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寿命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05114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1711488316.X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寿命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测电池的历史电池数据;S2、基于时间序列算法并根据所述历史电池数据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电池容量退化模型的状态变量的初值;S3、基于粒子滤波方法并根据所述状态变量的初值对所述电池容量退化模型进行状态跟踪,更新所述电池容量退化模型的状态变量,并根据所述状态变量确定所述待测电池的寿命。本发明中,电池容量退化模型的状态变量的初值基于时间序列算法并根据待测电池的自身的历史电池数据计算获得,在此基础上,通过粒子滤波算法能准确预测待测电池的寿命规律,提高电池寿命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一种自旋式氢气回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4075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383889.6

    申请日:2021-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旋式氢气回流装置,涉及到回流技术领域,包括主动叶轮、离心叶轮、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主管路、回流管路和连接管,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主动叶轮设于第一壳体内,离心叶轮设于第二壳体内,主动叶轮与离心叶轮之间传动连接,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主管路,第一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出口,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回流管路,连接管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本发明中,通过主管路中的气流来推动主动叶轮旋转,主动叶轮带动离心叶轮旋转,产生吸入力来保证回流管路中的气流汇入主管路供给电堆使用;在结构上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源,比单纯的气流产生吸力的方式更加可靠;可以解决固定式引射器在低功率状态下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种空气冷却燃料电池发电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8694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98655.7

    申请日:2021-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的两侧设置有通风孔,至少一组电池电堆设置于箱体内,且电池电堆分别与两侧的通风孔连通,电池电堆与通风孔之间设置有过滤模块、加热模块以及散热模块,此外电池电堆的一侧设置有氢气入口以及氢气出口,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器,连接器与DC/DC变换器电连接,氢气供应和循环系统设置于箱体内,且氢气供应和循环系统分别与氢气入口、氢气出口连通,控制器设置于箱体内,且控制器与加热模块、散热模块以及DC/DC变换器电连接。该空气冷却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结构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块化布置,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发电需求。

    燃料电池的空压机的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14909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0999528.7

    申请日:2019-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空压机的测试系统,包括空压机的前端管路、控制系统、传感器组和若干执行元件;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和NI控制器;前端管路的结构与空压机工作于车用燃料电池系统中时的对应结构相同;传感器组用于检测测试系统中预设位置处的温度、压力和流量;工控机用于通过设定测试程序向NI控制器发送测试指令,NI控制器用于根据测试指令控制空压机以及执行元件执行动作以模拟空压机的工作工况,NI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温度、压力和流量并进行处理,以得到空压机的测试数据。本发明提供的燃料电池的空压机的测试系统能够完整测试空压机的性能,能够灵活的变更测试方案,测试功能可进一步扩展和升级,能够满足不同工况的测试需求。

    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49280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17065.5

    申请日:2019-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及装置,该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堆、空气子系统、氢气子系统、冷却子系统、储热子系统;所述冷却子系统包括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冷却通道;所述储热子系统包括:承压水箱和循环水泵,所述承压水箱连通于所述冷却通道,所述循环水泵使得所述承压水箱和所述冷却通道之间形成水循环。该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及装置利用储热子系统接收并储存了冷却子系统从空气子系统和氢燃料电池电堆获得的热量,从而对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的热量进行了有效收集和利用,减少了碳排放。

    一种液位平衡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8966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43478.9

    申请日:2016-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位平衡系统,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所述全钒液流电池包括:电池堆;正极电解液罐,用于储存正极电解液,并连接所述电池堆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负极电解液罐,用于储存负极电解液,并连接所述电池堆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其中,所述液位平衡系统包括:检测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正极电解液罐及所述负极电解液罐;调整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及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检测单元及所述调整单元。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针对造成液位差变化的主要原因对现有液流电池系统进行改进,不仅能够快速恢复正负电解液罐的液位平衡状态,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设备维护方便以及自动化程度高。

    流体通道、包含该流体通道的端板以及包含该流体通道的电堆

    公开(公告)号:CN1147592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365427.6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通道、包含该流体通道的端板以及包含该流体通道的电堆,所述流体通道用于供冷却介质流通,所述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包括沿所述分流部周向的分流面,所述分流面与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向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且小于90°。通过在流体通道内设置分流部,冷却水在流体通道内流动时,分流部上的分流面可以对杂乱的水流进行梳理,并调节水流的方向,使得流体通道内各位置的冷却水的流量均衡,避免形成湍流,进而使各出口的冷却水分布更均匀,流向各出口的冷却水流速大小基本相同,从而提高对电堆的冷却效果。

    液冷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646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249009.1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液冷燃料电池热电联产技术领域。液冷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通过储热装置、流量分配装置、第一动力装置、换热装置、电堆及第二动力装置形成三条液路,分别为换热液路、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其中,控制模块通过流量分配装置调节具有不同水温的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中的储热水以控制换热液路中冷却液的入堆温度。本发明相对于通过控制第一循环泵的转速调控入堆温度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并且液冷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锂电池动力电源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757929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42650.7

    申请日:2017-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动力电源系统及车辆,其中锂电池动力电源系统包括:高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监控系统和对外接口;所述高压电路包括至少一锂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锂电池模组连接,用以监测所述锂电池模组的运行参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与所述对外接口连接,用以将所述运行参数传输至所述对外接口;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与所述监控系统连接,用以将所述运行参数传输至所述监控系统。本发明弥补了现有的锂电池动力电源系统大多局限于单支路的拓扑结构会导致单支路故障影响整个系统使用、系统的可用性较差的缺陷,具有快充性能,集机械、电、热于一体,确保系统安全、高效、长寿命的运行。

    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07565190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42712.4

    申请日:2017-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包,用于冷却位于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装置、主风道和多个支风道,所述冷却装置的冷风出口通过所述主风道与多个所述支风道相连通,所述支风道伸至所述电池模组的侧边,所述支风道面向所述电池模组的表面设有多个出风孔。该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包,通过设置主风道、支风道,可以将冷风输送到指定部位,来解决冷风的均匀传输问题,以使电池箱内的多个电池模组能够达到同等的冷却效果,提高电池模组的寿命和系统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