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8626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658469.0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7/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考虑碳减排约束和氢能的综合能源系统中长期规划方法,包括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关键设备的模型;根据所述关键设备的模型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动态长期优化数学模型;求解所述数学模型得到最佳设备配置与碳排放路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方面,从总成本和总碳排放量两个方向入手,建立优化模型,对成本和环境效益进行博弈;另一方面将系统全规划周期设备安装情况进行优化,从而对决策者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438626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658467.1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9/02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热网络与能量枢纽协同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规划将配电网、天然气网和供热网络进行耦合的能量枢纽模型;步骤2:确定能源需求数据,供给侧能源价格、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及能量枢纽中热电联产、电热泵、电制冷、吸收式制冷机和电、热、冷储能设备的基本运行参数;步骤3:建立目标函数,并根据配电网、天然气网、供热网络能源平衡约束以及能量枢纽的运行约束,完成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的建模;步骤4:求解得到多能源系统结构和能量枢纽内的配置容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研究局限于单一规划结构或配置容量的问题,且降低了单一规划造成的成本问题,充分发挥多能源系统的高能源利用率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41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111311602.5
申请日:2021-11-08
IPC: H02J3/00 , G06F18/23213 , G06F18/211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Copula与LSTM的工企用能负荷预测方法,包括:采集待预测工业企业的选定要素实时数据,并输入训练好的LSTM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获得待预测工业企业的预测用能负荷;其中,所述的选定要素的选定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多种类型的工业企业的用能负荷历史数据以及对应时间点的若干种待定要素历史数据,构成样本数据集;2)对样本数据集进行预处理;3)利用K‑Means算法对用能负荷历史数据进行聚类,获得若干个聚类;4)通过Copula算法对聚类与待定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从所有待定要素中选出选定要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精准性高、稳定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2134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566631.6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顾成本与舒适度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内部各设备的设备模型;根据所述设备模型建立兼顾成本与舒适度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所述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优化结果,确定各设备的运行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方面,考虑从运行成本和舒适度两个方向入手,建立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尽可能的同时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另一方面,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求解,并优化各设备的使用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69295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10139.3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交通客流量预测方法,此方法在源数据己完成抽取、重构和数据预处理后,从值机方式分布、航班分布、值机旅客人数分布、客座率、旅客出行特点等方面进行数理统计和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中潜在的变化规律和主要的影响因子,找出能够提高预测精度的关键因素;在客流量的潜在变化规律分析过程中,发现时序变化规律呈现出高度的特征相似性;以短时段每小时的值机客流量为研究对象,在DOW特性的基础上运用分类和协整理论进行时间序列的构建和依赖性分析,提出了带有输入变量的动态回归的ARIMAX模型,来预测航站楼内短时段的值机客流量的人数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094644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33340.5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和微电网管理系统三大模块,微电网管理系统电连接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并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通过两级式逆变器的前级Boost变换器部分连接至直流母线,蓄电池直接连接于直流母线,交直流母线间通过两级式逆变器的后级逆变部分相连,直流充电桩直接挂在直流母线上,交流充电桩与换电站挂在交流母线上,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制氢系统,给加氢站提供氢能。本发明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市电混合供电,使用微电网管理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综合利用各种能源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还可以通过蓄电池及V2G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负载供电保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00937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54139.1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包括,处理模块获取各能源子系统的潮流模型;采集模块获取能源系统结构并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建立电热气耦合设备模型;利用所述处理模块构建涵盖各个能源子系统的综合能源系统潮流模型;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扩展性牛顿迭代法算法获取能源系统节点的参数结果;判断参数结果是否收敛,并根据输出结果判断综合能源系统的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了综合能源系统潮流的统一求解,在耦合设备模型的连接下,将不同能源系统的潮流相互关联,建立联系,能够正确反映各种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安排各机组出力,维持系统整体供需平衡提供支持,保证综合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0946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1233340.5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和微电网管理系统三大模块,微电网管理系统电连接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并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通过两级式逆变器的前级Boost变换器部分连接至直流母线,蓄电池直接连接于直流母线,交直流母线间通过两级式逆变器的后级逆变部分相连,直流充电桩直接挂在直流母线上,交流充电桩与换电站挂在交流母线上,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制氢系统,给加氢站提供氢能。本发明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市电混合供电,使用微电网管理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综合利用各种能源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还可以通过蓄电池及V2G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负载供电保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0093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010354139.1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包括,处理模块获取各能源子系统的潮流模型;采集模块获取能源系统结构并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建立电热气耦合设备模型;利用所述处理模块构建涵盖各个能源子系统的综合能源系统潮流模型;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扩展性牛顿迭代法算法获取能源系统节点的参数结果;判断参数结果是否收敛,并根据输出结果判断综合能源系统的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了综合能源系统潮流的统一求解,在耦合设备模型的连接下,将不同能源系统的潮流相互关联,建立联系,能够正确反映各种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安排各机组出力,维持系统整体供需平衡提供支持,保证综合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66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22687.7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一个综合能源系统;设定对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性资源调度目标;根据所述灵活性资源调度目标提出多个调度方案;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模型,用于对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性资源进行资源评价;基于所述灵活性资源指标体系,利用所述综合评估模型对不同的调度方案进行方案评价,得到各个调度方案的评价等级;根据综合评估模型对调度方案的评价等级,选取最优的方案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灵活性优化规划和灵活性资源调度等提供指导,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