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卷后冷却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2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199727.5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热轧卷后冷却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傅里叶定律,得出导热微分方程,通过分离变量法及本征函数法求解导热微分方程,并得到级数展开的温度场解析式,再代入边界条件,在拟定任意初始时刻温度分布的情况下,由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解得温度场表达式中的待定系数,得出完整解。这种基于数学物理方法的方法,与传统的有限元建模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得出热轧卷后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结果,并且在结果精度方面表现较为准确,为热轧卷后冷却过程的温度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

    一种基于带钢纵切侧弯的初始残余应力分布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95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66203.9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带钢纵切侧弯的初始残余应力分布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带钢的几何尺寸参数、力学性能参数和纵切后的切条尺寸参数和切条变形参数;步骤2:设定带钢初始残余应力分布函数的基本形式;步骤3:根据力平衡和力矩平衡关系建立带钢初始残余应力函数方程组;步骤4:将步骤1中的参数带入带钢初始残余应力函数方程组,求解带钢初始残余应力分布函数中的未知系数,确定带钢初始残余应力分布函数。基于带钢纵切后的侧弯变形情况,确定最大侧弯量,从而根据平衡关系预测出带钢的初始残余应力,为生产过程中残余应力改善提供指导。

    轧后冷却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及等效换热面积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374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64477.7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后冷却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及等效换热面积的确定方法,涉及热轧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热连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的关键生产工艺参数及带钢的几何参数和热物性参数;确定带钢上下表面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和对应等效换热面积的取值范围,构成搜索空间;在搜索空间中随机选取多组带钢上下表面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和对应等效换热面积的参数组合作为求解问题的可行解;将带钢沿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样本,并将轧后冷却过程的三维传热简化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传热问题,建立一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并求解获得所有带钢样本的终冷温度,并计算该组可行解的适应度;进而得到轧后冷却过程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及其对应的等效换热面积。

    轧后冷却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及等效换热面积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3748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64477.7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后冷却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及等效换热面积的确定方法,涉及热轧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热连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的关键生产工艺参数及带钢的几何参数和热物性参数;确定带钢上下表面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和对应等效换热面积的取值范围,构成搜索空间;在搜索空间中随机选取多组带钢上下表面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和对应等效换热面积的参数组合作为求解问题的可行解;将带钢沿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样本,并将轧后冷却过程的三维传热简化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传热问题,建立一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并求解获得所有带钢样本的终冷温度,并计算该组可行解的适应度;进而得到轧后冷却过程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及其对应的等效换热面积。

    一种针对轧后冷却过程的多目标实时自适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69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18393.7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针对轧后冷却过程的多目标实时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将整个轧后冷却区划分成多个冷却段并引入多个热流密度自适应系数;步骤2:建立带钢冷却过程的传热方程并将热流密度自适应系数引入传热方程;步骤3:当带钢进入冷却区后,每隔固定时间步长创建新的带钢样本,并更新冷却区内所有带钢样本的状态;步骤4:当某带钢样本通过某高温计后,根据该带钢样本的实测温度与计算温度偏差进行实时自适应计算,更新对应冷却段的热流密度自适应系数;步骤5:当某带钢样本通过卷取高温计后,删除该带钢样本;步骤6:重复步骤3到步骤5,直至带钢尾部通过卷取高温计,计算结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