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638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02853.4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天红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反应堆测量的试验件。用于反应堆测量的试验件包括:水箱,用于模拟原型反应堆水池;堆芯围筒模拟件,包括方形的第一空腔和围绕第一空腔的环形的第二空腔,堆芯围筒模拟件与水箱之间为柔性连接;模拟堆芯组件,用于堆芯流量分配测量,设于第一空腔中,模拟堆芯组件包括多个模拟燃料组件,模拟燃料组件的上侧设有引压管;第一空腔上侧设有引压管开口,引压管通过引压管开口将冷却水排至第二空腔;以及堆芯支承模拟件,用于流致振动测量,堆芯支承模拟件的自重和固有频率与原型反应堆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197246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02851.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燃料组件和一种模拟堆芯组件。模拟燃料组件包括:入口均流单元,位于模拟燃料组件的入口,用于均流并防止异物;流量测量单元,位于入口均流单元的下方,用于测量进入模拟燃料组件的流量;阻力件,位于流量测量单元下方;阻力调节装置,位于阻力件下方,用于调节模拟燃料组件的阻力;以及入口均流单元、流量测量单元、阻力件和阻力调节装置一同模拟实堆燃料组件的阻力特性,以使模拟燃料组件的阻力系数与实堆燃料组件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25.8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下部堆内构件包括吊篮筒体和堆芯下板,吊篮筒体顶部与上部堆内构件法兰相连接,吊篮筒体外侧与压力容器内侧形成环腔,吊篮筒体内还设有快热燃料隔离筒;堆芯下板安装于吊篮筒体底部,快热燃料隔离筒一端安装于堆芯下板,堆芯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位于快热燃料隔离筒内的快中子燃料组件和至少一个位于快热燃料隔离筒外的热中子燃料组件;堆芯下板中部开设有流通腔,堆芯下板底部与压力容器之间形成下腔室,热中子燃料组件和快中子燃料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流通腔和下腔室连通。上述下部堆内构件,流通腔对两路进入快中子燃料组件内的冷却剂进行搅浑,并合理地分配流量,提高了流量分配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96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72328.0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任大峰 , 张菲茜 , 张慧芳 , 盛旭婷 , 袁舒梦 , 潘宗成 , 王培培 , 门启明 , 张超 , 刘畅 , 巢孟科 , 肖茂磊 , 行如意 , 杨星 , 张梦龙 , 张伟 , 史志龙 , 丁志伟 , 曹雄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管式换热器,包括芯筒,芯筒的两端对称式设有前端和后端,芯筒的周侧环绕式布置有若干换热管束集,换热管束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前端和后端,前端与芯筒之间、后端与芯筒之间分别设有折空区,换热管束集的两端分别于折空区内进行弯折。本发明技术方案:1、实现每区单独形成热交换布局,且各层之间管束数量相同,无法各区均布时通过交错分区实现各区总数量相差最大为1,保证了各区基本相同的换热能力;2、通过设置折空区及内层管束、中间管束折弯设计,实现取消管箍的固定方式,避免使用管箍带来的扰流及失效等问题;3、换热管的折弯为立体空间结构或无直段的连续性过渡,后折的弯会因为延展性影响先折弯的形变数据,采取划分折弯区,通过模拟变形及试验校正对折弯区一次成型,解决了换热管形状记忆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67029.0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壳用长径比碳化硅预制体制备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系统、编织系统、柔性牵引系统、在线维型系统及出料系统,芯模经进料系统上料,并穿设于编织系统、柔性牵引系统至出料系统;编织系统用于将碳化硅纤维编织于芯模上;柔性牵引系统用于对已编织的芯模提供自适应压紧力;在线维型系统用于规整预制体的外部形状;柔性牵引系统、在线维型系统及出料系统对于芯模的支撑水平度一致。上述制备系统,采用进料系统、编织系统、柔性牵引系统、在线维型系统及出料系统对芯模进行支撑,可以防止芯模因自身重力原因产生挠度,进而有效提高成型预制体的直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2535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40214.4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自由度摇摆装置摇摆台试验件固定工装及安装方法,固定工装包括支承平台以及至少两个可调安装组件,支承平台一端与试验台架相连接;每一可调安装组件沿支承平台的竖向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试验件的底端以及第一安装端均可拆卸安装于支承平台的另一端,第二安装端与试验件的顶端相连接;可调安装组件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之间的间距可调,以安装不同高度的试验件。本申请可调安装组件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距离可调,如此可以适配安装不同的试验件,适应性更广,且试验件顶部和底部均被可调安装组件相固定,由此试验件与支承平台之间的安装强度得以提升,有效提高了试验件紧固性能以及试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67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993961.1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巢孟科 , 杨星 , 门启明 , 袁舒梦 , 林绍萱 , 唐力晨 , 张伟 , 李晨 , 张菲茜 , 刘畅 , 秦炎锋 , 张可丰 , 景益 , 陈俨 , 薛国宏 , 姚彦贵 , 周全 , 张毅成 , 张锴 , 刘润发 , 应秉斌 , 李经怀 , 姚兆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岛主设备换热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涡流检查的环绕堆内组件式螺旋缠绕管换热组件,包括芯筒,其内通道为反应堆堆内组件的安装空间;螺旋缠绕管束,其为由多根无焊缝螺旋缠绕管缠绕在芯筒外围形成的多层结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螺旋缠绕管束;管箱组件,包括多个上管箱单元以及与其数量一致的多个下管箱单元,两个上管箱单元通过集水管连通为一组,两个下管箱单元通过集水管连通为一组,一组上管箱单元仅与一组下管箱单元对应,组中的上管箱单元与组中下管箱单元一一对应且通过多根螺旋缠绕管连通;本发明既能用于供热或提供终端需要能量的无相变热交换装置,也能用于供汽或提供后端动力系统需要能量的有相变直流蒸汽发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62910.6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1M7/02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堆内构件的流致振动试验测点生成方法和系统及试验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堆内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待测子部件;对每个待测子部件进行有限元建模仿真分析以获得每个待测子部件的部件动态特性,根据部件动态特性确定每个待测子部件的主频率值;对每个待测子部件根据力函数经验公式测算流致振动载荷,并根据流致振动载荷确定每个待测子部件的最大位移值;判断当前待测子部件的主频率值与频率阈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最大位移值与位移阈值的关系;根据主频率值和/或最大位移值生成当前待测子部件的结构响应结果,根据结构响应结果在流致振动响应最大的位置布置一个或多个试验测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66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25597.9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反应堆试验件的压降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在一体化反应堆试验件的流量回路中布置多个压差测点;以及根据多个压差测点测量试验件中的局部区域压降和/或流量回路的总体压降,其中,多个压差测点的所在位置满足如下条件:多个压差测点分布在试验件的堆内构件模拟件以及换热组件模拟件上,且堆内构件模拟件以及换热组件模拟件均位于试验件的压力容器中。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化反应堆试验件的压降测量方法及系统能够准确测量反应堆压降,从而验证了反应堆压降以及反应堆堆内构件设计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4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69214.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拟燃料组件的阻力参数匹配方法、设计方法及系统。模拟燃料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节流环,参数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获得模拟燃料组件的理论阻力参数,并根据理论阻力参数和阻力公式确定模拟燃料组件中每个节流环的节流环参数初始值;步骤S2:建立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模型;步骤S3:进行稳态流动计算,并获得模拟燃料组件的实际阻力参数;步骤S4:判断实际阻力参数是否与理论阻力参数相互匹配。本申请提供的阻力参数匹配方法、设计方法及系统能够使得模拟燃料组件同时满足水力模拟试验和流致振动试验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