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419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48092.8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4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滑坡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多模态遥感影像的滑坡智能识别方法,包括:构建语义分割模型,所述模型包括光学特征提取编码器和地形特征提取编码器、融合器以及解码器;所述光学特征提取编码器和地形特征提取编码器均包含影像读取模块;所述融合器用于融合两个编码器的输出特征;所述解码器用于将融合器输出的特征图转化为预测结果;所述模型同时接收滑坡光学影像和滑坡地形影像的输入,输出滑坡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设计双编码器的结构,输入光学特征图和地形特征图像,具备基于滑坡的地形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对滑坡识别的精度高、泛化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7107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455674.6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升亚像素偏移追踪精度的输入灰度影像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2k个一维灰度图像;将2k个一维灰度图像裁剪为N×M大小,进行叠加,得到两组N×M×k的多波段影像;将两组N×M×k的多波段影像生成的矩阵分别输入一个ResNet骨干网络,形成一个双骨干网络,随后将网络输出结果输入SoftMax激活函数,将激活函数输出结果映射到无符号整型0~255的范围内,最终各自得到一个N×M的灰度图像作为最终输出结果;根据输出的两个N×M的灰度图像计算损失函数,得到损失值;根据计算得到的损失值进行反向传播修正ResNet网络参数,得到一个训练好的亚像素偏移追踪输入灰度影像特征提取神经网络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8101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93453.1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T7/277 , G08B21/10 , G08B31/00 , G06T7/246 , G06V20/40 , G06V20/52 , G06V10/25 , G06V10/62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落石运动追踪方法和系统,包括:采用改进的高斯混合模型(PGMM)对实时视频流进行监测,检测并提取运动目标;利用YOLOv5深度学习模型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分类,识别是否为落石;结合PGMM和YOLOv5模型的输出,筛选并精确识别落石目标;基于落石运动模型和自由落体公式,计算并预测落石的运动轨迹;输出落石的运动轨迹和预测位置,生成预警信息并实时展示。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落石运动监测的精度和实时性,适用于高陡山区、施工现场等复杂环境,提供重要的落石灾害预警和防控支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50820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1262933.9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边坡模型试验加载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包括承压系统和传压系统;所述承压系统包括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顶面安装多个滚轮,底面固定实心方形柱;所述传压系统包括传压板,传压板顶面固定空心方形柱,实心方形柱插入空心方形柱内部,通过螺钉固定。在边坡模型滑动过程中,边坡模型与本发明装置构成的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施压机构对本发明装置施加的摩擦力以及滚轮内部摩擦力。施压机构与装置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其摩擦力大小由滚动摩擦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滚轮内部摩擦力大小参考深沟球滚动轴承标准摩擦系数与施压机构施加压力大小进行计算。本发明装置的高度可调节,可满足不同型号模型试验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351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80340.2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区ICP算法的地表模型误差分析方法,S1、对待进行误差分析的点云模型进行分块,令每个点云分块分别与参考点云进行点云匹配算法ICP配准,得到一个空间变换矩阵;S2、对点云分块进一步分块,继续进行ICP配准,得到进一步的空间变换矩阵;当一次配准过程中点云分块的位移小于设定的阈值时,停止分块,叠加每次得出的空间变换矩阵即可得到点云分块质心处相对于参考点云的误差值,进而完成模型整体的误差分析。本发明通过对点云分块并进行匹配,能够更好的找出不同点云之间对应点对的关系,精确地计算点云所产生的误差,即使在复杂情况下也有很强的适用性,极大地提高了点云误差分析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76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61235.X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浅层滑坡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雨量站现场监测与室内试验获取山区降雨数据、土体强度参数与地形数据;S2利用降雨入渗水文地质模型计算土体饱和情况,结合边坡稳定性物理力学模型计算边坡安全系数,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边坡失稳概率,并绘制相应山区滑坡风险图。本发明基于物理力学控制方程,考虑降雨入渗与边坡稳定性变化过程,同时考虑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实现山区降雨情况下浅层滑坡风险评估,对于山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与应急抢险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59762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0514580.1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02D17/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滑动面的单排抗滑桩桩位及设计推力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滑坡区域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S2.构建滑坡几何模型:获取滑坡表面地形,内部地层界面的几何信息,选取一个滑坡典型剖面作为稳定计算的二维模型,即滑坡的几何模型;S3.计算滑坡稳定安全系数;S4.寻找抗滑桩加固后的潜在滑动面;S5.计算所有潜在滑动面不同土条块前部对应的剩余下滑力;S6.计算所有潜在滑动面不同土条块后部对应的剩余抗滑力;S7.确定抗滑桩设桩范围;S8.计算不同桩位情况下的抗滑桩设计推力值。本发明有效提高了抗滑桩设计的可靠程度,避免了桩位设置不当导致的滑坡破坏,以及设计推力偏小难以到达设计安全系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9883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54488.X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库容曲线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现场勘查;S2.设计扫描路线;S3.确定测站数目及站点位置;S4.现场数据扫描采集;S5.测站点数据的拼接;S6.数据预处理:将所述扫描采集的点云数据进行植被、噪点等处理和滤波预处理;S7.数据抽稀:将拼接除噪完成后的点云数据进行抽稀;S8.模型构建:利用抽稀后的点云数据建立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模型;S9.库容曲线计算:根据建立的高精度三维地形模型中进行库容曲线的计算。本发明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的方式获取数据,每个站点扫描时间较短,极大地减少了库容曲线测绘所需要的工作量,同时,基于本发明的库容曲线计算方法,能有效减小误差,得到更准确的库容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159762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514580.1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02D17/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滑动面的单排抗滑桩桩位及设计推力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滑坡区域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S2.构建滑坡几何模型:获取滑坡表面地形,内部地层界面的几何信息,选取一个滑坡典型剖面作为稳定计算的二维模型,即滑坡的几何模型;S3.计算滑坡稳定安全系数;S4.寻找抗滑桩加固后的潜在滑动面;S5.计算所有潜在滑动面不同土条块前部对应的剩余下滑力;S6.计算所有潜在滑动面不同土条块后部对应的剩余抗滑力;S7.确定抗滑桩设桩范围;S8.计算不同桩位情况下的抗滑桩设计推力值。本发明有效提高了抗滑桩设计的可靠程度,避免了桩位设置不当导致的滑坡破坏,以及设计推力偏小难以到达设计安全系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205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10980.1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降雨数据的滑坡泥石流形成演化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定点监测与野外试验获取泥石流源区流域降雨数据、产流入渗参数、土体类型、土体分布情况与地形数据;S2.通过分析山区降雨导致坡体失稳,泥石流产流、汇流与发育的过程及机理,得到适用于描述泥石流运动各阶段的动力学模型;S3.考虑降雨入渗、坡体及沟道侵蚀、土体破坏及泥石流运动过程,实现降雨引发坡体失稳破坏及泥石流产汇流及传播的水文模拟与计算,揭示降雨‑滑坡‑泥石流的演化机制。本发明考虑雨水入渗及地表径流、沟道侵蚀及土体破坏等过程,实现泥石流产生与传播的全过程产汇流及传播模拟,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
-
-
-
-
-
-
-
-