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73494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11469018.6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湖河道水质净化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联通的汇流区、生态调蓄带和湖滨带;汇流区用于汇集生产生活废污水、农田作业区退水和农田面源径流,并将汇集的废水导入生态调蓄带;生态调蓄带设置于汇流区和湖滨带之间,并根据该区域主要河道和沟渠的位置,在生态调蓄带的长度上间隔设置若干个分水口;生态调蓄带包括拦截子系统、净化子系统和调蓄与回用子系统;拦截子系统用于拦截导入废水中的泥沙和杂质;净化子系统包括潜水型湿地,潜水型湿地与拦截子系统联通,用于深度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调蓄与回用子系统将净化子系统中净化完全的水资源分别导入湖滨带补水和用水区进行水资源的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40097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17700.9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文监测数据构建流量-水面宽的关系曲线的方法,包括S1、基于水文监测站得到流量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S2、以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监督学习,得到训练样本数据和测试样本数据;S3、构建Bi-LSTM模型,得到河道流量数据;S4、构建河道水面宽水力模型:S5、基于遥感实时测量监测河道断面水面宽W0,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0作为步骤S4的输出结果进行参数a、b的优化求解,获取作为预测输出结果的河道断面水面宽w;S6、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和河道流量数据Q进行人工神经网络拟合,得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S7、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作为输入变量输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河道流量数据Q与河道断面水面宽w之间的关系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E02B3/00 , C02F3/322 , C02F3/327 , C02F2103/007 , C02F2203/006 ,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32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092638.7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库湾水华的自适应调控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包括第一直线电机、第二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第一直线电机通过第一滑块活动固定于横向轨道上;旋转电机固定于竖向丝杆上,竖向丝杆与第一直线电机相连;壳体通过第二滑块固定于横向丝杆上,横向丝杆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直线电机相连;旋转电机依次与旋转轴和上筒体转动连接;壳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加速水体流动的扰动组件。本发明根据水体层化结构进行水体水华概率的判断,并根据不同水体分层之间的深度比较,进行水华的不同方法和不同程度的调控,相对现有技术的无差别调控设备和方法,本发明处理效果更佳,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且可以节约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32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2638.7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库湾水华的自适应调控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包括第一直线电机、第二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第一直线电机通过第一滑块活动固定于横向轨道上;旋转电机固定于竖向丝杆上,竖向丝杆与第一直线电机相连;壳体通过第二滑块固定于横向丝杆上,横向丝杆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直线电机相连;旋转电机依次与旋转轴和上筒体转动连接;壳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加速水体流动的扰动组件。本发明根据水体层化结构进行水体水华概率的判断,并根据不同水体分层之间的深度比较,进行水华的不同方法和不同程度的调控,相对现有技术的无差别调控设备和方法,本发明处理效果更佳,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且可以节约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21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610893143.9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伟 , 马巍 , 刘晓波 , 彭文启 , 吴雷祥 , 万连宾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吕烨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着生藻采集装置,包括摇把、筒体、刷座和刷体,所述摇把包括自转轴和绕臂,所述绕臂和自转轴为一根金属棒折弯成型,所述筒体上端设有圆片,圆片中心设有旋转通孔,所述自转轴自旋转通孔延伸入筒体内部,所述筒体下端为下开口,所述刷座固定在自转轴的端部,所述刷体固定在刷座上,所述绕臂围绕旋转通孔转动并带动自转轴、刷座和刷体自转。本发明所述的着生藻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取样方式简单易行,省时省力,采样面积一致,实验重复性和准确性高;着生藻和环境液体同时采样,实验数据更准确、对比度更高;采集装置结构紧凑易携带,使用方便,采集步骤简单易操作,实验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973494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469018.6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湖河道水质净化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联通的汇流区、生态调蓄带和湖滨带;汇流区用于汇集生产生活废污水、农田作业区退水和农田面源径流,并将汇集的废水导入生态调蓄带;生态调蓄带设置于汇流区和湖滨带之间,并根据该区域主要河道和沟渠的位置,在生态调蓄带的长度上间隔设置若干个分水口;生态调蓄带包括拦截子系统、净化子系统和调蓄与回用子系统;拦截子系统用于拦截导入废水中的泥沙和杂质;净化子系统包括潜水型湿地,潜水型湿地与拦截子系统联通,用于深度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调蓄与回用子系统将净化子系统中净化完全的水资源分别导入湖滨带补水和用水区进行水资源的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7977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893142.4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伟 , 马巍 , 刘晓波 , 彭文启 , 吴雷祥 , 万连宾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IPC: B65H75/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75/4484 , B65H270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绕线筒组件,所述绕线筒组件由固设在架体一侧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架体上还设有位于绕线筒组件一侧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沿连接轴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设在架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本发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进行绕线操作,能够自动进行绕线或者放线,解放了人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对于现有人工放线测量的方式,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通过引线组件能够使得绕线更加整齐。
-
公开(公告)号:CN206108585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1119459.4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伟 , 马巍 , 刘晓波 , 彭文启 , 吴雷祥 , 万连宾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IPC: B65H75/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绕线筒组件,所述绕线筒组件由固设在架体一侧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架体上还设有位于绕线筒组件一侧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沿连接轴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设在架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进行绕线操作,能够自动进行绕线或者放线,解放了人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对于现有人工放线测量的方式,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通过引线组件能够使得绕线更加整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