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638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02853.4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天红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反应堆测量的试验件。用于反应堆测量的试验件包括:水箱,用于模拟原型反应堆水池;堆芯围筒模拟件,包括方形的第一空腔和围绕第一空腔的环形的第二空腔,堆芯围筒模拟件与水箱之间为柔性连接;模拟堆芯组件,用于堆芯流量分配测量,设于第一空腔中,模拟堆芯组件包括多个模拟燃料组件,模拟燃料组件的上侧设有引压管;第一空腔上侧设有引压管开口,引压管通过引压管开口将冷却水排至第二空腔;以及堆芯支承模拟件,用于流致振动测量,堆芯支承模拟件的自重和固有频率与原型反应堆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9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493476.8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与主泵泵壳一体化可视化试验件,包括承托件,在承托件上安装泵壳腔室,第一水室封头模拟件与泵壳腔室的顶部胶接在一起,且第一水室封头模拟件的出口与泵壳腔室连通,泵壳腔室的主泵出口位置连接缩紧段,缩紧段的出口与第一环腔模拟件的入口连通,第一环腔模拟件的出口通过台架管道与第二环腔模拟件的入口连通,第二环腔模拟件的出口与第二水室封头模拟件的入口连通,第二水室封头模拟件通过U形管束与第一水室封头模拟件相连;第一水室封头模拟件、缩紧段、第二水室封头模拟件采用透明材质制作,本发明使得回路中的水能模拟产品中的冷却剂循环流动,以实现双平面正交PIV流场测量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8054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38829.4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P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PIV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标定装置包括位移机构和相机,位移机构具有彼此垂直设置的第一位移台、第二位移台以及第三位移台,第一位移台和第二位移台沿第三位移台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第一位移台和第二位移台上均设有一个激光器,激光器沿第一位移台或第二位移台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相机设于位移机构的一侧,相机平面与第一位移台和第二位移台上的激光器打光的光路平面平行。上述PIV标定装置可以精确按照自定义的标定图像产生光路,利用激光器进行标定,对实验流场无干扰的同步测量,进而获得与试验环境更贴合的准确标定信息,对于激光器的标定,可以仅对位移机构进行程序控制进行微调即可适应于不同测量对象,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6031.1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量生成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建立o‑xyz三维坐标系,并获取根据yoz平面生成的第一区域划分平面图以及根据xoz平面生成的第二区域划分平面图;根据第一区域划分平面图和第二区域划分平面图定位任一换热单元R(i,j,k);针对任一换热单元R(i,j,k)获得传热系数h(i,j,k)、换热面积a(i,j,k)以及传热温差Δt(i,j,k);以及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生成任一换热单元R(i,j,k)的换热量:#imgabs0#本申请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量生成方法和系统,可以更准确的获得管壳式换热器的内部换热量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0566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73027.0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5B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设备,适于安装在稳压器或波动箱的冷却液入口处,喷雾设备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具有进液口,筒体的下端具有出液口,筒体内部包括旋流区域、混合区域和收缩区域;外嵌旋水芯,外嵌旋水芯设置在筒体的旋流区域内,外嵌旋水芯包括中空的分割筒和多个外嵌螺旋叶片,多个外嵌螺旋叶片位于分割桶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外表面上;内嵌旋水芯,内嵌旋水芯设置在分割筒内远离进液口的一端,内嵌旋水芯包括支撑柱和多个内嵌螺旋叶片,多个内嵌螺旋叶片位于支撑柱的外表面上;其中,冷却液适于通过多个外嵌螺旋叶片进入混合区域,和/或通过分割桶和多个内嵌螺旋叶片进入混合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91698.5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流元件卡板、管板及其适用的热交换装置和固定方法,其中节流元件卡板包括:多个节流元件安装孔,当节流元件卡板进行组装后,节流元件安装孔和传热管的第一端口在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一一对应,节流元件适于在穿过节流元件安装孔后延伸至传热管的第一端口内;多个定位孔,贯穿设置在节流元件卡板中,管板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管板孔,当节流元件卡板进行组装后,定位孔和管板孔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以及多个定位件,定位件适于在穿过定位孔后继续插入管板孔,以固定节流元件卡板和管板。本申请提供的节流元件卡板和固定方法能够在保证传热管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将节流元件可靠固定于传热管内。
-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116348.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253 , G21C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涉及核电厂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其适用于低功耗控制棒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核电厂反应堆堆顶无法实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非能动冷却的问题,取消堆顶原有的风机,可大幅缩减堆顶结构的轮廓尺寸,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顶盖上的围筒,围筒靠近底部侧壁设置多个风门,围筒内设置纵向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内固定通风围板,通风围板位于风门上方且套设在控制棒驱动机构周侧以集中冷却流体,围筒内靠近顶部设置抗震支承结构以对控制棒驱动机构限位,抗震支承结构表面均布有孔洞以提供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围筒顶部敞口设置以在围筒内形成纵向贯通的堆顶冷却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5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969953.8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自然风冷温度场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包含内部流道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外部温度进行仿真,获得若干组不同热载荷下,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热流密度和第一表面温度;建立一体化堆顶组件自然风冷模型,根据得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表面热流密度进行仿真,得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第二表面温度;采用插值法确定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之间的平衡点温度,即为所需的分析结果。基于敏感性分析原理,采用驱动机构单根模型热虹吸和全场模型自然风冷双向耦合分析过程,最终得到驱动机构表面热流密度和温度场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7246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02851.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燃料组件和一种模拟堆芯组件。模拟燃料组件包括:入口均流单元,位于模拟燃料组件的入口,用于均流并防止异物;流量测量单元,位于入口均流单元的下方,用于测量进入模拟燃料组件的流量;阻力件,位于流量测量单元下方;阻力调节装置,位于阻力件下方,用于调节模拟燃料组件的阻力;以及入口均流单元、流量测量单元、阻力件和阻力调节装置一同模拟实堆燃料组件的阻力特性,以使模拟燃料组件的阻力系数与实堆燃料组件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242234.0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上海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索航 , 巢孟科 , 王培培 , 廖卫华 , 吕康 , 严子佳 , 门启明 , 张菲茜 , 廖义涵 , 袁舒梦 , 周全 , 陈俨 , 杨星 , 李晨 , 史志龙 , 张可丰 , 姚彦贵 , 任大峰 , 唐力晨 , 李经怀 , 刘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缠绕管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缠绕管换热器热工水力试验温度测量系统,若干测温装置包括一端固定于缠绕管换热器本体的外壁面不同区域的测温底座,另一端与内螺纹段螺纹连接,并且测温底座与内螺纹段之间设有垫片以实现硬密封,测温底座上开孔,导向管一端穿过开孔延伸到缠绕管换热器本体的内腔室,另一端穿过垫片和内螺纹段延伸到外部,导向管内设有热电偶;测点管支撑件固定于内腔室的内壁面,用于固定导向管端部以进行不同位置的温度测量;由此实现了将热电偶布置在缠绕管换热器的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位置,实现缠绕管换热器内部温度的准确测量,可以为缠绕管换热器的热工性能提供数据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