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7381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50685.3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耦合的双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包括压气机、热管堆、空气透平和发电机,用于以空气为介质,吸收热管堆产生的热量,推动空气透平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包括换热器、透平膨胀机和发电机,用于通过换热器接收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的剩余热量,以有机工质为介质,吸收剩余热量,推动透平膨胀机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其中,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共用一个发电机,空气透平、透平膨胀机和发电机同轴串联连接。本发明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合并、简化了系统与设备,减小设备尺寸与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1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13219.2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用换热器,涉及核反应堆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热管微堆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和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的外套管,外套管的内部插入有热管,且外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的内直径与热管的外径相匹配,既可支撑热管,也可在外套管和热管间形成介质流道,介质通过该流道与热管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且介质在流道内沿轴向流动换热,可以有效避免管束振动,确保热管安全。同时,冷介质进入换热器壳体后先接触外套管,可以避免冷介质直接冲击热管,防止热管温度迅速降低失效,提高热管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4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84422.6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Inventor: 宋印玺 , 翁娜 , 周全 , 李荣博 , 徐培星 , 徐国飞 , 陈其昌 , 雷云 , 夏栓 , 汤春桃 , 杨波 , 赵冬建 , 王春刚 , 张无垠 , 申越 , 刘曦 , 刘子龙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端面法兰;内管和外管,内管的外壁与待测量的金属圆筒的内壁贴合,外管的内壁与金属圆筒的外壁贴合;外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端面法兰配合固定,以使外管内形成一密闭空间;外管通过其两端的端面法兰串接到管路中;空压机,接入管路;电加热棒,设置在内管内用于加热内管;热电偶,设置在内管和金属圆筒之间,热电偶用于测量所述金属圆筒内壁面的温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整体操作方便,测量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380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75681.0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5/257 , G21C15/14 , G21C15/18 , G21D1/02 , G21D3/14 , F28D15/02 , F28D15/06 , F01K11/02 , F01K25/10 , F01D15/10 , F01K23/10 , F02C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的热电转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布雷顿循环装置,具有第一工质输入端、工质分流端、工质回流端和第一工质输出端,且还包括工质分流管路、工质回流管路和分流阀,第一工质输入端和第一工质输出端适于与热管热交换;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具有第二工质输入端和第二工质输出端;中间换热器具有热端入口、热端出口、冷端入口和冷端出口,热端入口连接工质分流端,热端出口连接工质回流端,冷端入口连接第二工质输出端,冷端出口连接第二工质输入端;控制器,用于根据外部输入的负荷需求信号控制分流阀的开度,以调节工质分流管路通过工质回流端传递给有机朗肯循环装置的第一工质比例。本申请能够提高热电转换系统的循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26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38286.0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5C7/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及方法。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包括:封口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面连接;推进段,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二端与第三端面连接,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之间具有容纳涂覆材料的空间;推进件,与第四端面连接,其中,推进件适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涂覆材料时推动推进段,在涂覆过程中,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内壁上。本申请的装置通过将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的内壁上,如此能够在管道的内壁上涂覆均匀且连续的涂覆材料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8419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592473.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14/3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热填料的制备方法、导热填料和导热材料,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多孔材料表面涂覆核材和金属化合物的水解产物;对涂覆有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的多孔材料进行第一热处理,以制备导热填料前驱体,导热填料前驱体包括多孔材料、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从导热填料前驱体中的多孔材料上剥离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以获得导热填料,内核包括核材,外壳包括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导热填料的表面具有羟基基团,导热填料具有枝状结构。本申请的导热填料具有枝状结构,能够通过彼此搭接而构建出高效的导热路径。导热填料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避免导热填料在基质中团聚,羟基基团可键合到耐高温基质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06914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35120.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该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包括一回路系统,包括经由第一管路串联的压力容器、主换热器、主泵和稳压装置,压力容器内设有水堆,主泵用于驱动一回路冷却剂沿第一管路流动,使一回路冷却剂经由稳压装置进入水堆压力容器的堆芯,并吸收堆芯产生的热量并进入主换热器,在一回路系统中一回路冷却剂运行在水的超临界态以上;二回路系统,包括接入主换热器的第二管路,二回路工质运行于第二管路内,二回路工质与一回路冷却剂在主换热器内交换热量,二回路系统用于向第二管路连接的外部设备提供热能。本发明能够提升超临界水堆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12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09489.8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30/10 , G21C15/257 , G21C17/00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9/06 , G06F113/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微堆临界安全分析方法及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热管微堆的应用场景;步骤2、基于目标应用场景确定临界安全分析的假定条件;步骤3、根据所述假定条件对热管微堆在所述目标应用场景下进行工况分析;步骤4、基于工况分析结果计算得到有效增值系数,并在所述有效增值系数超出限值时对堆芯结构进行调整或者对堆芯材料进行调整。上述热管微堆临界安全分析方法,基于不同场景确定假定条件,并对目标场景下进行工况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可以对堆芯结构和堆芯材料的类型提出改进方案,如此可以准确评估热管微堆临界安全问题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0691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35120.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该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包括一回路系统,包括经由第一管路串联的压力容器、主换热器、主泵和稳压装置,压力容器内设有水堆,主泵用于驱动一回路冷却剂沿第一管路流动,使一回路冷却剂经由稳压装置进入水堆压力容器的堆芯,并吸收堆芯产生的热量并进入主换热器,在一回路系统中一回路冷却剂运行在水的超临界态以上;二回路系统,包括接入主换热器的第二管路,二回路工质运行于第二管路内,二回路工质与一回路冷却剂在主换热器内交换热量,二回路系统用于向第二管路连接的外部设备提供热能。本发明能够提升超临界水堆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01807.X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上海申核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20/10 , G16C20/30 , G16C10/00 ,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堆的多物理耦合计算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S1对热管堆各部件进行建模,建立热管堆仿真模型、堆芯中子物理学计算模型和热工计算模型;步骤S2建立共享文件夹;步骤S3基于堆芯中子物理计算模型和热管堆仿真模型计算堆芯功率分布,将堆芯功率分布输出到共享文件夹中;步骤S4热工计算模型根据堆芯功率分布进行堆芯热工计算、堆芯力学计算、热管计算和换热器计算,得到当前时间步的热工参数步骤S5判断当前时间步是否达到预设模拟时间,如果否,时间步进,并将当前时间步的热工参数作为堆芯中子物理学计算模型下一时刻的输入;直至满足预设模拟时间,输出计算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