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冷机环境下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367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57066.4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启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严寒环境中车辆冷启动控制方法。一种柴油机冷机环境下启动控制方法,如同时满足发动机初始水温低于发动机水温阈值,且发动机转速上升的速率低于转速加速度阈值时,启用冷启动控制;所述冷启动控制包括建立数据库,数据库中以发动机初始水温为索引设定喷油提前角最大值、发动机轨压最大值、喷油量最大值;在启动完成前进行如下控制:当前喷油提前角、当前发动机轨压、当前喷油量。本发明以转速加速度为阈值对喷油提前角、发动机轨压和喷油量进行逐步增加,以避免双质量飞轮的共振和启动困难的问题,并在成功启动后对参数进行反馈修正,以获得最优的启动效果,提升了柴油机车辆在严寒环境下的启动性能。

    车辆动力总成的电器网络架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7679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86986.7

    申请日:2015-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整车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开发时电器网络的架构方法。一种车辆动力总成的电器网络架构方法,建立车辆动力总成电器网络架构平台;收集各型号现有车辆的电器网络配置表添加到总的电器网络配置表中;制定待开发车辆的电器网络配置需求表,并将电器网络配置需求表与总的电器网络配置表相比较,得到待开发车辆的电器网络架构方案;对车辆动力总成电器网络架构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新的总的电器网络配置表。本发明在已有的相似车型的电器网络构架方案的基础上,采取融合和冗余吸收的方式应用到带开发新车的电器网络构架中,很好的实现了成熟配置方案的反复运用,缩短开发和验证时间周期,满足整车快速开发的技术要求。

    柴油机冷机环境下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367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611257066.4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启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严寒环境中车辆冷启动控制方法。一种柴油机冷机环境下启动控制方法,如同时满足发动机初始水温低于发动机水温阈值,且发动机转速上升的速率低于转速加速度阈值时,启用冷启动控制;所述冷启动控制包括建立数据库,数据库中以发动机初始水温为索引设定喷油提前角最大值、发动机轨压最大值、喷油量最大值;在启动完成前进行如下控制:当前喷油提前角、当前发动机轨压、当前喷油量。本发明以转速加速度为阈值对喷油提前角、发动机轨压和喷油量进行逐步增加,以避免双质量飞轮的共振和启动困难的问题,并在成功启动后对参数进行反馈修正,以获得最优的启动效果,提升了柴油机车辆在严寒环境下的启动性能。

    车辆动力总成的电器网络架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7679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0686986.7

    申请日:2015-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整车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开发时电器网络的架构方法。一种车辆动力总成的电器网络架构方法,建立车辆动力总成电器网络架构平台;收集各型号现有车辆的电器网络配置表添加到总的电器网络配置表中;制定待开发车辆的电器网络配置需求表,并将电器网络配置需求表与总的电器网络配置表相比较,得到待开发车辆的电器网络架构方案;对车辆动力总成电器网络架构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新的总的电器网络配置表。本发明在已有的相似车型的电器网络构架方案的基础上,采取融合和冗余吸收的方式应用到带开发新车的电器网络构架中,很好的实现了成熟配置方案的反复运用,缩短开发和验证时间周期,满足整车快速开发的技术要求。

    主动控制发动机启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1112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115766.9

    申请日:2015-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一种主动控制发动机启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定主动启停安全条件,满足进入下一步骤,不满足则结束本次控制;判定自动启停条件,并根据判定条件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满足判定条件,进入自动启停模式;不满足判定条件,进入主动启停模式的判定工作,当驾驶员选择执行主动启停模式时,发动机停机进入停机准备工作,并在满足自动启动条件后自动启动发动机;当驾驶员选择不执行主动启停模式时,结束本次控制。本发明主动启停作为自动启停的补充,驾驶员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主动操作方式关闭发动机,而发动机控制器则根据这个特殊操作来决定进入停机后自动启动准备,以保证节油和排放要求。

    主动控制发动机启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1112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15766.9

    申请日:2015-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一种主动控制发动机启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定主动启停安全条件,满足进入下一步骤,不满足则结束本次控制;判定自动启停条件,并根据判定条件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满足判定条件,进入自动启停模式;不满足判定条件,进入主动启停模式的判定工作,当驾驶员选择执行主动启停模式时,发动机停机进入停机准备工作,并在满足自动启动条件后自动启动发动机;当驾驶员选择不执行主动启停模式时,结束本次控制。本发明主动启停作为自动启停的补充,驾驶员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主动操作方式关闭发动机,而发动机控制器则根据这个特殊操作来决定进入停机后自动启动准备,以保证节油和排放要求。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集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634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87113.8

    申请日:2015-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集成方法,首先通过实验获得在运行状态下的发动机舱的气压分布图;然后通过气压分布图找到发动机舱中的低气压区;最后将电池冷却系统中的鼓风机设置在发动机舱内,并使得鼓风机的出风口位于低气压区。本发明通过实验得到发动机舱的气压分布图,将电池冷却系统用的鼓风机设置在发动机舱中,并使其出风口位于低压区域,鼓风机进风口用风道连通到乘客舱内,这种鼓风机进出风口分置的形式充分利用了现有车辆上的空间,并使得电池冷却系统不会对乘员造成噪音影响,也无需再单独配置防水结构,满足了新能源车型对电池冷却的需求。

    车辆传动系统保护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50926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21227.5

    申请日:2015-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系统保护方法。一种车辆传动系统保护方法,报警控制器每间隔转速采样周期采集一次发动机转速数据后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操作,所述报警控制器内设置有计数器:根据判定结果选择进行报警控制器不动作,报警控制器报警或累加超限后报警器报警。本发明采用设定安全条件的方式主动判定双质量飞轮共振的可能性,使驾驶员能够及时根据提示采取提高油门开度、降档或者挂空挡等操作,以此破坏共振条件,避免了双质量飞轮共振的产生;在判定是充分考虑到不同转速下的影响系数,采用加权计算的方式进行累加,提高了判定的准确性,再尽量不影响驾驶的前提下,提高了双质量飞轮的使用寿命,使得传动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车辆传动系统保护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50926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10521227.5

    申请日:2015-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系统保护方法。一种车辆传动系统保护方法,报警控制器每间隔转速采样周期采集一次发动机转速数据后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操作,所述报警控制器内设置有计数器:根据判定结果选择进行报警控制器不动作,报警控制器报警或累加超限后报警器报警。本发明采用设定安全条件的方式主动判定双质量飞轮共振的可能性,使驾驶员能够及时根据提示采取提高油门开度、降档或者挂空挡等操作,以此破坏共振条件,避免了双质量飞轮共振的产生;在判定是充分考虑到不同转速下的影响系数,采用加权计算的方式进行累加,提高了判定的准确性,再尽量不影响驾驶的前提下,提高了双质量飞轮的使用寿命,使得传动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集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6347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0687113.8

    申请日:2015-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集成方法,首先通过实验获得在运行状态下的发动机舱的气压分布图;然后通过气压分布图找到发动机舱中的低气压区;最后将电池冷却系统中的鼓风机设置在发动机舱内,并使得鼓风机的出风口位于低气压区。本发明通过实验得到发动机舱的气压分布图,将电池冷却系统用的鼓风机设置在发动机舱中,并使其出风口位于低压区域,鼓风机进风口用风道连通到乘客舱内,这种鼓风机进出风口分置的形式充分利用了现有车辆上的空间,并使得电池冷却系统不会对乘员造成噪音影响,也无需再单独配置防水结构,满足了新能源车型对电池冷却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