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513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26031.4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可剪裁吸氢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吸氢材料和催化剂均匀混合粉末;在热压机金属板A上铺硅橡胶片A,在硅橡胶片A上贴合全氟聚合物薄膜A,在全氟聚合物薄膜A上贴合聚乙烯薄膜A,将吸氢材料和催化剂混合粉末平铺在聚乙烯薄膜A上,用刮刀使混合粉末均匀分布,在混合粉末上方覆盖聚乙烯薄膜B,在聚乙烯薄膜B上依次覆盖全氟聚合物薄膜B、硅橡胶片B、热压机金属板B;进行热压;将热压金属板B、硅橡胶片B、全氟聚合物薄膜B依次取下,得到柔性可剪裁吸氢薄膜。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吸氢薄膜可满足系统内部曲面以及狭缝等复杂空间安装要求,且工艺简单,成膜过程中不需加入硫化剂、成膜剂,制备价格低廉,易于广泛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48358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786289.4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形树状肋片的储热换热器,包括金属外壳,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出口,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出口,多个第二流体输送管,分形树状肋片,分形树状输液通道及固液相变材料;多个分形树状肋片形成多个容纳腔体,在容纳腔体中填充固液相变材料。储热换热器可采用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选用高热导率的金属材料等。本换热器可有效解决由于固液相变材料热导率低而导致的储热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92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26222.8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C08J9/28 , C08L25/08 , C08L25/02 , C08L53/02 , C08F212/36 , C08F2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穿网络聚合物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有机气凝胶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二苯醚作为有机溶剂以及造孔剂,保证了柔性高分子增韧剂在互穿网络聚合物气凝胶中分散均匀,并有助于形成具有均匀、相互联通的三维纳米孔隙结构的互穿网络聚合物气凝胶。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在引发剂引发下能够聚合交联形成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三维网络结构,与柔性高分子增韧剂形成的第一层聚合物网络互穿,且柔性高分子增韧剂在互穿网络聚合物气凝胶中分散非常均匀,实现了对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三维网络结构气凝胶的改性,提高了互穿网络聚合物气凝胶的强度和韧性,互穿网络聚合物气凝胶的力学性能优异,并具有一定光学透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42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83141.1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C01B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不可逆吸氢功能碳化硅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有机吸氢剂和催化剂Ⅰ粉末混合研磨,得到有机吸氢剂和催化剂Ⅰ混合物粉末;将多孔碳化硅放入加热器容器中进行加热;将有机吸氢剂和催化剂Ⅰ混合物粉末分散在多孔碳化硅上表面,混合物粉末融化变为液态并扩散进入多孔碳化硅内部孔隙中,待所有混合物融化进入碳化硅孔隙后再恒温后关闭加热器,得到具有不可逆吸氢功能多孔碳化硅构件。将本发明制得具有不可逆吸氢功能碳化硅构件放入密闭系统中作为结构件使用,不仅可满足系统内部氢气去除需求,还可节省现有不可逆吸氢材料制品占用的系统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26462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171779.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纤维素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加热搅拌,然后加入无水醇A和以无水醇B作为溶剂的金化合物/醇复合溶液,继续加热搅拌,得到的溶液转移至成型模具中密封静置,使其自然冷却降温至室温及以下并且老化,获得三乙酸纤维素/金复合气凝胶;将三乙酸纤维素/金复合气凝胶粉碎,然后加入还原剂溶液进行反应,得到黑棕色凝胶;将黑棕色凝胶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倒入模板溶解剂中,溶解模板后,得到黑棕色粉末样品;将黑棕色粉末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分别使用一次溶剂和二次溶剂进行两次溶剂交换,然后干燥,得到金气凝胶。本发明制备的金气凝胶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高、平均粒径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26462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71779.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纤维素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加热搅拌,然后加入无水醇A和以无水醇B作为溶剂的金化合物/醇复合溶液,继续加热搅拌,得到的溶液转移至成型模具中密封静置,使其自然冷却降温至室温及以下并且老化,获得三乙酸纤维素/金复合气凝胶;将三乙酸纤维素/金复合气凝胶粉碎,然后加入还原剂溶液进行反应,得到黑棕色凝胶;将黑棕色凝胶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倒入模板溶解剂中,溶解模板后,得到黑棕色粉末样品;将黑棕色粉末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分别使用一次溶剂和二次溶剂进行两次溶剂交换,然后干燥,得到金气凝胶。本发明制备的金气凝胶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高、平均粒径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437092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11246094.5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编码阵列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超微型功能器件领域,其采用第一方形丝和第二方形丝按照所需的编码结构在方形丝套管内进行堆积组合,再进行热拉伸、切片,并溶解掉第二方形丝的内芯,得到具有规律排布的孔洞的模板。最后在模板的孔洞中沉积金属,得到编码阵列结构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对设备要求低,原料易得,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并且其可重复性强,产品性能稳定,可以按照需求的编码结构合成复合材料,实现阵列点的准确定位。一种编码阵列结构复合材料,其采用上述编码阵列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其具有按一定规律编码的阵列结构,在超微型功能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43709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46094.5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编码阵列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超微型功能器件领域,其采用第一方形丝和第二方形丝按照所需的编码结构在方形丝套管内进行堆积组合,再进行热拉伸、切片,并溶解掉第二方形丝的内芯,得到具有规律排布的孔洞的模板。最后在模板的孔洞中沉积金属,得到编码阵列结构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对设备要求低,原料易得,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并且其可重复性强,产品性能稳定,可以按照需求的编码结构合成复合材料,实现阵列点的准确定位。一种编码阵列结构复合材料,其采用上述编码阵列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其具有按一定规律编码的阵列结构,在超微型功能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28096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352761.8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30B29/16 , C30B23/00 , C30B23/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相晶体生长方法及氧化锌晶体,涉及晶体制备技术领域。一种气相晶体生长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悬挂有籽晶的封帽固定在装有原料的坩埚上。籽晶与所述封帽、坩埚壁均为间隔设置,籽晶位于坩埚壁限定形成的腔体内。由于籽晶不与坩埚壁直接接触,也不与封帽直接接触,使得生长在籽晶上的晶体也不会与坩埚和封帽直接接触,使晶体在生长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和晶体开裂现象。本发明避免了籽晶、生长在籽晶上的晶体与容器壁直接接触,防止了生长和降温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粘连、开裂现象,防止了空洞、起泡等缺陷生成,提高了晶体的结晶质量。由上述气相晶体生长方法制得的氧化锌晶体具有更高的质量,能够满足更多应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710163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10436156.2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2B1/10 , G02B1/14 , C09D129/04
Abstract: 一种熔石英表面镀聚乙烯醇涂层、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本发明属于光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用孔径为0.15‑0.30μm的PVDF过滤头对质量百分比为0.5%‑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过滤,最后冷却待用;通过旋涂或提拉镀膜的方式将所述聚乙烯醇镀制在表面整洁的熔石英基片后表面,干燥后得到聚乙烯醇涂层。这种聚乙烯醇涂层能够将最高电场强度的分布从熔石英后表面转移到涂层上,从而降低熔石英后表面的电场强度,其在紫外波段的激光损伤阈值提高10‑20%。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在光学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