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50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62731.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T7/10 , G06T7/0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9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的心脏影像分割方法及系统,涉及心脏影像分割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多模态医学图像;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输入至包含正向分割网络和反向映射网络的心脏分割算法模型,利用正向分割网络来预测心脏分割,之后利用反向映射网络从上一个正向分割网络中恢复原图,基于对抗性训练方法对心脏分割算法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心脏分割算法模型;将训练好的心脏分割算法模型迁移到跨媒体的心脏影像,完成多模态的图像分割。本发明的方法深/浅层特征有着各自意义:网络越深,感受野越大,网络关注全局特征;浅层网络则更加关注纹理等局部特征;通过特征拼接来实现边缘特征的找回。
-
公开(公告)号:CN118177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80147.9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心电向量图的心肌梗死定位方法,本发明利用PointNet++的多尺度分组(MSG)模块获取3D‑VCG的全局时空特征,然后通过自注意力机制识别重要的点集,并通过PointNet++处理这些点集以获取其局部时空特征,然后使用Transformer的多头注意力机制再次关联和融合局部和全局特征,通过前向反馈网络减少生成的可训练列表的维度,并通过softmax层生成类概率,以实现心肌梗塞的精确定位。本发明的方法在11类MI定位任务上展现了优异的性能,整体准确率达到99.98%,显著优于现有的心肌梗塞定位技术;有效地利用3D空间中VCG的局部‑时空特征,实现了MI的精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817782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480147.9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心电向量图的心肌梗死定位方法,本发明利用PointNet++的多尺度分组(MSG)模块获取3D‑VCG的全局时空特征,然后通过自注意力机制识别重要的点集,并通过PointNet++处理这些点集以获取其局部时空特征,然后使用Transformer的多头注意力机制再次关联和融合局部和全局特征,通过前向反馈网络减少生成的可训练列表的维度,并通过softmax层生成类概率,以实现心肌梗塞的精确定位。本发明的方法在11类MI定位任务上展现了优异的性能,整体准确率达到99.98%,显著优于现有的心肌梗塞定位技术;有效地利用3D空间中VCG的局部‑时空特征,实现了MI的精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221751181U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22910323.1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台可视化综合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本体、电子时钟、扩充操作面积的操作台、设置于急救箱本体一侧的除颤仪本体、收纳盒、对易碎药品进行定位的调节组件和卡紧组件,所述操作台的外侧与急救箱本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和卡紧组件均设置于急救箱本体的内部;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收纳盒内腔底部的固定板、设置于固定板一侧的丝杆件,解决了由于药物和器材进行混放以及设备的不透明性,导致在使用时,无法直接清楚的看到急救物品放置在哪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所需药物或设备进行寻找,导致急救时间延长,不利于进行急救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586000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0239236.X
申请日:2016-04-18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8G18/66 , C08G18/44 , C08G18/34 , C08G18/32 , C09D175/06 , C09D133/12 ,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8F220/28 , C08F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硬度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重量份制成:二氧化碳共聚物多元醇60份,亲水扩链剂2‑10份,二异氰酸酯20‑60份,催化剂0.01‑1份,非亲水扩链剂2‑10份,去离子水100‑300份,扩链交联剂0.5‑4份,聚丙烯酸酯乳液5‑4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低成本高硬度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以二氧化碳共聚物多元醇为基础原料,通过聚丙烯酸酯乳液复合改性制得,具有较高的胶膜硬度,而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885666B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610239209.2
申请日:2016-04-18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9D175/08 , C09D133/12 ,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8F220/28 , C08G18/75 , C08G18/73 , C08G18/66 , C08G18/48 , C08G18/34 , C08G18/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黄变高胶膜硬度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重量份制成:二氧化碳共聚物多元醇60份,亲水扩链剂1‑10份,脂肪族二异氰酸酯20‑60份,催化剂0.01‑1份,非亲水扩链剂0‑10份,去离子水100‑300份,扩链交联剂0.1‑5份,聚丙烯酸酯乳液5‑4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耐黄变高胶膜硬度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以二氧化碳共聚物多元醇、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基础原料,通过聚丙烯酸酯乳液复合改性制得,具有较高的胶膜硬度,而且耐黄变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504257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17248.X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8G64/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4/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链含氯的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将二氧化碳加入反应釜,待反应釜内压强达到0.5-5.0MPa后,将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起始剂加入反应釜,反应釜升温到40-150℃,继续添加二氧化碳直至反应釜内压强达到1.0-10MPa,随后加入液体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恒温反应0.5-100h,0.1Pa-1KPa真空下脱除未反应的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得到侧链含氯的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本发明制得的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以该侧链含氯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粘结强度和耐溶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50421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16927.5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黄变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份制成:侧链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100份,亲水扩链剂3-10份,阻聚剂0.1-10份,多异氰酸酯20-100份,扩链交联剂1-10份,成盐剂2-10份,去离子水100-30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耐黄变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耐黄变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侧链含有不饱和双键,可以进行进一步交联,得到硬度、强度较高且耐溶剂性能较好的交联型聚氨酯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906219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0581113.3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的航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步骤包括:当船舶的航行路径中存在障碍物时,分别获取第一角度β、第二角度αi、第三角度Δαi、障碍距离Li以及船舶的长度R;其中,拟定坐标轴以船舶作为原点,并与航行路径处于相同平面;根据第一角度β、第二角度αi、第三角度Δαi、障碍距离Li以及长度R计算船舶的避障调整角度;依照避障调整角度调整航行路径的方向,以控制船舶躲避障碍物。可见,本方法能够相对减轻船舶驾驶的人工复杂度,另外也能够相对灵活的应对船舶行驶过程中的障碍物。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舶的航行控制装置、设备及介质,有益效果同上所述。
-
公开(公告)号:CN1090621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581113.3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206 , G01C2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的航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步骤包括:当船舶的航行路径中存在障碍物时,分别获取第一角度β、第二角度αi、第三角度Δαi、障碍距离Li以及船舶的长度R;其中,拟定坐标轴以船舶作为原点,并与航行路径处于相同平面;根据第一角度β、第二角度αi、第三角度Δαi、障碍距离Li以及长度R计算船舶的避障调整角度;依照避障调整角度调整航行路径的方向,以控制船舶躲避障碍物。可见,本方法能够相对减轻船舶驾驶的人工复杂度,另外也能够相对灵活的应对船舶行驶过程中的障碍物。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舶的航行控制装置、设备及介质,有益效果同上所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