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460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81183.9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F16H47/04 , B60L50/75 , B60L15/32 , B60L15/20 , B60L58/40 , B60K1/02 , B60K17/02 , B60K17/04 , B60K1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拖拉机领域,涉及到一种燃料电池拖拉机混合动力系统,特别涉及到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拖拉机电液驱动系统及其对应的控制方法。该驱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1)、DC/DC单向变换器(2)、第一电机(3)、动力蓄电池(4)、第一离合器(5)、行星轮系、驱动桥(7)、第二离合器(9)、第二电机(10)和液压系统;设计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拖拉机电液驱动系统的适应性强,可以驱动不同功能农机具;系统工作模式多样化,灵活性高,可满足不同作业工况需求,实现行驶驱动系统和农机具作业系统的合理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1583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77918.3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8G1/096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智能控制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道路智能交通协同运行系统及智能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多智能体车辆模块、场景构建基站系统和云计算端;多智能体车辆模块包括设置在多智能体车辆内部的指令接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执行系统、自车状态信息模块和紧急脱离按钮;场景构建基站系统安装在城市的各个交通要道,探测范围完整覆盖整个城市,包括车辆状态信息集成系统、路段信息采集系统、交通状况采集系统、天气监测系统和地面控制端;云计算端包括场景接收系统、动力学仿真系统、二重限制系统、路径规划系统和指令发射系统;本发明可实时获取行驶路段场景信息和交规信息,动态调整车辆行驶状态,灵活指挥车辆安全有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69972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661253.9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橡胶减振垫优化选用技术领域的一种橡胶减振垫最佳隔振效果多参数优选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噪声频谱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材料的刚度、阻尼特性会随着激励力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特性;该动态特性是评价减振效果的主要参数;总的技术路线采用实际试验数据验证与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个评测结果汇总表,进行综合的优选评价。本发明通过橡胶减振垫工作情况建立的力学模型,将橡胶减振垫简化为具有单自由度振动减振系统计算减振系数,方法简单;为采用橡胶减振垫的设备减振系统计算减振系数提供依据,减少因减振系数考虑不周引起的设备事故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51990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28023.9
申请日:2011-12-19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1N2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牛肉品质快速无损检测范围的一种多通道近红外光谱牛肉品质多参数同时检测方法。首先在可移动控制柜内安装由8路光纤复用器分别和两个波长范围的光谱仪及探头装置组成的光谱检测系统;并嵌入到生产线工艺里进行在线检测:可同时满足胴体和分割肉的质量检测,得出最佳的光谱数据;建立定标预测模型,和采用相对分析误差来评价模型效果,模型分析大量样品实验数据,分别建立嫩度、含水率的预测模型得到各指标的预测值,再将所得的预测值代入基于所测指标建立的牛肉多参数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到最后的肉品等级;本发明采集可见近红外波段内的光谱信息,信息丰富,检测指标具有可拓展性;能够适应生产线检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510095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10080764.5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车辆行驶安全管理系统领域的一种汽车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对故障代码存储管理方法。汽车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采用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对故障代码存储管理,所述汽车ESP故障代码存储管理即是ESP故障诊断系统对故障代码进行定义、存储和读取的方式;首先ESP根据故障类型定义故障代码,将各故障代码与指定存储单元中各字节地址一一对应;故障代码的存储是以改变其对应存储字节中一个标志位的方式进行,将故障诊断的结果按时间先后从对应字节的高位到低位依次存储;于是保证系统诊断结果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历史性,算法简单、效率高、运算周期短。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73202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29313.8
申请日:2010-10-28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B60K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气动-燃油多级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方案,其主要由发动机(1)、空气压缩机(2)、喉管(5)、减压阀(6)、高压储气罐(7)、混合气室(8)、气动马达(9)、差速器(11)、行星机构(12)组成。发动机(1)输出的机械能一部分用来驱动空气压缩机(2),空气压缩机(2)排出的压缩气体与高压储气罐(7)排出的高压空气混合,混合空气经喉管(5)降压并与发动机排放的尾气进一步在混合气室(8)混合以驱动气动马达(9);另一部分经变速器(13)输出到行星机构(12)和气动马达(9)输出的动力混合输出到差速器(11),最终驱动车轮(10),实现气动-燃油多级动力混合,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能量,并保证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状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59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0037102.5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换道场景智能汽车队列“人‑车‑路”系统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BDI智能体与智能汽车和驾驶员换道行为特点进行结合,建立基于BDI智能体结构的车辆智能体换道模型以及基于BDI智能体结构的驾驶员智能体换道模型;步骤S2,将反应式智能体与换道场景下道路环境特点进行结合,建立基于反应式智能体的换道场景道路环境模型;步骤S3,根据基于BDI智能体结构的车辆智能体换道模型、基于BDI智能体结构的驾驶员智能体换道模型和基于反应式智能体的换道场景道路环境模型建立智能汽车队列换道场景下“人‑车‑路”系统多智能体联合模型,并获得智能汽车队列换道场景下人、车、路三者之间的交互信息流。
-
公开(公告)号:CN11287824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0263847.9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公路护栏碰撞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设置在高速公路的每一对相邻的立柱(5)和位于所述每一对立柱(5)之间的栏板(9)上,所述系统包括碰撞信号接收与转换装置、碰撞传动装置、终端机模块(8)、云计算端、中央主机和供电装置;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本发明采用光栅式角度传感器,通过一个拉线,根据光栅转动角度间接的转换而成,结构简单;本发明仅采用一个光栅传感器即可,根据护栏的长度调整钢丝绳的长度,成本低;而且钢丝绳的安装采用两端夹持的方式,通过固定螺栓的转矩,可以调整钢丝绳的预紧力,从而提高了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99922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578916.X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针对非信控交叉路口混合多车无模型预测协同控制技术。1)通过估计HDVs时变速度并结合预测控制在线滚动优化求解ICVs速度控制量,实现HDVs与ICVs的行驶交互行为状态重构,并实现其安全稳定行驶;2)ICVs混合编队系统根据EC控制器下发的混合交通流组队控制命令实现ICVs动态编队;3)在获得HDVs速度、位置信息的基础上,设计混合虚拟编队通行策略;4)基于各ICVs混合编队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别构建基于跟车距离误差和速度误差的混合编队线性反馈控制器和混合虚拟车辆编队的车辆控制器。本发明通过在交叉路口边缘云控制系统中重构HDVs与ICVs行驶状态来保证不同MPR和不同交通流量下的行车安全性,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37102.5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换道场景智能汽车队列“人‑车‑路”系统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BDI智能体与智能汽车和驾驶员换道行为特点进行结合,建立基于BDI智能体结构的车辆智能体换道模型以及基于BDI智能体结构的驾驶员智能体换道模型;步骤S2,将反应式智能体与换道场景下道路环境特点进行结合,建立基于反应式智能体的换道场景道路环境模型;步骤S3,根据基于BDI智能体结构的车辆智能体换道模型、基于BDI智能体结构的驾驶员智能体换道模型和基于反应式智能体的换道场景道路环境模型建立智能汽车队列换道场景下“人‑车‑路”系统多智能体联合模型,并获得智能汽车队列换道场景下人、车、路三者之间的交互信息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