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氯甲烷节能生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09526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0195411.9

    申请日:2018-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氯甲烷节能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液态原料甲醇在甲醇汽化器中加热,甲醇与氯化氢气体混合后从反应釜下部气相进口进入反应釜;反应釜釜底采出液作为甲醇汽化器的加热介质,釜底采出液经甲醇汽化器换热后循环至反应釜上部液相进口;液体和气体在反应釜内塔板或填料上作连续逆流接触;反应釜内高温混合气体从釜顶逸出,气体经过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两级冷却后输送至净化系统。另外公开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制备一氯甲烷方法的节能生产系统。本发明将反应釜釜底采出的热流股与原料甲醇在甲醇汽化器内进行换热,有效回收高温流股携带的热量,充分利用了反应热,节约了甲醇预热汽化所需要的全部蒸汽,节能效果显著。

    一种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3868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22321.0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环氧丙烷与催化剂加入至预聚釜中,进行搅拌;S2:向所述预聚釜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预聚合反应,得到环氧丙烷-二氧化碳预聚物;S3:将所述环氧丙烷-二氧化碳预聚物加入聚合釜中,进行搅拌,向所述聚合釜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制备分为预聚合反应和聚合反应两个过程,使得同一反应釜内产物的粘度较为接近,搅拌结构均易于选择,且搅拌较为均匀,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一种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38689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1811222321.0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环氧丙烷与催化剂加入至预聚釜中,进行搅拌;S2:向所述预聚釜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预聚合反应,得到环氧丙烷‑二氧化碳预聚物;S3:将所述环氧丙烷‑二氧化碳预聚物加入聚合釜中,进行搅拌,向所述聚合釜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制备分为预聚合反应和聚合反应两个过程,使得同一反应釜内产物的粘度较为接近,搅拌结构均易于选择,且搅拌较为均匀,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一种适于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制备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005746U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21700821.6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于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制备的装置,属于合成反应装置领域,所述适于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制备的装置包括预聚釜与聚合釜,其中:所述预聚釜包括预聚釜出料口,所述预聚釜出料口设置于所述预聚釜的底部;所述聚合釜包括聚合釜进料口,所述聚合釜进料口设置于所述聚合釜的顶部;所述预聚釜出料口与所述聚合釜进料口通过管路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制备的装置,设计为预聚釜与聚合釜相串联的方式,将预聚合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及时移出,避免预聚釜内温度过高影响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物的生成,降低了预聚釜以及聚合釜中反应的复杂程度,使得反应过程易于控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循环推进式硅氧烷裂解集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746328U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20311000.3

    申请日:2015-0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循环推进式硅氧烷裂解集成系统,特点是包括圆筒形的釜体,釜体横向设置,釜体内轴向设置有与外部电机连接的中心转轴,中心转轴上水平均布有若干个搅拌器,两个相邻搅拌器之间设置有换热管,搅拌器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导流分布管,釜体的后端上部连接有精馏塔,釜体的前端上部设置有进料口,釜体的后端下部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设置有循环泵,优点是能有效控制裂解过程的三步反应、改善换热效果、优化裂解釜流场,达到提高环体收率、稳定生产、延长反应周期、提高环体质量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