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4969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228564.X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G01N3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环境修复工程中残留过硫酸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待检测样品,将所述样品制备成待检测试样;步骤S2:向所述待检测试样中加入还原剂溶液,以使所述待检测试样的电位稳定在第一预定值,并记录所述还原剂溶液的浓度C0和体积V0;步骤S3:采用氧化剂标准溶液对所述待检测试样进行滴定,并记录滴定过程中所述待检测试样的氧化还原电位,直到所述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值稳定,获取在所述氧化还原电位值突跃时消耗所述氧化剂标准溶液的体积V1,其中所述氧化性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为C1;步骤S4:计算所述待检测试样中的过硫酸盐的摩尔浓度。根据本发明,测量出了待检测样品中过硫酸盐的含量,检测结果准确,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0749695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228532.X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G01N3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环境修复工程中残留药剂的方法。所述药剂包括过氧化氢和过硫酸盐,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待检测溶液;步骤S2:采用第一氧化剂标准溶液对待检测溶液进行滴定,获取在所述滴定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值发生第一次突跃时消耗第一氧化剂标准溶液的体积V1;步骤S3:向待检测溶液中加入还原剂溶液,充分反应,以使待检测溶液的电位稳定在第一预定值以下;步骤S4:采用第二氧化剂标准溶液对待检测溶液进行滴定,获取在滴定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发生第二次突跃时消耗第二氧化剂标准溶液的体积V;步骤S5:分别计算待检测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和过硫酸盐的摩尔浓度。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同时检测过氧化氢和过硫酸盐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42986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1026341.8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C02F1/72 , C02F7/00 , C02F1/78 , C02F101/30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有机污染地下水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循环井,所述循环井布置在污染区域,所述循环井包括内井和外井,所述外井顶部通过密封盖密封设置,所述内井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井内侧由管道构成的第一内井和第二内井,所述第一内井底部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外井底部并且所述第一内井顶部向上延伸至穿过所述密封盖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内井底部位于所述外井的液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内井顶部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密封盖与外部连通;曝气处理系统和氧化处理系统。根据本发明,对受氯代烃类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地下水进行原位曝气和原位氧化二级复合修复,解决了普通原位地下水修复成本高、抽出处理二次污染大、修复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706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03336.2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B01J19/22 , B01F27/90 , B01F27/93 , B01F27/95 , B01F27/83 , C10J3/48 , C10J3/72 , C09K17/02 , C09K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质与煤耦合制备炭基土壤改良剂的装置,装置包括烘焙箱、秸秆碎料槽、煤粉槽、添加剂槽、水槽、混合总管、搅拌罐、增压泵、气流床气化炉、活化床,秸秆碎料槽、煤粉槽、添加剂槽、水槽均连接至混合总管,混合总管连接搅拌罐进料口,搅拌罐出料口连接增压泵,气流床气化炉包括炉体以及炉体上伸出的炉进料口、残渣口和煤气口,炉进料口连接增压泵,残渣口连接活化床,烘焙箱用作将秸秆烘焙预处理,秸秆烘焙预处理后研磨粉碎置入秸秆碎料槽内。搅拌罐包括罐体、电机、主轴、公转架、自动轮、被动轮、导盘,主动寻找水煤不均匀位置的主动轮和径向位置往复移动的被动轮,提高水煤浆混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0287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79622.6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C08F120/56 , C08F8/34 , A62D3/33 , A62D101/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复合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重金属复合螯合剂由酰胺基团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C=S的π电子形成的共轭体系,该特征由以下步骤实现:(1)将聚丙烯酰胺、NaOH、水混合,搅拌均匀;其中丙烯酰胺的摩尔数为NaOH摩尔数的0.8‑1.6倍,聚丙烯酰浓度为1%‑3.5%;(2)将步骤(1)中混合液加热至60‑80℃持续0.5‑3小时;(3)冷却至30‑45℃,滴加二硫化碳,滴完后搅拌5‑12小时;(4)得到褐色透明溶液,冷却至室温得重金属螯合剂的水溶液。本发明提供的重金属复合螯合剂对电厂飞灰处理效果可达到填埋入场标准要求;制造工艺简单,价格较低,具有普适性、快速反应性及长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27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18242.2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作法形成水下防渗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防水毯卷材;将所述防水毯在水面展开;在展开过程中,在所述防水毯上安装浮块,以使所述防水毯铺设在水面上;将所述防水毯的一端锚固在待铺设区域;去除所述浮块,以使所述防水毯下沉至水底。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逆作法形成水下防渗层的方法,通过将防水毯在水面展开,并利用浮块使所述防水毯铺设在水面上,然后去除浮块以使防水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沉至水底,实现了在有水环境中施工形成水下防渗层,避免了抽干水体和挖掘底泥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2775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398892.7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光大环境修复(江苏)有限公司 ,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抽真空装置将微波隧道窑抽真空,并启动微波隧道窑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加热,使得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脱附,处理后的土壤通过陶瓷传动装置进入高频振动筛,通过高频振动筛实现土壤粗细颗粒分离,通过横向导气笼和竖向导气笼快速吹脱出土壤粗颗粒中残留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细颗粒进行淋洗。本发明提高了有机污染土壤的热脱附效率,大大降低了热脱附过程的温度,节约了能耗,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补充修复,提高修复质量,且可实现污染土壤中超标重金属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242986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026341.8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C02F9/04 , C02F101/30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有机污染地下水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循环井,所述循环井布置在污染区域,所述循环井包括内井和外井,所述外井顶部通过密封盖密封设置,所述内井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井内侧由管道构成的第一内井和第二内井,所述第一内井底部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外井底部并且所述第一内井顶部向上延伸至穿过所述密封盖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内井底部位于所述外井的液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内井顶部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密封盖与外部连通;曝气处理系统和氧化处理系统。根据本发明,对受氯代烃类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地下水进行原位曝气和原位氧化二级复合修复,解决了普通原位地下水修复成本高、抽出处理二次污染大、修复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5664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0723497.2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应用于河道断面修复的微生物治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微生物菌液扩培、S2:微生物吸附、S3:吸附装置的内部安装以及放置、S4:微生物菌液喷洒、S5:检测、S6:分析调节;本申请通过以已筛选出的复合菌剂(包括各种菌株,如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拉乌尔菌,假单胞菌,光合菌,芽孢杆菌等)为菌源,扩培后喷洒在装有吸附装置的河道中,净化河水中的超标污染物。这种河道治理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9431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1343091.X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IPC: C02F3/34 , C02F7/00 , C02F101/32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染地下水控制治理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将空气曝气与传统的超微泡沫进行创新应用于有机污染地下水中,并结合控制地下水流动的PRB垂直防渗墙的管控措施,为挥发性有机污染地下水地块以安全利用为目的管控,提供一种低成本、绿色环保、高效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态治理系统和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