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08675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24102.7
申请日:2012-10-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常州德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IPC: A61L31/10 , A61L31/08 , A61B17/0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31/148 , A61B17/11 , A61B17/1114 , A61B2017/00004 , A61L31/022 , A61L31/088 , A61L31/10 , C08L67/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吻合器用可吸收缝钉,由医用可降解镁合金丝材加工而成的缝钉本体、附着在镁合金丝材表面的可降解生物陶瓷薄膜底层、用于封孔处理的可降解高分子表面层组成。表面可降解陶瓷涂层与高分子薄膜形成的双层保护以及有机涂层对无机陶瓷涂层表面的封孔效应能有效改善吻合器用可吸收缝钉耐腐蚀性能,控制缝钉的降解速度,本发明在体内环境下能被完全降解吸收,同时,在术后的早期阶段又具有必需的耐酸或耐碱腐蚀性能,能抵抗胃内强酸环境的早期腐蚀破坏,适用于人体内各种手术尤其是消化道手术后吻合缝合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49855.3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G01N17/00 , G01N21/88 , G01N35/04 , G06T7/00 , G06T17/00 , G06T7/187 , G06T7/62 , G06V20/69 , G06V10/82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批量化检测的金属耐腐蚀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多孔样品板中批量化放置多个待检测金属样品,进行腐蚀浸泡实验,得到待检测的腐蚀后样品,并进行失重实验,记录腐蚀速率;S2:将待检测样品板进行自动化样品递送,同时使用高分辨率相机与体式显微镜对腐蚀样品进行自动化批量拍摄,得到二维切片图像;S3: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对腐蚀图像进行识别预测,合成三维模型,推断腐蚀速率和腐蚀百分比;S4:结合S1中得到的腐蚀信息和S4中得到的腐蚀信息,对每个样品进行综合打分评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提供定性分析,还结合失重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对金属耐腐蚀性的全面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4539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365763.X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梯度可降解带线锚钉及其制备方法,载药梯度可降解带线锚钉包括互相连接的下锚杆、上锚杆,上锚杆远离下锚杆的一端周向设置载药螺纹外层,上锚杆与载药螺纹外层通过医用缝合线相连,医用缝合线用于与软组织和固定物固定连接;下锚杆由可降解生物活性金属和聚合物制成,上锚杆由可降解生物活性金属、聚合物、生物活性药物制成,下锚杆中的可降解生物活性金属的含量低于上锚杆中的可降解生物活性金属的含量;载药螺纹外层由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聚合物、疏水性药物复合而成。本发明在末端外构建载药抗菌外层,通过设计含有可降解碱性金属和生物活性药物的梯度带线锚钉,实现对骨软骨组织再生的靶向位点特异性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21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45720.7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B23Q3/18 , B23Q17/22 , B23Q15/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中心转轴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底板、第一直线导轨、底座、支撑壳体、第一滚珠丝杠装置、第二滚珠丝杠装置以及升降柱;支撑底板上部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支撑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杠装置;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滚珠丝杠装置,第二滚珠丝杠装置与支撑壳体连接;第一滚珠丝杠装置与升降柱连接;升降柱与机械加工中心转轴的驱动机构连接;第一滚珠丝杠装置中的滚珠丝杠的导程大于第二滚珠丝杠装置中的滚珠丝杠的导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高效率以及高精度的控制刀具下降的高度,并且还能够对转轴的位置进行监测,在转轴发生偏移时,能够及时发现,从而保证后续零件的加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691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88747.7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B25J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零部件抓取机械手,包括安装外框,安装外框的两侧安装有升降驱动结构,升降驱动结构的下端设计有镜像抓取结构,安装外框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定位结构,移动定位结构的两侧安装有横向夹持结构,横向夹持结构的下端卡接有支撑固定结构,横向夹持结构之间安装有移动支撑杆,通过升降驱动结构,快速的调整镜像抓取结构的工作高度,提高装置对零件操作的灵活性,且使用镜像抓取结构快速对适应不同规格零件进行抓取固定,通过横向夹持结构与支撑固定结构,将装置与外界不同规格的移动支撑杆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与稳定性,通过移动定位结构推动装置进行快速的移动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20346.3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吸水透气的皮肤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皮肤伤口敷料由间隔排布的疏水梯度复合层和亲水梯度复合层组成,疏水梯度复合层为负载可降解金属微纳米粒子的聚合物纤维膜,亲水梯度复合层为负载可降解聚电解质的聚合物纤维膜;该制备方法是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可降解金属微纳米粒子和聚电解质分别溶于可降解聚合物溶液中,按顺序静电纺丝获得具有梯度结构的伤口敷料,所述伤口敷料同时具有抗菌消炎、定向引导吸水和透气的功能,达到促进伤口愈合、避免积液和感染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8089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04212.7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23K35/26 , B23K31/02 , B23K37/00 , B23K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基六元合金焊片及其焊接方法,Zn基六元合金焊片,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物质:4.5~5.5wt.%Mg,4.5~5.5wt.%Al,0.5~1wt.%Mn,0.5~1wt.%Zr,1.0~1.5wt.%稀土元素,余量为Zn。稀土元素为Ce、Y、Er、Gd中的一种或多种。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焊镁合金母材表面进行打磨,清洗,烘干,得到待焊镁合金母材;按照装配次序装配到SPS烧结炉内的石墨垫片上;调整焊接压力,抽真空,先达到340~350℃,保温,随后匀速降温至90~100℃,最后水冷降温至室温。本发明减少焊接产生的内应力,实现镁合金无变形焊接,整体焊合率达99%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65284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01233.8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C12N5/0787 , C12N5/0786 , C12N5/0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肠道免疫共培养模型及培养方法,肠道免疫共培养模型包括第一培养室、第二培养室、第三培养室、第一半透膜和第二半透膜;所述第一培养室嵌设于所述第二培养室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培养室嵌设于所述第三培养室的内侧;所述第一培养室的底部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半透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培养室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培养室的底部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半透膜固定于所述第二培养室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半透膜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半透膜的孔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能够重建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肠道免疫共培养模型的生理相关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9964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22751.5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C12M1/34 , C12M1/38 , C12M1/36 , C12M1/00 , C12Q1/68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透镜成像的数字PCR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温模块、微孔阵列PCR芯片、光锥、CMOS芯片和数据采集卡五个模块;控温模块位于微孔阵列PCR芯片的上方;微孔阵列PCR芯片位于光锥的上方;光锥位于CMOS芯片的上方;CMOS芯片和数据采集卡相连;微孔阵列PCR芯片放在光锥上并通过导热硅胶垫与控温模块结合。本发明提出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无透镜成像技术构建一体化、小型化数字PCR系统,将大大降低数字PCR的复杂度和成本,有利于数字PCR系统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76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50185.2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改性抗菌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后通过高频脉冲让不锈钢表面在含有抗菌介质的含氟溶液中制造高活性沉积孔洞,同时沉积纳米银颗粒,得到抗菌效果良好的抗菌不锈钢。本实验方法简单高效的将纳米银嵌入式沉积在制备的孔洞中,纳米银抗菌效果良好,同时由于不易被摩擦到,因此抗菌效果良好,该方法只对表面改性,因此需要的银含量较低,降低了工艺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