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98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61378.4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16B40/00 , G06F18/213 , G06F18/22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性状对营养胁迫的阈值确定方法,涉及底栖动物群落生态技术领域,包括该河流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性状对营养胁迫的阈值确定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物种分类学方法的局限性,还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方法,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多个营养指标和环境因素,通过特征重要性评分识别主要驱动因素,明确不同因素的作用强度;通过计算功能多样性指数,并构建站点×性状丰度矩阵,全面反映底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功能,超越了传统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01719.4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7/10 , G06F113/1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人孔盖排气孔设计尺寸的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设计暴雨历时的时长T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段Δt,根据研究对象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每个时段Δt内的降雨强度I(n);将雨水管网划分成若干管道段,计算从地表流入管道段的径流量Qs(t);计算整个管网的管道内水位H;建立排气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把作用在人孔盖上的相当于人孔盖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空气压作为该人孔盖的临界空气压P临,将P临代入排气方程计算出人孔盖上应设计出的最小排气孔面积。本发明能有效适应不同地区降雨量的大小而针对性地设计出人孔盖上的排气孔尺寸,为街道上人孔盖的安全提供保障,增加人孔盖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9905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0848249.2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1B7/32 , G01S19/42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坦化处理洪泛湿地生态补水淹没面积的计算方法,涉及生态补水计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载洪泛湿地研究区DEM高程数据,获取研究区地理坐标、高程及补水边界,与实际地形勘测数据进行校核;步骤二:以生态补水工程控制闸为起点S,以流域出口为终点E,设置沿程纵剖面Ω,根据沿程采样点高程信息绘制纵剖面地形图,求解研究区平均坡降,当平均坡降小于0.5‰时,判定该研究区适用于本方案,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进行设计,简化了模拟方法,解决了传统建模基础工作量大的弊端,实现补水可达范围的简便概化与模拟,为工程规划和可研论证阶段提供便捷的支撑性成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0990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48249.2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1B7/32 , G01S19/42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坦化处理洪泛湿地生态补水淹没面积的计算方法,涉及生态补水计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载洪泛湿地研究区DEM高程数据,获取研究区地理坐标、高程及补水边界,与实际地形勘测数据进行校核;步骤二:以生态补水工程控制闸为起点S,以流域出口为终点E,设置沿程纵剖面Ω,根据沿程采样点高程信息绘制纵剖面地形图,求解研究区平均坡降,当平均坡降小于0.5‰时,判定该研究区适用于本方案,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进行设计,简化了模拟方法,解决了传统建模基础工作量大的弊端,实现补水可达范围的简便概化与模拟,为工程规划和可研论证阶段提供便捷的支撑性成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22729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48356.1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分层水库三场动态溶解氧耦合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其包括构建紊动影响和密度变化的水动力基本控制方程、水面热交换方程和水质反应方程,构建水动力场、温度场、浓度场“三场”动态溶解氧耦合模型;获取热分层水库的地形数据及历史监测数据;根据地形数据、历史监测数据,采用基于MIKE3软件平台构建的“三场”动态溶解氧耦合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和率定验证,然后计算水库不同水位、调度运行方式及硝酸盐浓度情景下热分层水库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对比不同情景下溶解氧浓度,选取滞温层溶解氧溶度最高值,将溶解氧溶度最高值对应的水位、调度运行方式及硝酸盐浓度作为热分层水库相应情景的溶解氧调整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116070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204635.2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评价的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被测支流生境的历史环境数据;从历史环境数据中提取关于水文情势、水质状况、鱼类、生境状况的数据,根据数据构建要素层指标;分别从关于水文情势、水质状况、鱼类、生境状况的数据中提取子指标数据,构建各要素层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相对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所述各指标层指标的权重评估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通过实施本发明,为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水电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42768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88522.8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分析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栖息地模型构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目标动物的生活环境数据采集,获得目标动物的生活环境因子;目标动物样本采集,获得目标动物分布特征;目标动物的分布特性与目标动物生活环境因子关系分析;将目标动物的生活环境因子作为输入层变量,目标动物的分布特征作为输出层变量,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目标动物栖息地模型。本发明的模型构建方法在改变目标动物的生活环境因子,可以得到在该生活环境因子影响下的目标动物分布特征,也就是说,在目标动物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仍然能够得到动物的分布特征,因此,本发明的动物栖息地模型构建方法应用的更加广泛,构建的模型也更加的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7977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893142.4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伟 , 马巍 , 刘晓波 , 彭文启 , 吴雷祥 , 万连宾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IPC: B65H75/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75/4484 , B65H270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绕线筒组件,所述绕线筒组件由固设在架体一侧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架体上还设有位于绕线筒组件一侧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沿连接轴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设在架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本发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进行绕线操作,能够自动进行绕线或者放线,解放了人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对于现有人工放线测量的方式,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通过引线组件能够使得绕线更加整齐。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52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0983777.4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生态水文及生态补水调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计算流域内的污染量、S2:建立河道糙率n与可净化植被在淹没条件下的关系模型、S3:根据流域内防洪要求的粗糙率ni,计算流域内植被的最优种植面积Xi、S4:根据最优种植面积Xi计算植物的蒸发量,最优种植面积中种植的植物的水净化量、S5:计算流域内河道水面的蒸发量E0、雨水资源量W和流域内的河段槽蓄量V、S6:计算流域的缺水量、S7:根据缺水量利用上游的供水枢纽进行开闸供水,实现流域内的补水调控。本发明从多个角度对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分析,解决流域内生态廊道的水资源短缺、廊道生态过程阻滞和耗竭与功能板结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