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7381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50685.3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耦合的双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包括压气机、热管堆、空气透平和发电机,用于以空气为介质,吸收热管堆产生的热量,推动空气透平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包括换热器、透平膨胀机和发电机,用于通过换热器接收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的剩余热量,以有机工质为介质,吸收剩余热量,推动透平膨胀机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其中,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共用一个发电机,空气透平、透平膨胀机和发电机同轴串联连接。本发明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合并、简化了系统与设备,减小设备尺寸与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1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13219.2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用换热器,涉及核反应堆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热管微堆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和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的外套管,外套管的内部插入有热管,且外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的内直径与热管的外径相匹配,既可支撑热管,也可在外套管和热管间形成介质流道,介质通过该流道与热管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且介质在流道内沿轴向流动换热,可以有效避免管束振动,确保热管安全。同时,冷介质进入换热器壳体后先接触外套管,可以避免冷介质直接冲击热管,防止热管温度迅速降低失效,提高热管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4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84422.6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Inventor: 宋印玺 , 翁娜 , 周全 , 李荣博 , 徐培星 , 徐国飞 , 陈其昌 , 雷云 , 夏栓 , 汤春桃 , 杨波 , 赵冬建 , 王春刚 , 张无垠 , 申越 , 刘曦 , 刘子龙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端面法兰;内管和外管,内管的外壁与待测量的金属圆筒的内壁贴合,外管的内壁与金属圆筒的外壁贴合;外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端面法兰配合固定,以使外管内形成一密闭空间;外管通过其两端的端面法兰串接到管路中;空压机,接入管路;电加热棒,设置在内管内用于加热内管;热电偶,设置在内管和金属圆筒之间,热电偶用于测量所述金属圆筒内壁面的温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整体操作方便,测量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314034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0413679.7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重水堆生产C‑14同位素的靶件,包括连接棒和端板,围绕所述连接棒设置有靶筒组件或吸收棒组件,并通过在靶筒组件或吸收棒组件的排列位置的上端和下端通过所述端板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棒与上方定位机构相连接并对靶件进行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靶件放置于重水堆堆芯内,利用热中子的辐照生成C‑14同位素,可实现C‑14同位素的工业化生产,有助于解决C‑14的生产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取得国际同位素交易市场话语权,促进国内生物医药、环保、同位素标记检测等行业的发展,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380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75681.0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5/257 , G21C15/14 , G21C15/18 , G21D1/02 , G21D3/14 , F28D15/02 , F28D15/06 , F01K11/02 , F01K25/10 , F01D15/10 , F01K23/10 , F02C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的热电转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布雷顿循环装置,具有第一工质输入端、工质分流端、工质回流端和第一工质输出端,且还包括工质分流管路、工质回流管路和分流阀,第一工质输入端和第一工质输出端适于与热管热交换;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具有第二工质输入端和第二工质输出端;中间换热器具有热端入口、热端出口、冷端入口和冷端出口,热端入口连接工质分流端,热端出口连接工质回流端,冷端入口连接第二工质输出端,冷端出口连接第二工质输入端;控制器,用于根据外部输入的负荷需求信号控制分流阀的开度,以调节工质分流管路通过工质回流端传递给有机朗肯循环装置的第一工质比例。本申请能够提高热电转换系统的循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9697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232961.X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4 ,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堆外探测器控制棒阴影效应的修正方法,涉及堆外探测器控制棒修正技术领域,S1、首先通过模拟计算建立堆外探测器响应与控制棒棒位的对应关系;S2、计算控制棒阴影效应修正因子;S3、应用修正因子。本发明模拟控制棒移动过程中堆外探测器的响应,获得与控制棒棒位相关的阴影效应修正因子;然后应用修正因子对堆外探测器测量的功率进行修正,减小控制棒阴影效应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792500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1043295.7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7/1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安全分析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铅铋堆系统热耦合计算方法,包括稳态计算和瞬态计算,稳态计算结果是瞬态计算的初值条件,瞬态计算前需先进行稳态计算。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方法考虑了靶区和堆区之间的实时热量传递,对于事故工况的描述更精细;基于本计算方法开发的软件可用于研究事故工况下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铅铋堆系统靶、堆之间的热耦合特性及其对整个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为系统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兼顾局部细节描述与整体计算效率,既能有效描述边界处热量传递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又不至于计算效率过低(如全系统三维建模),有利于设计方案的快速迭代;整个软件系统可具有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
-
公开(公告)号:CN119426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38286.0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5C7/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及方法。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包括:封口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面连接;推进段,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二端与第三端面连接,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之间具有容纳涂覆材料的空间;推进件,与第四端面连接,其中,推进件适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涂覆材料时推动推进段,在涂覆过程中,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内壁上。本申请的装置通过将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的内壁上,如此能够在管道的内壁上涂覆均匀且连续的涂覆材料层。
-
公开(公告)号:CN11275054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011545100.4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G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长寿期中子源装置及使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可密封安装长寿期中子源的中子源组件,所述中子源组件与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中子源组件通过所述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插入或提出反应堆堆芯;所述长寿期中子源可选择镅铍源或钚铍源。本发明可以显著降低中子源材料在反应堆运行时的消耗,保持中子源材料的长寿期特性,因而可以一个或多个机组重复使用,从而避免国内每个新建核动力厂机组都有面临一次中子源材料采购的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不确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8419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592473.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14/3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热填料的制备方法、导热填料和导热材料,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多孔材料表面涂覆核材和金属化合物的水解产物;对涂覆有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的多孔材料进行第一热处理,以制备导热填料前驱体,导热填料前驱体包括多孔材料、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从导热填料前驱体中的多孔材料上剥离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以获得导热填料,内核包括核材,外壳包括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导热填料的表面具有羟基基团,导热填料具有枝状结构。本申请的导热填料具有枝状结构,能够通过彼此搭接而构建出高效的导热路径。导热填料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避免导热填料在基质中团聚,羟基基团可键合到耐高温基质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