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21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09583.1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格氏乳杆菌JM1酸化啤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称取麦芽,粉碎,以1:4的麦芽与水的质量比例,67℃下糖化60min,糖化后,过滤麦芽汁,并用76~78℃洗糟水进行洗糟,获得待酸化麦芽汁;S02,在洗糟结束后,将待酸化麦芽汁降温至37℃,以3.5×106CFU/mL接种低聚半乳糖包封格氏乳杆菌JM1,酸化到pH为3.66±0.03,获得低聚半乳糖包封格氏乳杆菌JM1酸化后样本AG。本发明的酸化啤酒,酸化时pH下降速率最快,并且格氏乳杆菌JM1的菌数最高,缩短了麦汁的酸化时间,并且整体上增加了啤酒的果香和花香。
-
公开(公告)号:CN118370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26416.3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格氏乳杆菌JM1的发酵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高溶解性葛根豆粉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1∶10g/mL混合,获得混合液,加入相当于混合液4wt%的复合益生元,复合益生元为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2:2:1的质量比,震荡混匀后接种格氏乳杆菌JM1,格氏乳杆菌JM1的总活菌数为1×107CFU/mL,在37℃下发酵,直至发酵终点pH为4.50±0.05,即得。本发明对新型豆乳未来对于继续研究体内抗氧化活性奠定了基础。本发明通过测定豆乳中钙含量,研究发现添加复合益生元协同格氏乳杆菌JM1及豆粉中葛根,显著提高豆乳中钙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31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253367.9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18 , C12Q1/689 , G01N33/569 , C12R1/19
Abstract: 一种基于核酸外切酶Ⅲ辅助扩增的可视化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利用传统微生物学等检测致病菌方法中存在操作复杂,时间长和仪器设备昂贵等问题,实现大肠杆菌O157:H7现场可视化检测,本发明先用磁珠富集菌,再进行核酸外切酶Ⅲ循环扩增,扩增出的单链DNA含有G‑triplex序列,与氯化血红素结合后,可催化TMB和H2O2变成蓝色。本发明可以快速高效的捕获大肠杆菌O157:H7,不涉及核酸提取复杂繁琐的过程,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较短,成本低廉等优点。为实现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提供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41088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1661014.4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菌株及其蛋白酶的制备方法,属于乳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获得一株分泌耐热蛋白酶的蜡样芽孢杆菌,对实验室现有的50株分离自原料乳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筛选,结果发现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C58可产生耐高温蛋白酶,该菌株产蛋白酶的活力约为24.6U/mL,在70℃30min和100℃10min耐热性实验中相对酶活力分别为81.97%和40.98%。经过纯化鉴定后表明该蛋白酶为ProteaseHhoA。本发明所述蜡样芽胞杆菌具备原料乳中芽孢杆菌的重要特征,且该菌株的来源为原料乳,可以用于蜡样芽孢杆菌对乳及乳制品的危害及控制办法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7551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94108.6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 , C12Q1/6844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级联链置换反应检测E.coli O157:H7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组合不同的放大方法获得的级联扩增法成本较高,需要繁琐的多步骤操作的问题。所述基于级联链置换反应检测E.coli O157:H7的方法采用适配体功能化磁珠来识别E.coli O157:H7,从而使得与适体互补的DNA掉落并触发三重级联链置换扩增以形成大量的G‑四链体,最后利用硫磺素T在插入G‑四链体后能够产生显著的荧光增强来实现荧光信号的输出完成检测。本发明提供的检测E.coli O157:H7的方法实现了简单、快速、灵敏、低成本地对E.coli O157:H7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检出限低,可用于检测复杂食品基质中的E.coli O157:H7污染,尤其是乳制品中的E.coli O157:H7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6162570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047780.4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1/10 , A61K35/747 , A61P1/14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益生菌组合物包括活菌数比值为1:2的包埋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JY062和包埋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JM1,益生菌组合物的活菌数至少为1010 CFU/g。本发明通过益生菌组合表现出优于单菌株的作用效果。同时为了促使益生菌在胃肠道更有效的定植和增殖,进一步对益生菌组合物进行包埋保护,使其在胃肠道稳定的发挥作用。由此通过本发明提供可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益生菌组合物,为后续益生菌在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功能性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提供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7163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24874.0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44 , C12Q1/689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催化发夹自组装等温扩增技术结合免疫磁珠捕获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目前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技术时效性差、灵敏度低、特异性差、操作复杂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所述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是利用链霉亲和素磁珠‑大肠杆菌O157:H7适配体‑适配体互补链特异性捕获大肠杆菌O157:H7,再利用催化发夹自组装等温扩增技术实现对G‑四链体信号的放大,利用G‑四链体与氯化血红素结合后所具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使溶液显色,并根据颜色信号的强弱实现对液态乳中大肠杆菌O157:H7数量的测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2541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447286.9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A61K35/747 , A61P19/06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亚种(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subsp.paracasei)JY092,副干酪乳杆菌亚种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08月20日,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2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亚种在制备治疗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风的药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副干酪乳杆菌亚种,对肌苷及鸟苷具有高效降解作用,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可在胃液中存活;同时具备耐受人体正常胆汁浓度的能力。该副干酪乳杆菌亚种,能顺利到达肠道并在肠道中存活是其发挥益生功能的关键,JY092适宜在饭后服用,以便使其能更好发挥降尿酸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4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13365.7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 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12P19/04 , A61K35/747 , A61K31/715 , A61P3/04 , A61P3/10 , A61P1/16 , A23L33/135 , A23L29/30 , C12R1/25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乳杆菌J26组合物、制法和在减肥产品中的应用,组合物包括按照质量比例1:1复配的植物乳杆菌J26与副干酪乳杆菌JY56胞外多糖。副干酪乳杆菌JY56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1月21日,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988。本发明减低由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体重,显著降低肥胖小鼠血清和肝脏中TC、TG、LDL‑C和GLU的含量,降低肥胖小鼠血清中的ALT、AST、TNF‑α、IL‑6、IL‑1β和IFN‑γ含量。减轻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缓解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553728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279263.1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植物乳杆菌J26发酵的蓝莓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蓝莓鲜果,在热水中进行烫漂灭酶处理;步骤二,将热处理后的蓝莓进行匀浆处理后,7‑15min超声处理,其后按质量百分比0.01‑0.05w/w加入果胶酶,获得蓝莓果汁。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一种添加植物乳杆菌J26发酵的蓝莓酒的制备方法获得的蓝莓酒。本发明经过烫漂灭酶、超声以及果胶酶处理后,在蓝莓汁中接种植物乳杆菌J26预发酵,再接种酵母,25℃主发酵10d,12℃低温发酵15d,使得制作的蓝莓酒总酚、总花青素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酵母发酵组和商业酒,且酒体中具有活的益生菌,活菌数可达到9.3×106CFU/mL。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