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627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762305.6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13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理论辅助多智能体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灵敏度修正的损伤检测理论模型,建立导师指导动作生成器;在若干虚拟损伤分布下填充经验回放池;从经验回放池中采用自适应性经验回放机制进行抽样,训练学生动作网络使得其输出逼近导师指导动作生成器;引入真实传感器数据,并根据理论模型生成相应的虚拟损伤任务,同时训练动作和评论网络;根据概率模型逐渐降低导师指导动作生成器的参与概率,逐渐网络由学生动作网络主导;在训练过程中评估模型指标,根据指标采取模型的更新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引入了理论辅助机制和自适应性经验回放机制,因此收敛率高、计算效率高、鲁棒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8651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26154.X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V20/17 , G06V20/10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20/70 , G06F17/16 , G06T7/11 , G06T7/136 , G06N3/126 , G06T7/13 , G06T5/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砌体建筑遗产残损识别与定位方法,首先,基于航拍图片信息,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学习砌体建筑遗产的典型残损病害形态与位置特征,实现残损病害的自动化、智能化识别;其次,针对航拍图片信息特点对目标识别网络YOLOv5n进行改进,实现具有更高检测精度、更快检测速度的Improved‑YOLOv5n;然后,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OTSU多阈值图像分割算法对残损进行分割,能够获得清晰的损伤边缘;最后,采用靶标法排除不利于残损边缘几何定位的干扰因素,最终得到残损边缘在所在平面内的真实物理位置以及几何信息。本发明的残损识别与定位方法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检测网络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9713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0187285.3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便射钉式木材腐朽检测仪器及评估方法,包括壳体组件以及钢钉,还包括:弹射机构,通过限位圆筒与壳体组件连接,用于对钢钉提供冲击动力;冲击组件,通过直线轴承与壳体组件连接,用于对钢钉进行撞击;以及限位组件A,与弹射机构连接,用于对弹射机构进行限位处理;本发明能够以恒定冲量将钢钉射入待测木材以及完好木材内,并通过二者射入木材的钢钉距离以及相关参数对木材腐朽程度进行推测,以实现对不同树种、含水率及生物影响因素下的木构件腐朽程度进行检测评估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64208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66539.3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方截面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的预测方法,该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改进的内力拱桁架模型,确定梁受剪平衡表达式;S2:求解裂缝角;S3:拱倾角;S4:求解箍筋拉力;S5:求解混凝土压杆压力;S6:求解内力拱剪力;S7:求解下部受拉钢筋拉力;S8:求解上部混凝土压力与微裂缝粘聚力;S9:通过各子项进行综合求解,得出方截面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本发明考虑了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以及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同时在计算公式中考虑了尺寸效应和临界裂缝的影响,因此计算精度较高;本发明可以对方截面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做出评估,为科学评估方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81554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086214.4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仿水刷石混凝土栏杆施工工艺,具体步骤为,立柱、扶手和栏片均采用硅胶模开模,配置钢筋笼和钢板后进行加压注浆,饰面板与栏片进行整体浇筑,立柱底部钢板与人行道预留钢板进行焊接,扶手与立柱机械连接,然后对立柱孔采用灌浆料浇筑密封;栏杆地栿为现场浇筑,绑扎钢筋从立柱底部预留穿孔贯穿,现场浇筑形成整体,拼装完成后,对于接头位置存在的缝隙和空洞,采用结构胶填充。本发明有益效果:节约施工时间的同时,解决不具备现场浇筑的工程限制,且利用水刷石材质一次浇筑而成,能够使得面层与结构层粘结性更好,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结合性,更加绿色环保、施工快捷,并使得面层呈水刷石面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630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485012.8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古建筑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加固榫卯节点装置,木梁通过榫卯节点与木柱相连接,木梁通过钢板一与加固装置相连接,木柱通过钢板二与加固装置相连接。加固装置由两块对称的木质雀替状木板、形状记忆合金板、碳纤维筋、构件一以及构件二组成,其中形状记忆合金条两端分别通过对拉螺栓与钢板一、钢板二相连接,两条碳纤维筋两端分别插入铁艺构件一、铁艺构件二中固定住,两块对称的木质雀替状木板相互拼合并将以上各构件包裹其中。该加固方法在用形状记忆合金条保证了榫卯节点的半刚性的同时,通过碳纤维筋限制梁柱之间的过大位移,从而起到抗连续倒塌的作用,并能实现变形后节点的自动复位,进而增强榫卯节点的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6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721413.9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动接触对生成策略的斗拱水平低周特性的非线性评估方法、介质,通过自动接触对生成策略,确定斗拱结构中各几何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基于确定的接触关系,结合斗拱材料特性,确定应力应变关系:依据塑性力学理论和相关准则确定屈服行为、塑性应变;依据损伤力学理论确定失效模式,进而定义损伤演化方程并修正损伤,以准确评估材料损伤情况;基于对材料特性的分析结果,获取一致切线刚度矩阵和雅阁比矩阵,完成斗拱在水平低周特性下力学性能的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有效捕捉到斗拱在低周反复受力过程中的损伤演化与位移模式;滞回总体包络面积、割线刚度误差、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滞回耗能和弹性恢复能误差均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410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05157.3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子结构技术的典型城门楼损伤数值模型生成方法,首先,进行三维激光扫描、现场振动测试和材料性能测试,得到了典型城门楼的点云数据、振动数据和材性数据,根据三维点云数据,建立典型城门楼的结构计算模型。而后,采用环境模态分析方法识别典型城门楼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的响应数据获得了结构的模态参数,依据设置的整体结构损伤系数,求解整体结构的损伤灵敏度并对损伤系数进行更新。然后,依据构件的损伤系数排序结果将严重损伤构件选为子结构,依据设置的子结构损伤系数,求解模态参数关于子结构损伤的灵敏度矩阵并采用高斯‑牛顿法,对子结构的损伤系数进行更新,得到考虑子结构损伤的损伤系数。最后,依据损伤系数更新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得到考虑累计初始损伤导致材料力学退化的典型城门楼数值模型。本发明的数值模型生成方法采用了自动化、信息化的智能更新方式,通过基于子结构方法的损伤更新确保所生成损伤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
-
公开(公告)号:CN11518713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932560.5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 , G06Q50/08 , G06T17/00 , G06N3/08 , G06K9/62 , G06F30/28 , G06F16/22 , G06F16/215 , G01D21/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监测的传统民居运行阶段碳排量核算方法,属于建筑能耗及碳排量核算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传统民居数字模型并完成空间划分与监测选点;确定动态监测的数据内容及处理方法;监测居民的实时位置,确定影响民居碳排放的相关物理环境的时空分布,并确定居民对于碳排放的生活习性,得出民居需要设备调节环境的时空分布;获取相关调节设备的单位能耗;根据得出的民居需要设备调节环境的时空分布和相关调节设备的单位能耗,确定传统民居能耗量的时空分布;获取传统民居运行阶段碳排放总量结果并与建立的传统民居数字模型平面融合,实现图形化展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