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排放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1590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31232.0

    申请日:2023-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排放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污水排放控制方法包括:S1:获取目标污水管网拓扑结构;S2:确定目标污水管网拓扑结构的关键节点;S3:对关键节点布设监测点位;S4:获取监测点位的环境数据;S5:根据环境数据判断当前监测点位是否适合监测,若是进入S7;否则进入S6;S6:将当前监测点位的相邻监测点作为当前监测点位并返回S5;S7:在当前监测点位布设水位计;S8:获取水位计的液位数据;S9:根据液位数据,计算污水管管道内流量,得到计算结果;S10:判断计算结果是否达到阈值,若是,生成停止污水排放指令,否则,生成污水排放指令。本发明能够在获得准确的流量监测的情况下,进行污水排放控制。

    污水处理装置
    5.
    发明公开
    污水处理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0255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968275.9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塔,其内部中空,所述处理塔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排液口,侧壁下部设有排泥口;多个驱动辊,其由上至下左右交替间隔设置在所述处理塔的左右两侧,任一驱动辊水平设置并由固设于所述处理塔外壁上的步进电机驱动转动,所述驱动辊的侧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接口;过滤板,其为伸缩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驱动辊上的接口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滤板能在所述多个驱动辊的作用下在所述处理塔内上下移动,且当所述过滤板移动至所述处理塔的底部时,所述过滤板的低端与所述排泥口连通。本发明具有能自动清理过滤板上的淤泥,省时省力、过滤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2888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26651.1

    申请日:2021-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现状沙堤依次进行形态改造,形成柳叶状沙堤;S2:在柳叶状沙堤的两侧进行石笼镶边,在石笼中扦插柳枝,并滞留来水挟带的养分,形成柳叶堤栖息地;S3:在柳叶堤栖息地的堤首迎水坡面进行多层加固,并进行养分暂储;S4:使用步骤S1至S3所述的方法进行潴水聚盐,完成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本发明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将现状沙堤就地生态改造,形成不同形式的养分暂储区,强化水生植被的生长基础,改善水生动物觅食、憩息和避敌等活动的栖息地质量,最终形成不同形态的河道内柳叶堤栖息地。

    湿地垃圾拦截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8960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68786.2

    申请日:2021-0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湿地垃圾拦截装置,包括:一对第一定位杆;一对第二定位杆;四个漂浮筒,每根第一定位杆和每根第二定位杆上均套设有一个漂浮筒;四个软质筒,每根第一定位杆和每根第二定位杆上均套设有一个软质筒;第一软质网,其两端分别和一对第一定位杆上的两个软质筒固定连接;第二软质网,其与第一软质网相对设置,且其两端分别和一对第二定位杆上的两个软质筒固定连接;硬质网,其两端分别和一对第二定位杆上的漂浮筒固定连接,硬质网的底部与第二软质网的顶部固定连接,硬质网上与第一软质网相对的第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尖刺。本发明能对漂浮垃圾进行拦截,并能在打捞漂浮垃圾时防止漂浮垃圾随水流进入水道下游区域。

    藻类观测与藻种智能识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95741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507507.4

    申请日:2018-05-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藻类观测与藻种智能识别系统,包括:培养罐、数据采集装置、在线分析装置、综合分析装置及控制装置。其中,数据采集装置,用于实时在线测定培养罐的生态参数、水样的理化参数并通过局域网将生态参数、理化参数分别传输给控制装置及综合分析装置,在线分析装置,用于在线测定水样的生态参数并通过局域网将生态参数传输给综合分析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培养罐的生态参数、水样的理化参数,控制数据采集装置,综合分析装置,用于对培养罐的生态参数、水样的理化参数及水样的生态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在线识别藻类,缩短了藻类的观测的周期、简化了藻种的识别难度。

    防渗层漏洞检测系统及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42888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95186.0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渗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层漏洞检测系统及方法,其中,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装置,用于对目标体的防渗层进行漏洞检测;处理装置,具有处理单元与显示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所述防渗层中的漏洞;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显示所述防渗层中的漏洞。本发明提供的防渗层漏洞检测系统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进行漏洞检测,再将检测结果通过处理单元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显示单元将防渗层中的漏洞进行显示,供工作人员查看,相比传统的防渗检测,检测的结果更加直观,应用范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