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95383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10565520.6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北京凯锐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8/60 , G06F21/32 , G06F9/451 , G06F40/18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艺数据的发布方法、发布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工艺数据的发布方法,包括:获取结构化工艺数据,通过用户界面展示结构化工艺数据的选项;接收用户对结构化工艺数据的选择结果,得到选择后的结构化工艺数据;将选择后的结构化工艺数据与相匹配的模板结合在一起形成结构化工艺文件;对结构化工艺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电子签名后的结构化工艺文件;通过预设发布接口将所述电子签名后的结构化工艺文件发布到生产执行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艺数据的发布方法,能满足结构化工艺数据按照用户多样化场景进行发布的需求,又能够保持接口的执行效率,接口实现代码复杂度低,信息化开发和实施成本较低,业务执行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5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15288.8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特征映射的工序模型逆向生成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特征映射库;S2:提取零件表面拓扑特征;S3:基于特征映射库的设计特征向加工特征转换;S4:生成三维工序模型,本发明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零件,并且可以识别出更多种类的几何特征;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零件的几何特征,避免了基于规则方法中可能出现的误差累积问题;可以自动化识别零件的几何特征,不需要手动设置规则,从而提高了识别的效率;可以很容易地添加新的几何特征识别方法,从而扩展算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0948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610596871.3
申请日:2016-07-27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反射靶球主动自适应调节装置,其包括抵撑机构、转向机构、靶球包络、底座。抵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安装在支撑架底部的抵撑探针,支撑架用若干弹性件支撑在底座的通孔边缘。抵撑探针呈球冠形的一侧经由通孔穿透底座以与被测对象表面接触。靶球包络安装在支撑架上并位于抵撑探针上方,安放一个靶球并保证靶球的球心与抵撑探针同心。转向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在Y轴方向、Z轴方向上分别旋转调节靶球包络的方位,使靶球包络上靶球的反射面与激光接触、反射。X轴方向为垂直于靶球包络的圆形截面的方向,Y轴方向为平移于靶球包络的圆形截面的方向,Z轴方向为垂直于X轴方向、Y轴方向,三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
公开(公告)号:CN11432300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549431.X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AR引导装配系统及方法,涉及线缆装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线缆AR引导装配系统通过AR技术引导装配线缆,当线缆处于摄像头拍摄范围时,通过定位追踪模块获取第二线缆实时位置信息;当线缆处于摄像头拍摄范围外时或摄像头获取信息环境较差时,则通过惯性测量模块对线缆进行运动感测追踪,获取第一线缆实时位置信息,实时路径规划模块根据线缆基础信息、线缆位置变化信息和装配工艺信进行装配路径规划,并将规划完成的路径返回至AR终端设备进行显示,有效减少了装配误差,在狭小的环境对安装过程进行辅助,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3951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317978.6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故障预测的复杂装备维修决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确定与装备故障相关的特征因素,设置特征因素的故障阈值,并采集特征因素的历史数据;步骤B:分别通过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特征因素的数值;步骤C:确定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权重;步骤D:基于权重确定的组合模型进行装备特征因素的数值预测,以达到故障阈值的时刻作为预测故障时刻,并确定最佳维修时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合了灰色模型对样本数据量要求低和BP神经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优点,有效的实现了对特征因素的高精度预测,根据与故障阈值进行比对及时确定维修时间,能够及时进行预防性维修,确保装备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24120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0942934.2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IPC: G06F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增强/混合现实的远程标注方法和系统,涉及增强/混合现实技术领域。通过将屏幕像素空间中的二维的标注信息的坐标进行多次转换和计算,最终得到三维深度空间中标注信息的位置,使二维虚拟数字信息在远程三维空间中复现,在远程运维的应用场景下,可提升服务双方沟通交流效率,降低远程运维服务成本。无需利用深度相机采集深度信息,通过高清相机即可实现面向增强/混合现实应用的远程标注功能,避免了数据远程传输时负载过大的问题。还考虑到了,由于虚拟相机的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有微小差异,导致虚拟叠加图像存在误差偏移的问题,通过修正算法进行补偿,避免了标注信息位置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7090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638858.0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伸缩翻转装置,属于车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电子设备、伸缩限位机构、旋转限位机构、微动开关组件、光电开关组件、驱动组件、基础平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伸缩限位机构与所述基础平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旋转限位机构与所述基础平台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伸缩限位机构、旋转限位机构连接。本发明具有灵活便捷的操作性能,能使电子设备旋转至合适的角度以满足更优的人机关系、实现较高的用户体验,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振动冲击鲁棒特性,值得被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4559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43798.1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IPC: B65G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固定提升机,包括立柱组件、顶部提升组件、载物平台及配重组件;所述立柱组件垂直且对称设置于地面上,所述顶部提升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组件的顶部,所述载物平台与所述配重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提升组件中提升链条的两端,并与所述立柱组件中相应的导轨组成垂直移动副,由所述顶部提升组件带动下提升或下降;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各组件边界清晰,可根据特定工况需求灵活搭配不同规格的组件,各组件可于工厂先行独立组装,节省库房内安装工期;相比无配重提升机,可有效降低电机负载,减少工作能耗;载物平台上装有货物输送线,可适配多种仓储方案,具有良好的任务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2412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0942934.2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IPC: G06F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增强/混合现实的远程标注方法和系统,涉及增强/混合现实技术领域。通过将屏幕像素空间中的二维的标注信息的坐标进行多次转换和计算,最终得到三维深度空间中标注信息的位置,使二维虚拟数字信息在远程三维空间中复现,在远程运维的应用场景下,可提升服务双方沟通交流效率,降低远程运维服务成本。无需利用深度相机采集深度信息,通过高清相机即可实现面向增强/混合现实应用的远程标注功能,避免了数据远程传输时负载过大的问题。还考虑到了,由于虚拟相机的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有微小差异,导致虚拟叠加图像存在误差偏移的问题,通过修正算法进行补偿,避免了标注信息位置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7624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115444.5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IPC: G05B19/418 , H04L29/08 , H04L29/06 , G07C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多终端工业设备巡检监控系统及方法,属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物理实体模块、可视交互模块、数据计算模块、数据传输与反馈驱动模块。本发明将工业设备生产过程中的状态数据全部通过PLC提取出来,再用OPCUA接口把其中的关键数据传输到服务端,借助云服务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配合增强现实设备、PC及移动端设备,实现实体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映射,数字空间对实体物理空间的反馈控制,实现工业设备生产状态的可视化巡检,解决了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可视化差及数据之间关联性差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工业制造过程中的数据可视化程度及数据实时反馈程度,达到了故障的预警及设备数据实时可视化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