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01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54645.X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腔室结构的仿生微流控骨芯片模型及骨芯片构建方法,模型包括:骨芯片模型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的细胞培养及可植入器械放置腔室、进液口、进液流道、出液口和出液流道;进液流道的入口与进液口连通,进液流道的出口与细胞培养及可植入器械放置腔室连通;出液流道的入口与细胞培养及可植入器械放置腔室连通,出液流道的出口与出液口连通。本公开的模型模拟植介入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在植入体内后的场景,可以研究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降解过程和机理,以及降解产物对组织器官的生物学效应及影响机制。这一发明可以用于在生物医学工程中骨形成和骨修复形成机制研究,以及可降解金属等医疗器械及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152915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010353321.5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鼻窦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预设的热塑性可降解聚合物,采用3D打印技术将热塑性可降解聚合物在XOY平面打印出薄片,将薄片绕预设的基准轴卷曲成环状结构,预固定后对环状结构进行热处理定型,获得中空支架,在中空支架的表面形成多孔药物担载层,对多孔药物担载层进行封孔处理,以得到鼻窦管支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不受熔融沉积型3D打印机仪器精度的限制,保证了支架每个部位成型条件的一致性,以致支架具备良好的弹性,并且可有效地防止了支架在部署过程中从基体中逸出和后续的药物突释,同时也避免了药物担载量不足的问题,以达到防止鼻腔肉芽组织增生长入鼻腔空间造成二次阻塞等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282025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79542.X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A61L31/02 , A61L31/08 , A61L31/10 , A61L31/14 , A61L31/16 , C22C23/04 , C22C23/00 , C22F1/06 , C25D11/30 , C23F1/22 , B21C37/04 , B23P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骨钉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制备方法包括镁合金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获得镁合金圆棒,再经过拉拔处理和热处理,获得第一镁合金细圆棒以及第二镁合金细圆棒。在第一镁合金细圆棒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制备第一空腔以及与第一空腔相贯通的第二空腔,获得第一镁合金骨钉,其中,第二空腔背离第一空腔的一侧是封闭的,以及对第二镁合金细圆棒进行处理,获得第二镁合金骨钉,并在上述第一镁合金骨钉与第二镁合金骨钉表面形成多孔陶瓷层,以及在两个镁合金骨钉整体表面形成微孔高分子层,获得镁合金骨钉。本发明的多孔陶瓷层使骨钉的降解速率减缓并可控,第二空腔内可注入药物并通过微孔高分子层缓慢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6590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43586.5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 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棒材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金属丝定向排列的高分子基复合棒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溶剂充分混合,得到高分子溶液;将固定有合金丝材的支架放入模具中,得到包含合金丝材的模具;将高分子溶液浇注到包含合金丝材的模具中,顺次进行静置、干燥,得到复合片材;将复合片材顺次进行裁剪、叠层和热压成型,得到金属丝定向排列的高分子基复合棒材。本发明工艺简单、实用性强,依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金属丝定向排列的高分子基复合棒材,保持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性能一致性,且金属丝材的尺寸和位置以及复合材料的比例易于调控,进而易于调控复合材料的性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多种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28202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379542.X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A61L31/02 , A61L31/08 , A61L31/10 , A61L31/14 , A61L31/16 , C22C23/04 , C22C23/00 , C22F1/06 , C25D11/30 , C23F1/22 , B21C37/04 , B23P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骨钉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制备方法包括镁合金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获得镁合金圆棒,再经过拉拔处理和热处理,获得第一镁合金细圆棒以及第二镁合金细圆棒。在第一镁合金细圆棒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制备第一空腔以及与第一空腔相贯通的第二空腔,获得第一镁合金骨钉,其中,第二空腔背离第一空腔的一侧是封闭的,以及对第二镁合金细圆棒进行处理,获得第二镁合金骨钉,并在上述第一镁合金骨钉与第二镁合金骨钉表面形成多孔陶瓷层,以及在两个镁合金骨钉整体表面形成微孔高分子层,获得镁合金骨钉。本发明的多孔陶瓷层使骨钉的降解速率减缓并可控,第二空腔内可注入药物并通过微孔高分子层缓慢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7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32975.2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C22F1/06 , B23P15/00 , A61B17/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吻合钉的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对镁合金材料进行熔炼、铸造处理,形成镁合金锭;对镁合金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挤压处理,形成镁合金棒材;对镁合金棒材进行拉拔处理,形成镁合金丝材;对镁合金丝材进行分段辊轧处理,以获得具有多个强化区域的镁合金丝材;将分段辊轧处理后的镁合金丝材形成多个具有强化部的镁合金吻合钉。本发明采用非合金化的方法对镁合金丝材进行分段强化处理,可以调控丝材强化区域的大小,定制适合吻合不同硬度、不同厚度组织的镁合金吻合钉,以实现提升吻合钉的强度和硬度,满足穿透部分较厚或较硬组织的需求,避免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152915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53321.5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鼻窦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预设的热塑性可降解聚合物,采用3D打印技术将热塑性可降解聚合物在XOY平面打印出薄片,将薄片绕预设的基准轴卷曲成环状结构,预固定后对环状结构进行热处理定型,获得中空支架,在中空支架的表面形成多孔药物担载层,对多孔药物担载层进行封孔处理,以得到鼻窦管支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不受熔融沉积型3D打印机仪器精度的限制,保证了支架每个部位成型条件的一致性,以致支架具备良好的弹性,并且可有效地防止了支架在部署过程中从基体中逸出和后续的药物突释,同时也避免了药物担载量不足的问题,以达到防止鼻腔肉芽组织增生长入鼻腔空间造成二次阻塞等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5284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01233.8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C12N5/0787 , C12N5/0786 , C12N5/0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肠道免疫共培养模型及培养方法,肠道免疫共培养模型包括第一培养室、第二培养室、第三培养室、第一半透膜和第二半透膜;所述第一培养室嵌设于所述第二培养室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培养室嵌设于所述第三培养室的内侧;所述第一培养室的底部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半透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培养室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培养室的底部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半透膜固定于所述第二培养室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半透膜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半透膜的孔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能够重建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肠道免疫共培养模型的生理相关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49855.3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G01N17/00 , G01N21/88 , G01N35/04 , G06T7/00 , G06T17/00 , G06T7/187 , G06T7/62 , G06V20/69 , G06V10/82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批量化检测的金属耐腐蚀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多孔样品板中批量化放置多个待检测金属样品,进行腐蚀浸泡实验,得到待检测的腐蚀后样品,并进行失重实验,记录腐蚀速率;S2:将待检测样品板进行自动化样品递送,同时使用高分辨率相机与体式显微镜对腐蚀样品进行自动化批量拍摄,得到二维切片图像;S3: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对腐蚀图像进行识别预测,合成三维模型,推断腐蚀速率和腐蚀百分比;S4:结合S1中得到的腐蚀信息和S4中得到的腐蚀信息,对每个样品进行综合打分评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提供定性分析,还结合失重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对金属耐腐蚀性的全面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321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45720.7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IPC: B23Q3/18 , B23Q17/22 , B23Q15/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中心转轴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底板、第一直线导轨、底座、支撑壳体、第一滚珠丝杠装置、第二滚珠丝杠装置以及升降柱;支撑底板上部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支撑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杠装置;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滚珠丝杠装置,第二滚珠丝杠装置与支撑壳体连接;第一滚珠丝杠装置与升降柱连接;升降柱与机械加工中心转轴的驱动机构连接;第一滚珠丝杠装置中的滚珠丝杠的导程大于第二滚珠丝杠装置中的滚珠丝杠的导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高效率以及高精度的控制刀具下降的高度,并且还能够对转轴的位置进行监测,在转轴发生偏移时,能够及时发现,从而保证后续零件的加工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