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3457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0368339.X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774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T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级别标注自动提取高分遥感影像建筑物的弱监督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物目标的弱监督标记信息获取和建筑物自动提取两个步骤。建筑物目标的弱监督标记信息获取包括自动获取建筑物图像级别标注、利用图像级标注训练分类模型、模型反向定位建筑物目标区域和生成建筑物目标弱监督标记等内容;建筑物提取包括对模型的训练、测试和对数据集外的高分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物进行提取。本发明实现了仅有图像级标签下的建筑物目标的像素级提取,节省了大量的标注成本;改进了分类模型获取建筑物目标定位的网络结构,获取建筑物弱监督标记的方法可扩充高分影像建筑物提取数据集;处理方法简单易行,灵活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04659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28725.6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即插即用的多尺度空间和通道注意遥感影像目标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原始特征图,原始特征图为由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的特征图;对原始特征图进行全局平均池化操作,得到特征图向量;由两个全连接层对特征图向量进行两次线性变换,得到通道注意图;通过不同感受野的卷积产生至少三种不同尺度的空间注意图;将三种尺度的空间注意图相乘得到多尺度空间注意图;将多尺度空间注意图和通道注意图相乘,得到多尺度空间和通道注意(MSCA);将多尺度空间和通道注意(MSCA)施加到原始特征图上生成新的特征图。在现有的目标检测模型中加入MSCA,显著提升小目标以及复杂背景的遥感影像目标检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76145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89874.6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S13/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智能理解方法,包括检测两时相遥感影像目标区域内发生变化的对象和用自然语言描述变化的内容;检测两时相遥感影像目标区域内发生变化的对象包括获取两时相的数据、遥感影像的预处理、两时相数据的分块裁剪、构建掩膜、模型训练和模型测试、检测发生变化的内容并将变化地块高亮表示等内容;用自然语言描述变化的内容包括确定描述变化内容的语句模板、生成描述语句。本发明对两时相的遥感影像分别分割,利用地物类别信息判别同一位置地物类别的变化,变化检测更精确,描述内容确定化;用自然语言对变化内容进行描述,直观地展示两时相影像的变化内容,便于遥感影像的深层理解。
-
公开(公告)号:CN101514386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043001.3
申请日:2009-03-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铝合金板的淬火装置,包括辊道、保温装置、上支架、下支架、喷嘴排,所述辊道由多个平行安装的由电机和传动装置驱动的辊子组成;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辊道的一端;所述上、下支架分别安装在辊道上、下方;所述喷嘴排安装在设于上、下支架上的轨道上;所述喷嘴排通过装有开关阀、流量计和压力计的管路与加压装置相连。实施上述装置进行铝合金板淬火的方法,首先将铝合金板送入辊道一端的保温装置内,然后,调整喷嘴排位置及喷嘴排上喷嘴中冷却介质流量密度、压力,使铝合金板在辊道上依次通过喷嘴排;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可根据铝合金板的尺寸实现对喷射介质的压力、流量和喷射角度的实时动态调整,有效提高铝合金板淬透深度,降低淬火残余应力;适于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509114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042965.6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提高铝合金材料淬透深度的淬火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首先,将铝合金材料加热至淬火温度;然后,分两步将冷却介质喷射至铝合金材料表面进行淬火;第一步,自铝合金材料的淬火温度至其表面层温度降至140~160℃时,喷射的冷却介质的压力为0.4~1MPa、流量密度为5~15L/(m2·s);第二步,自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层温度为140~160℃降至室温,喷射的冷却介质的压力为0.01~0.25MPa、流量密度为20~250L/(m2·s)。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操作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铝合金材料淬透深度,适于工业化应用,为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强化,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特别适用于铝合金大规格材料与构件的淬火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3290280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210321971.7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低密度、低淬火敏感性Al-Zn-Mg-Cu系列铝合金。本发明的关键在于调整Al-Zn-Mg-Cu合金中合金元素的质量比;其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锌4.5-6.5%,镁4.0-5.0%,铜0.5-1.0%,锆0.08-0.15%,钛小于0.06%,硅小于0.3%,铁小于0.3%,锰小于0.15%,铝为余量。本发明中的新型铝合金采用合适的均匀化制度,压力加工,固溶时效后,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塑性,较低的密度,较低的淬火敏感性。采用本发明合金制得的材料(部件)峰值时效后强度大于540Mpa,材料的室温延伸率不低于10%,维氏硬度值不低于175HV,综合性能明显高于已报道的Al-Zn-Mg-Cu系列铝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3266245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210321933.1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低淬火敏感性Al-Zn-Mg-Cu系列铝合金。本发明的关键在于调整Al-Zn-Mg-Cu合金中合金元素的质量比;其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锌4.5-6.5%,镁3.0-4.0%,铜1.0-1.5%,锆0.08-0.15%,钛小于0.06%,硅小于0.3%,铁小于0.3%,锰小于0.15%,余量为铝。本发明中的新型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塑性,较低的淬火敏感性。采用本发明合金制得的材料(部件)峰值时效后室温强度大于530Mpa,材料的室温延伸率不低于10%,维氏硬度值不低于180HV,淬火敏感性较低、综合性能明显高于已报道的Al-Zn-Mg-Cu系列铝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1514386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910043001.3
申请日:2009-03-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铝合金板的淬火装置,包括辊道、保温装置、上支架、下支架、喷嘴排,所述辊道由多个平行安装的由电机和传动装置驱动的辊子组成;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辊道的一端;所述上、下支架分别安装在辊道上、下方;所述喷嘴排安装在设于上、下支架上的轨道上;所述喷嘴排通过装有开关阀、流量计和压力计的管路与加压装置相连。实施上述装置进行铝合金板淬火的方法,首先将铝合金板送入辊道一端的保温装置内,然后,调整喷嘴排位置及喷嘴排上喷嘴中冷却介质流量密度、压力,使铝合金板在辊道上依次通过喷嘴排;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可根据铝合金板的尺寸实现对喷射介质的压力、流量和喷射角度的实时动态调整,有效提高铝合金板淬透深度,降低淬火残余应力;适于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8217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86191.5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享多尺度对抗特征的高分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方法,引入了多尺度对抗网络模型,利用对抗特征的多尺度结构学习,较好地刻画出遥感影像的多尺度细节信息;同时通过改进对抗网络模型的判别器,将其作为关系增强模块,进一步描述目标地物的相关性和边界信息,一方面,可以表达同一地物内的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将每个图像的边缘像素与其周围的其他两个或多个地物类别的像素相关联,从而获得目标地物更好的空间连续性和边界准确性,提高遥感影像预测结果的边界和语义准确性;另外,本申请的对抗特征能够灵活的嵌入到不同的语义分割基准模型中,具有较好的迁移应用能力,且能够相应地提高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912267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02638.9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浙江圣宏迪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IPC: C22F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铝合金变形后残余应力、淬火变形不均匀性的方法。本发明的关键在于采用一种合理的变形-退火-温轧-固溶淬火-时效制度,适用于变形铝合金板材,其内容如下:轧制铝合金板材,退火300-350℃保温0.5-4h,温轧整平,压下量3-5%,整平后板材固溶后水淬,淬火后进行0-8%预变形后时效,进一步消减淬火残余应力。利用本发明,可以利用合理的温轧整平工艺使得铝合金板材淬火残余应力减少,改善合金淬火不均匀性,与常规轧制固溶时效方法相比,残余应力至少减少30%,室温拉伸强度提高至少8%,该工艺方法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工业化应用前景广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