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244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51048.X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钢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沉淀硬化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C:0.1wt%~0.3wt%,Si:0.05wt%~0.15wt%,Mn:0.1wt%~0.3%wt%,Cr:4wt%~5.5wt%,Ni:5wt%~7wt%,Mo:0.5wt%~0.9wt%,V:0.4wt%~1wt%,Al:0.2wt%~1wt%,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同时,其中V、Al、C、Mn的添加量满足0.01≤(5V+2Al)/(11C+Mn)≤1.9的关系控制钢中的σ相数量。采用相应的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可达1700MPa以上,屈服强度达1400MPa以上,同时延伸率保持8%以上,冲击韧性可保持15J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94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66437.9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有以下组分:C:0.60~0.75%,Cr:16.0~18.0%,Mo:0.50~0.65%,N:0.15~0.25%,Si:≤0.80%,Mn:≤0.50%,S:≤0.30%,P:≤0.3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中通过加入0.15~0.35%的氮元素及,促进共晶析出物弥散分布,有效降低一次碳化物的析出,且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的C与Cr及Mo等元素相互作用和配合,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解决了高碳铬马氏体不锈轴承钢韧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136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253477.X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直径圆球状金属材料密度测定用吊篓及其密度测定方法,包括:吊篓主体、圆形凹坑及吊孔。所述吊篓主体为耐腐蚀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薄壁长方体结构,以实现吊篓耐腐蚀,轻量化;所述吊篓主体底部设计有直径3毫米的圆形凹坑,且圆形凹坑均匀分布在吊篓主体底部,以便可以同时稳定放置多个小直径圆球状试样;所述所述吊篓主体两侧面均设有吊孔,以便于吊篓悬挂在吊丝上。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关的密度测定方法。保证测试试样体积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且可以将小直径圆球状试样稳定放置在吊篓底部圆形凹坑内,实现小直径圆球状试样的测试体积要求和稳定放置不易翻滚的技术问题;该吊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0244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51048.X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钢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沉淀硬化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C:0.1wt%~0.3wt%,Si:0.05wt%~0.15wt%,Mn:0.1wt%~0.3%wt%,Cr:4wt%~5.5wt%,Ni:5wt%~7wt%,Mo:0.5wt%~0.9wt%,V:0.4wt%~1wt%,Al:0.2wt%~1wt%,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同时,其中V、Al、C、Mn的添加量满足0.01≤(5V+2Al)/(11C+Mn)≤1.9的关系控制钢中的σ相数量。采用相应的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可达1700MPa以上,屈服强度达1400MPa以上,同时延伸率保持8%以上,冲击韧性可保持15J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023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26128.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纯铝过渡装甲钢/铝合金层状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采用使用纯铝作为装甲钢和装甲铝合金热压扩散复合的过渡层,先是制备装甲钢与纯铝的结合体,再将预制结合体与装甲铝合金进行热压扩散反应,获得纯铝过渡装甲钢/铝合金层状复合装甲材料。此制备方法可以针对装甲车不同部位技术需求以选用不同层厚装甲材料的方法来调控层状复合装甲的密度,在关键部位提高密度,在次要部位降低密度,以此达到装甲车的最优轻量化。同时,纯铝作为过渡层会与装甲钢发生扩散反应生成高强度的金属间化合物层,此层不仅可作为增强相提高层状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也可以提高层状复合装甲的层间的阻抗匹配差,提升其冲击滤波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967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63438.3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激光加热的金属管件电磁成形装置及其方法,具有定位系统包括定位仪、第一导轨、第一数控移动台,用于精确定位金属管件以及模具坐标;运送系统包括第二导轨、数控移动台、电机,用于实现金属管件的旋转和移动;加热系统包括激光加热装置、测温仪;电磁成形系统包括螺旋管线圈、模具、电容、直流电源和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电机、夹具、金属管件、模具、螺旋管线圈水平分布在同一轴线上,金属管件可在电机帮助下旋转,并可在运送系统辅助下在螺旋管线圈及模具之间的缝隙活动。本发明能够实现金属管件电磁温热成形时的均匀加热,大幅提高加热效率,减小热影响区,并提高金属管件局部微结构电磁成形时的位置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67340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57392.5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一种金属薄板阵列微结构电磁成形装置及其电磁成形方法,包括成形线圈、集流装置、阵列微结构模具、脉冲电源,集流装置上部为环形部分、下部为左右设置侧U形结构,成形线圈设置在环形部分内、通过加固装置定位,阵列微结构模具至少一侧具有阵列微结构特征,薄板坯料设置于阵列微结构特征的一侧,薄板坯料两端插置在集流装置下部侧U形结构内与集流装置相接触。成形时,成形线圈通电,利用成形线圈在集流装置中感生出强大瞬时脉冲电流,感生电流流经薄板坯料和金属板时,两者产生强大吸引力而成形。本发明结构合理,成形效果好,精度高,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框式均匀压力线圈易损坏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4830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84765.7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分析异形坩埚称重辅助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紧主体座、推杆以及弹簧,所述夹紧主体座内部横向设具有导向作用的导向型腔,夹紧主体座上端面纵向开有根据异形坩埚尺寸设计、以便异形坩埚定位和固定的盲孔,导向型腔和盲孔相贯通,所述推杆活动地插置在导向型腔中,并在中部具有供异形坩埚下端插入的通孔,所述弹簧卡在夹紧主体座内部导向型腔的底部上,所述推杆的一端与弹簧的另一端相接触。它可以将异形坩埚夹紧,使异形坩埚竖直放置,在异形坩埚盛有样品进行称重时不会倾倒,避免了直接称重时异形坩埚倾倒造成样品损失的情况,实现异形坩埚称重放置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867094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094220.2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IPC: B67C1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装卸液体和粉体的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上方具有进料口,下方具有出料口,所述漏斗本体外侧壁上设有条状凸起,在容器承接于漏斗本体下方的状态下,所述条状凸起位于容器内壁与漏斗本体外侧壁之间而使容器内壁与漏斗本体外侧壁之间具有使容器内部的气体流出的缝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条状凸起将容器内部与外部连通,容器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该缝隙快速排出,从而降低容器内部的压强,避免因漏斗本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两侧的压力差过大导致粉体和液体流速下降,液体或金属粉末等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容器中,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仅需在现有漏斗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就可以极大提高装卸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217121649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20093597.9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一种真空熔炼用铸造模壳的保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为底部密封、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装置本体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外侧支撑管、中间衬管和内衬管,外侧支撑管、中间衬管和内衬管为从外至内同轴依次设置、且高度相等,外侧支撑管、中间衬管和内衬管的上端设有圆环形的盖板连接固定,内衬管的外壁与中间衬管内壁之间、中间衬管外壁与外侧支撑管内壁之间形成的二个空腔抽成真空腔,底板的上端面与内衬管内壁之间形成供预热后的模壳置入的保温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保温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并且无需对现有感应熔炼设备进行改造,维护简单方便,成本也较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