中最上层的钢筋网中的任意两根呈十字交叉的钢筋上;每一端组连接件的一端均插入相应的隔舱底板或者相应的连接段底板的水泥结构内与相应的四个钢筋连接套管连接,另一端均与水平连接件连接;每一水平连接件与另一水平连接件之间均通过自锁式通电卡口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639769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53391.4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3/00 ,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沉井与铣槽相结合的地下构筑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地下构筑物划分成两个以上沉井段;2、将每一沉井单元均沉入相应的沉井段;3、施工每一沉井单元的封底素砼和所有内部结构;4、采用铣槽机铣除每两个相邻的沉井单元相向一面两侧沉井井壁之间的土体,并浇筑每一连接段侧墙的混凝土;5、开挖每两个相邻的沉井单元之间土体形成连接段窄条基坑,并逐步凿除相应的沉井单元的沉井封堵墙;6、在连接段窄条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完成连接段的结构回筑及与相应的沉井单元的内部结构的连接;7、完成连接段的的顶板防水层施工及覆土回填。本发明进一步提升沉井连接段机械化水平,拓宽连续沉井应用场景,具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942439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0263825.2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16 , E02D31/02 , E02D31/08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车站主体附属间韧性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主体顶板和主体外墙对应附属门洞的位置设有过梁和暗桩;过梁和暗桩通过预留钢筋连接器与主体悬挑结构连接;主体悬挑结构与附属部分之间形成变形缝结构;靠近变形缝结构位置包括韧性钢桁架的安装空间;凹槽的底部对应主体悬挑结构和附属部分分别设有连接钢板;两块连接钢板分别与相应的主体悬挑结构和相应的附属部分连接;安装空间内设有韧性钢桁架;韧性钢桁架的形状与凹槽匹配,并分别与两块连接钢板连接。施工时,首先,施工所述主体部分;然后,连通附属部分与主体部分,并施工安装空间;最后,安装韧性钢桁架。本发明的应用能够防止变形缝因地震而导致的防水措施撕裂和结构漏水。
-
公开(公告)号:CN10675878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710077763.X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减少桥梁桥台搭板端部水平作用力的构造,包括主梁、桥台、搭板,搭板上设有路面结构;搭板倾斜布置,搭板的上端与主梁、桥台连接,搭板的下端埋入路基内,搭板的下端设有预埋钢板,预埋钢板悬臂部分插入路基内,预埋钢板下的搭板与路基之间设有弹性填充材料,搭板与设置在其上的路面结构之间设有隔离层,路面结构最上层设有沥青铺装,主梁、桥台、搭板连接位置的沥青铺装下设有聚酯玻纤布。本发明在搭板下端设置预埋钢板,将循环控制缝隐藏在路基内,真正达到了全桥无缝,并且施工方便,养护费用低,经济性、耐久性好,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半)整体式桥梁的建造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8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19233.7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B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轨电车预制轨道梁及施工方法,包括互相平行的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设有最少两个支撑部,且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之间的的间隔均大于相应支撑部的宽度。施工时,首先人工将钢筋编织成与上面板、下面板,以及每一支撑部相匹配的钢筋笼;同时搭建模具;然后将若干钢筋笼放入模具中,并固定呈一体;最后将配好的混凝土导入模具中,震动抹平成型即可。本发明的应用使有轨电车轨道梁可以实现预制,能够满足不同规格的需求,能够满足不同路况的铺设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85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19116.0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轨电车装配式桩梁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桩体;桩体竖直设置,下端与地基固定连接,桩体的上端设有一个随高度增加横截面逐步增大的支撑台;桩体包括与靠近下端与地基固定连接的桩体基础节,以及设置于桩体基础节与支撑台之间的桩体增加节。施工时,首先,根据桩体及支撑台的尺寸确定连接凸台的尺寸;其次,将不同尺寸的钢筋笼放入相应模具中固定好;再次,将配好的混凝土导入模具中震动抹平;最后,现场吊装连接。本发明的应用实现了有轨电车装配式桩梁结构的工厂内预制,能够可满足不同高度的需求,缩短了施工工期,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省料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638256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0077759.3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软土地基的半整体式无缝桥梁结构,包括主梁、桥墩、搭板、桥台,主梁与搭板连接呈一整体,整体的上面从上向下依次铺设包括沥青混凝土铺装、防水层、钢筋混凝土铺装层的调平层,钢筋混凝土铺装层内设有铺装钢筋,主梁包括若干跨,相邻的两跨之间为拉压组合构件,主梁与搭板之间为拉压组合构件;拉压组合构件包括加强钢筋、PBL抗剪器开孔板、穿孔钢筋、抗拉顶板、浅层预埋板、深层预埋板和梁端梯形凸块压杆。本发明将主梁结构连续形式简化为桥面连续的组合拉压构件,显著减小了差异沉降对结构的附加内力,降低了材料用量,同时避免了材料增加产生的副作用。简化了施工工艺和结构形式,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施工质量容易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0757480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1038938.2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压力传感器埋设装置,包括土体固定杆、管状支撑杆、土压力传感器旋进机构和支撑杆旋转机构,土压力传感器旋进机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管状支撑杆上适当位置,土压力传感器固定于土压力传感器旋进机构的游离端上,土体固定杆设置于管状支撑杆的下端,土体固定杆与管状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轴承可旋转连接,土体固定杆埋置固定于土体内;支撑杆旋转机构设置于上部支撑杆的顶端,支撑杆旋转机构旋转时带动管状支撑杆随之旋转。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本发明埋设土压力传感器时只需钻孔,无需大范围开挖,施工简便易行,同时,埋设的土压力传感器既能测量侧向土压力又能测量法向土压力,还便于回收;埋设效果经济、环保又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7115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339779.X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0 , E02D29/045 , E04G2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束合式结构下穿的地铁十字换乘车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既有地铁车站的两侧,对应新建地下车站两端的位置分别建造深度与新建地下车站相同的束合结构始发井和束合结构接受井;2、在既有地铁车站下方的土体内进行束合结构的管节顶进施工;3、土体未开挖情况下,完成束合结构的预应力张拉施工;4、开挖束合结构内的土体,在束合结构进行托换施工;5、完成新建地下车站位于既有地铁车站下方的下穿段的施工。本发明更好的控制施工风险、降低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实现工程建造工艺低碳绿色的建设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